三峡之巅丨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爱 生 活 爱 旅 行 的 伪 文 艺 真 青 年 图 文 / 腊 肉 君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在朋友眼中有刻板印象,周边但凡能叫得出名字的徒步路线,可能都已被我摸得一清二楚,所以偶尔会向我讨教点徒步经验。

事实的真相是,在她们询问的那一刻,我才被反向安利,然后兴奋的记下来「下次就去这里」!

一天之内能走完的山,我懒得在装备上动脑筋,毕竟这是一条补给点密集到允许你空手登山的成熟路线。

不过真正轻装上阵的是我,因为多余的外套、矿泉水、手机全都挂在了队友身上。

图片来源:小红书三峡之巅的名头,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它是瞿塘峡夔门北岸的最高点,海拔1388米。


到达停车场已经十一点了,正是烈日当头的‘好’时间。

从白帝城到山顶大约是十公里的脚程,一路多是石阶与山道,在到达目的地的路上,我才抽空研究了一下景区的导览图,地图的路线看起来,非常容易让人轻敌,我盘算着,4~6个小时怎么也能晃悠到顶。

如果打算打卡领奖牌,千万别忘了第一站打卡点在忠义渡口,等心急火燎的过了江才想起来还得回头重来一遍。

如果时间充足,白帝城一定要好好逛逛,10元人民币背面的夔门胜景,就在眼前缓缓展开。

徒步的起始路段相对轻松,都是一些较缓的坡,造成了一些不过如此的假象,除了有点热暂时还没有多余的感受。

走着走着,不知道前头哪位大神拐个弯就把我们带上了小路,前前后后7个人跟着上了山。

估计带头的同志发现此路不通,于是折返了回去,但我们始终坚信这里有一条通往终点的康庄大道,于是硬走了一条向上的路。

照片为证:我们已肉眼可见地偏离了主路,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未知路段。

三个脑袋凑在一起,竟然没有一个人怀疑过,终点的路线明明在斜前方,突然横着往山上走,到底可不可行?

直到一条柏油马路出现在眼前,我们才一拍大腿,果然,走错了!


等我们绕了一大圈,从右边的民宿点摸回正路时,已经过去接近一个小时了,交叉口有一个补给点,买了根黄瓜继续前进。

另外白帝城和三峡之巅景区的门票是分开的,进入三峡之巅还需要购买一次门票,经过这个补给点不远就是三峡之巅景区的闸口。


一路上能遮阴的地方很少,很多有趣的标语加粗加红摆在路边,生怕我一低头就错过它们的鼓励。

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一坐下来休息就完全不想动弹。

过了闸口远远就能看到下方的66道拐,要先走过一段下坡,后面的登山路才开始上难度。

当你以为熬过了66道拐胜利在望时,一抬头,指示牌会冷静地告诉你,别慌,咱们还有最后几公里。

途中遇到一位正在绑扁担的挑山工,我们问他一天要挑几趟,他超级骄傲的说:“那得挑十几趟勒(非全程),你来,你来试试嘛!”他热情的招呼我上前。

我撸起裤腿子就准备一试,大喝一声,使劲儿往上抬,憋得老脸通红,那两担子水纹丝不动,大爷在后面笑的不行:你看我的!

他轻松站起来,扁担在肩上一闪一闪,稳稳地朝山下走去。

接近终点的地方,一个头发花白的大爷拄着登山杖坐在路边休息,同行的还有几个年纪相仿的阿姨。

我看着他们,心里默默在想:我七十岁的时候,还不知道爬不爬得动。


到达山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

站在三峡之巅,我能清晰地看到我们来时走过的路,它蜿蜒在群山之间,看起来,好像就那么一点点的距离。

从白帝城到三峡之巅,我们一共花了五个半小时,这其中包括了那次误入歧途,白白贡献的一小时。

山顶一阵猎猎山风,吹散了攀登时的疲惫。

脚下是绵延的瞿塘峡,长江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在群峰下流淌,再看向风景,眼里多了一层辽阔的底色。

坐缆车缓缓下行时,夕阳正从山脊滑落,瞿塘峡浸染在一片温柔的余晖里。来时那条曲折的山路,此刻在暮色中成了一道淡淡的刻痕。

原来走过的路,从高处看,竟显得这样轻。

下次如果有人问起这条路,我会告诉她:记得从忠义渡口开始打卡,偶尔迷路,或许能碰上计划之外的夕阳和天光。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