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穿长峪城:苦过才知山顶风最甜》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手机屏幕亮起时,寒雨领队的消息猝不及防撞进来——“周六自驾去长峪城,来不来?”
指尖刚触到屏幕,心里就炸开一阵雀跃。算起来,竟有一年没跟着队伍踩过山路了,连风卷着山野草木的清润气息。都快在柴米油盐里褪了余味,更别说这时候的长峪城,秋光早染透了长城内外,本就是徒步人最惦记的时节;再加上同行的都是熟得能搭着肩唠嗑的老朋友,一想到路上能听着大家的碎碎念念,从家常聊到山景,连风都像是带着笑意。指尖几乎是凭着本能落下,只敲四个字:“来,必须来!”


长峪城风车群

长峪城高楼

长峪城圆楼

一行10人(寒雨、缘山、随风飘荡、火星鱼、准尉、含章、艾山、佳佳,玄月、吴艺)领队:寒雨大哥

行程:长峪城-高楼(黄楼洼)-圆楼-长峪城环穿。全程用时:六个半小时。12公里

凌晨四点半,闹钟刚响第一声,人已条件反射般坐起身——半分犹豫都没有,指尖熟稔地拎起早已备好的背包,把分装好的路餐一一归位,再将水壶注满滚烫的热水,最后塞进两份简易早餐,动作连贯得像演练过好几遍。推开门时,天还裹在浓沉的灰蓝色里,大街上空空荡荡,连惯常晨练的人影都寻不见,只有路灯在地面铺出一条条温软的光带。五点多的头班地铁里静得出奇,能清晰听见自己的呼吸声随着列车颠簸轻晃,等踏出地铁时,晨光刚漫过街角,我准时站在航天桥的集合地,风里已隐约能闻见几分老友相聚的期待。清晨七点的风还带着凉意,两辆车、十个人的队伍已准备就绪。随风与缘山两位大哥分别坐进驾驶座,双手轻握方向盘,一脚油门下去,我们的长峪城之行就正式启程了-
长峪城算不得陌生,前前后后爬过好几回,印象里每次自驾都要耗上两个半小时,路远且颠。这回却不一样了——新修的路顺得很,跟着导航走G7,直接就能开到徒步起点的村子里,全程不过一个多小时,省了大半折腾。
两辆车塞得满满当当,十个人的欢声笑语把车厢填得溢满。沿路的风景更是藏着惊喜:出发时还是雾气蒙蒙,车驶上盘山路,天空竟渐渐透出澄澈的蓝,远处的云雾被风揉出层层叠叠的轮廓,像幅晕染开的水墨画,浓淡相宜,看得人挪不开眼。
其实户外的乐趣大抵如此:不止是脚下的路,更是突如其来的好天气、不期而遇的好景致,还有一群人同路的热闹——这份藏在行程里的惊喜,才是最戳人的。
八点十五分,我们顺利驶入村里。按往常规矩,车辆只能停在村口——从村口到爬山入口还有近一公里多路,本是不让车往里开的。许是来得早,今儿拦路的栏杆竟敞开着,我们径直开了进去,一下省了这段路,算是为这次登山之行开了个顺顺当当的好头。到了登山路口,正撞见这儿在施工,我们便默契地把车分别停在路边空地,特意避开施工路段,不添任何麻烦。
八点半整装出发-
走水库方向今儿的天气真是格外给面,给了我们满格惊喜——澄澈的蓝天在阳光下毫无遮拦地铺展开,光线亮得正好。一行人穿着红的、黄的等颜色冲锋衣,走在登山步道上,鲜亮的色彩被阳光一衬,成了山间最惹眼的风景,看得人心里都跟着透亮。
走在蜿蜒的登山步道上,抬眼便望见对面山脊——蓝天下,一架架白色风车正缓缓转动,叶片划过晴空的模样格外清爽。记得前年来时还没见着这景象,如今山脊上竟错落排布了这么多,风一吹便齐整地转着,看得人心里也跟着轻快。而我们的脚步,正朝着那片风车群的方向,一步步靠近。
走到登山栈道上,众人默契地停下脚步——此处视野正好,便集结站定,以远山风车为背景,笑着留影纪念。

循着步道继续上行,转过一道山弯,水库便猝不及防撞入眼帘。水面静得像块透亮的镜,将山巅转动的白风车稳稳映在其中;岸边山体裹着秋意,连片的浅黄铺展开来,色调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色,简单却格外打动人。
抵达湖边时,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往岸畔走——下湖留影、拍张集体照,早成了每次来这儿的固定仪式。这回十人凑齐,各色冲锋衣在阳光下铺开,配上一张张敞亮的笑脸,连风都带着几分热闹的暖意,格外有滋味。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