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草岭~远方的诗~徒步大姚小百草岭环线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小百草岭,藏在楚雄大姚三台的深处,像一句被风遗忘的诗。秋风起时,山色微凉,人迹渐稀,整座山仿佛只等一个愿意慢下来的灵魂。我站上山顶,双臂张开,不是为了征服,而是想拥抱这片天与云交织的寂静。远处云海翻涌,像是大地的呼吸,轻轻托起群山,也托住了我那一刻的出神。

山势陡峭,层峦叠嶂,云雾如仙气般缠绕在峰谷之间,恍若置身画中。小百草岭海拔3647米,是滇中少有的高海拔草甸山地。石碑立于风中,红字醒目,像是山神的签名。我走近,指尖轻触石面,寒意顺着指尖爬上来,却暖了心——原来真的有人,在这无人问津的高处,留下过名字。

李白曾写:“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此刻我虽未见流泉,却听见了风穿过松林的低语,像是古道的回音。两人并肩走在山顶,身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不像是在赶路,倒像是在追忆什么。或许,我们追的不是风景,而是心底那一句未曾说出口的诗。
高山草甸上,一匹驴安静地站着,耳朵微微抖动,眼睛望向远方。它不赶路,也不喧哗,只是那样看着,仿佛看懂了整座山的心事。我忽然羡慕它——做一头驴也好,在荒原静静吃草,不必追问方向,也不必急于抵达。

登山的路上,我们穿破云层,与白云同行,与山川对话。溪水在石间低吟,森林在身后合拢。寻隐者而不得,倒不如做自己的偈语:做一头驴,在风里吃草,在雾里发呆,在山巅静坐。不必证道,道已在脚下。

云雾缭绕,山林如梦。每一步都像踏进水墨画的留白处,看不清前路,却更愿意走下去。雾是山的呼吸,也是它的语言,它不说破,只让你在朦胧中自己领悟。
车行至小百草岭入口,银色车身停在“小百草岭森林公园”的牌匾下。雾气从林间漫出,像是山在迎接。我们下车,抬头望山,那一刻,仿佛听见了自然的召唤——不是命令,而是一声轻唤。
停车处,众人围车整理装备。背包、登山杖、头灯、雨衣,一件件清点,像是在为一场仪式做准备。雾气打湿了肩头,却浇不灭眼里的光。我们不是来征服的,是来赴约的。

我葱葱的走进森林中,森林中雾濛濛……

踏上山道,雾更浓了。林间小径被落叶铺满,踩上去柔软而湿润。高大的树木沉默地伫立,苔藓爬满树干,像是山的记忆写在皮肤上。我们穿行其中,身影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群寻找答案的旅人。
林中偶遇一朵巨大的蘑菇,有人惊喜地举起它,像捧着山的馈赠。野生菌藏在落叶下,像是大地悄悄藏起的秘密。我们不多采,只拍照留念——有些美,适合记住,不适合带走。

雨丝飘落,山路湿滑,我们披上雨衣继续前行。阴云低垂,远处山影朦胧,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背包压着肩,脚步却轻快。雨中的山,更静,也更真。

湖边,雾气未散,杉枝低垂,轻轻触碰水面,倒影如墨线勾勒。那一刻,湖不是湖,是天空的另一面,而我们,是误入画中的过客。
静静湖水

沿湖边穿越

在古树前,我们停下脚步,合影留念。树干粗壮,苔藓如绒,像是活了千年的守望者。我们笑着,摆着姿势,但我知道,真正被记住的,不是笑容,而是这一刻的共同存在。
有人举起手机,拍下这雾中的森林。美篇的标题还没想好,但画面已足够动人。我们不是摄影师,只是想把这份宁静,带回喧嚣的生活里。

又一次合影,红旗在雾中展开,像一团跳动的火。它不为宣誓,只为提醒我们:哪怕在最幽深的林中,也别忘了心中的光。

树洞像山的秘密入口,有人探出头来,笑着,像从童话里钻出来。那一刻,我们都成了孩子,忘了年龄,忘了烦恼,只记得笑。

又一棵大树,又一个树洞。有人从里面伸出头,竖起大拇指。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惊喜,而我们,只想说一声:值得。

队伍继续前行,背包五颜六色,像移动的花。泥泞的小径上,每一步都留下痕迹,但很快被落叶覆盖。有些路,走过就忘了,可当时的心情,会一直留着。
一只手轻轻举起带蘑菇的树枝,像献给森林的礼物。我们不采,只看,只拍,只记。有些美,属于山,不属于口袋。

她站在林中,橙帽蓝衫,背包在肩,眼神明亮。苔藓在脚下,落叶在风中,她不说话,却像在说: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属于这里。

两人在雾中前行,一人指路,一人倾听。没有地图,只有直觉。山不说话,但我们听懂了。
前方的身影渐行渐远,蓝衣黄鞋套,在雾中像一盏灯。落叶铺路,苔藓覆树,我们走着,像走进一首未写完的诗。

森林的天空
一朵小白花,花瓣带橙纹,水珠挂在边缘,像清晨的泪。它不张扬,却美得让人心颤。原来,最美的风景,常常藏在最低处。

橙黄的真菌在苔藓上生长,像山的眼睛。湿润,光泽,生机勃勃。我们蹲下看它,它也静静看着我们。
苔藓铺满地面,绿得发亮,水珠滚动,像无数微小的星辰。踩上去软绵绵的,仿佛大地在呼吸。

雾中的森林,树挂藤蔓,苔覆枝干,古老而神秘。我们穿行其中,像误入了时间之外的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