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顶新路线环穿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落实完漳州梁山的爬石,驱车赶回家还参加了一下阿四饭店的晚宴,我担心痛风脚随时发作不敢喝酒,但是架不住“山高水长”吴老师开了一瓶他珍藏多年的国典匠心,怎么也得倒一杯来过下嘴瘾。

确实也保证了就一杯,然后就抓紧回家重新整理第二天的爬山物资,为了避免过高的肉类饮食,我特地给自己蒸了3个土豆和1只鸡蛋。

此次路线不是常规的西普陀进入,而是从洋乾村起登,前期负责探路的上杭驴友“梁生”和“东山”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信得过的资料。

不过要求大家驾车往机耕道继续开进一段的算盘没有打对,一辆运载竹材的卡车侧翻在了路上无法通行,众人只好将各自车辆掉头开回公路边停放,这一折腾多花了半小时有。

前几天老姐夫来电话询问我路线难不难的时候我就皱了很多次眉头,其实怎么说呢,恐高症是可以克服的,在我的路线当中,只要手和脚的力量有保证,是可以从从容容的。

天下无一路坦途,有困难总也得跨越过去才能迎接胜利的曙光。

昨天还在爬梁山莲花峰的路上有接到阿秋姐的微信问及有没有位置可以补,这位总是说我的路线难不可及的阿秋姐,答应了她一起前来果然其实就是踏踏实实地走在队伍前列的,丝毫没有感到什么无法逾越的沟壑。

以后就不能造谣说我总是虐线啦,我也喜欢走个简简单单的路线,就比如今天的金玉顶环穿。虽然说是新路线,但是也不用怎么拱路,都宽敞的很。

第三次行走的廖总今天捡到了很多酸枣开心地说今天背的是第三个包,一次一个实在狠,看来得重点培养,热爱户外的人总是从重视装备开始的。

深秋的今天一路很多野果,有这样的黑老虎,我已多年未吃,是我国南方山林里常见的野生聚合果。它的典型特征是:外形是多个小浆果聚合成球形,未成熟时呈绿红渐变,成熟后会变成深紫/黑红色;属于木质藤本植物的果实,常攀附在山林的树木上生长;成熟后果肉酸甜多汁,口感有点像荔枝+葡萄的混合味,同时也有药用价值。

穿过长长的机耕道,尽头是砍伐竹材的地方,路迹就不明显了。

老卢和梁生在前头折回来重新设计路线,我掏出手机的轨迹查看,发现顶上的山脊也就只差个约300米,不如直接拱上去得了,反正树林底下明亮空旷的很,不会闭塞难行。

跟在后头的“水墨丹青”黎老师完全同意我的意见。

在我身前的一位长者是上杭梁生他带来的,年纪65岁有,他跟我姐夫路上有聊及从没走过这样的野路,就背着一个解放军式的挎包令人意外,一根木棍配合着薄款牛仔裤跟我们全副武装有些不协调。

不过不碍事了,这位老大哥体能强悍的很,中午的路餐过后还亲自陪老卢折回下山呢。

只是这一段爬坡有点陡就是。

连续的300米爬升约有六七十度,脚下还有松动的石块会滚落,我叮嘱大伙往两旁散开而上,不能一前一后紧跟着。

接近这陡坡的顶端处是一摊碎石堆埋在落叶里,前边的老卢是轻松上去了,“雨后彩虹”张老师微微吸了口气还是从右侧绕上觉得更安全。我身边的梁生则从左边绕上,反正大家都尽量避开可能的滚石就是。

我老姐夫爬这一段够呛,停歇了许久我以为走不动原来是在卸包穿护膝,这下我就知道麻烦了,他肯定又无法站立行走了,得借助膝盖顶住地板,唉,这是不对的,爬这种较陡的土坡得用登山杖的支撑以及脚尖的固定用力,顺带借助生长的灌木树枝或者杂草,方法对了就不难了。不能用自己恐高的弱点来搪塞理由。

从我的分析角度出发,我认为主要是力量问题。

双脚缺乏力气的支持,就很不好固定脚步的卡位,不自觉就会腿软下去,依赖膝盖来顶地那是相当不靠谱的,不往后滑才怪。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退回,用我的BD双杖插地作为踩点让老姐夫蹬稳脚尖,不往下滑,那就可以往上走了。另,老姐夫的低帮悍途登山鞋真的该扔了,过于破损已失去防滑功能。

莉华姐的妹妹经历的这段爬坡也相对较累,其实也是体力加上方法不当的问题所致,只要掌握好了,大家都可以跟“青鸟”一样轻轻松松往上爬的。

走在后头的“令狐大哥”一个人自驾从长汀过来,是个户外狂热分子,对我的说法略表一致。

走在最前头的老卢其实正在发作重感冒,他说浑身瘫软无力,昨天去泡汤出了大汗也没缓解。今天负重快走,力求通过运动来抵抗感冒症状。

他跟“水墨丹青”黎老师交代了说想一个人快速登顶打卡金玉顶然后先下山,我并不担心他的能力问题,老卢的方向感是可信的。

山脊上行走是很轻松,何况已经有上杭黑蚂蚁户外多次走过,偶有茅草也不见得闭塞都可以跨过。

一路还有赤楠果、枣禾子、五爪梨、野柿子的采摘,我背包里的5个橙子都没去动用。

临近金玉顶的一处山坳,我们追上了在这里休息煮食的老卢,时间也是正好中午12点,那就集体卸包修整准备路餐得了,集体照正好可以补拍一张。

路餐过后,老卢下午得赶回老家有事,连忙转头下山去了,那位65岁的大哥陪同他一行下山挺好,两人可以互相照应有个帮助。

我们继续沿着山脊往山顶去走,一路都是吃赤楠果过瘾,又大又肥又甜又黑,你看我的舌头都乌黑的了。

金玉顶就在画面的前方高处,胜利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紧攥柴刀走在最前开路。身前枝桠交错如网,柴刀起落间,断枝簌簌落地,锋利刀刃劈开挡路的荆棘与野藤,脚下碎石硌着鞋底,每一步都要踩稳,目光始终锁着前方的峰顶方向,只愿尽快清出通路,带同伴一同抵达金玉顶俯瞰群山。

即将冲顶处出现一堆巨石拦路,二话不说众人攀爬而上,没有了树木的遮挡,视野开阔起来,配上湛蓝的天空,拍照的意境就可以很美丽了。

“青鸟”首先发现了这个角度摄入镜头极好。

于是,“小先哥哥”首先抢了个位置来了一张大片。

“雨后彩虹”张老师也独领风骚吸去眼球无数。

“阿秋姐”喜笑颜开说终于享受到了一次康哥的休闲风格路线于是笑呵呵。

轮到廖总往这里一站,我得多说一两句了,不信你们自己看,她就是一幅扎眼的画,亮蓝连帽衫裹着利落身段,帽檐压着的墨镜遮不住眼尾那点张扬,抬脸时下颌线像削过似的尖锐,明明户外次数不多,握登山杖的手腕却稳得像老驴,指尖勾着杖身的姿态都带着股这片山我熟的底气。

最绝是腰侧那只棕褐腰包,帆布肌理裹着网袋暗兜,刚够塞瓶水和能量胶,腰带一收,既不晃荡也不碍动作,连挑剔的老驴见了都得夸句真会买。

山里的风掀得草穗擦过她裤脚,她偏头笑时,漂亮里裹着股野气,活脱脱是山野里长出来的锋利美人。

忍不住,我自己也得来一张留住记忆,不然会后悔。

不一会,我们来到了金玉顶的顶峰,这里有一处石庙,比我印象中要大的许多,里面还有佛像在供奉,香火也很旺,都是虔诚的信徒从西普陀那边爬上来烧香的。

树木也长大了许多,太阳热辣的时候都可以遮阴歇息了,嗯,记忆里这金玉顶光秃秃的画面早已改变。

没细心发现还真不知道,这金玉顶石庙,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呢,难怪维护的那么好,并且这里垃圾都十分少是很难得的,这我很喜欢也很满意,大家出来都要懂得爱护环境,我们行走才心情愉快。

考虑到停车点问题,我否定了往西普陀下山的方案,决意要沿着山脊做个环穿的下撤,熟悉本地山脉的上杭驴友“宝珠”告诉我说往下一半位置有个小断崖是个难点,我摆摆手,此行众人一定没问题的,包括老姐夫。

今天有8位上杭驴友陪同,1位65岁的大哥已先行跟老卢折回,另2位在这里拍了照片后就往西普陀而去我没有反对,至于我的老姐夫怕人手不够问题,用牵用抬用扛也得把所有队员弄下山,绝不妥协。

看,这就是“宝珠”说的断崖难点,哪里说得上有难处呢?突兀处都是很好的踩点和抓点,断崖也不高顶多五六米,大不了转过身来用后退的方法,每一步将脚踩稳,就很安全可下了。

老姐夫经过我和阿廷主任的协助,腿部力量发挥出来,不要弯曲去依靠膝盖,一步一步踩到点,妥妥的没问题。

不过老姐夫说,恐高的人是别人理解不了的,一阵天旋地转就使不上力气了,说什么都没有用,只会瘫软在地的想法。

唉,那该怎么循序渐进去克服呢?

我还是觉得力量最重要,要把体能提高起来,可以通过跑步的方式将肺活量提高,可以通过拉伸运动的方式把筋骨柔韧性改善,可以通过健身房的哑铃杠铃把肌肉练结实来……,一切可以克服的。

换种情景说,若是解放战争时代,后面有国民党追兵,咱遇这小困难,还有时间空间去害怕恐高嘛。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