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鱼作品] 川西行----“意外”的旅程(毕棚穿越、莫斯卡、瓦果山“空中牧场”) - 户外摄影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摄影
本帖最后由 淹死的鱼 于 2010-10-19 19:43 编辑


    20天的旅程已于三天前结束了,工作之余回顾此程,我仍然是意犹未尽、感慨颇多。《“意外”的旅程》,是我第一反应给此篇游记立下的标题,因为,此前我花费月余时间所做出的详细攻略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意外”:连续高海拔带来的反应、天气变化改变了行程、新发现带来的新惊喜。。。。。。就让我慢慢回顾、一一道来吧。

    我在出行攻略《川西北秘境穿行-徒步计划书》中提到,此行川西的主题是:“毕棚沟长坪沟穿越纵览四姑娘、徒步党岭莫斯卡草原、春色三奥雪山(环线徒步或登顶奥太娜)、细品人间仙境九寨沟的无极美景”,最初认为此行应是先虐后福(腐)的过程,出行前在群里也多次提醒过同伴第一段穿越是挺ZN的,要爬过海拔高达4680米的雪山垭口要有较强的体力,却没想到高海拔和高原反应始终陪伴着我们。就是这高反,意外的控制着我们的整个行程。。。。。。


             毕棚沟-长坪沟穿越



    5月2日凌晨1点,随着最后一个伙伴SUNNY的到来,死鱼小分队全部有成都的4号工厂(青年旅舍)聚齐了,老队友的相聚和新伙伴的初次见面,激动的情绪一直延续到去理县的班车上。第一次在黄金周组织活动,我虽然预料到了黄金周的火爆程度,但还是被茶店子客运站的热闹景象震慑住,候车室内外、售票口、安检机旁、大巴车上下,到处都围满了背包客、旅行者,估计全国各省的口音都可以在此时此地收集齐全。从车站得知映秀至卧龙段的省道因道路施工而阻断,好多去日隆四姑娘山的班车都停运或改道了。还好,我们的计划是从毕棚沟反穿长坪沟,还好去理县的车票已经提前买好,否则行程计划在第一天就会受阻。

    班车7:40准点开出,运行5个小时到达理县,在客运站门口我们与向导张承路会合,在县城吃了中饭买了补给后,包车前往毕棚沟。向导张承路,是8264的一个版主在攻略里推介的,个头不高,圆脸,黝黑透红的皮肤,因常年在山里劳作,虽然年过40但体力精力仍然充沛,加上近几年时常被邀作向导,已具有丰富的户外协作经验。我在3月末就跟他联系向导事宜,并委托他帮着请背夫,他都欣然应允,价格也都公道。此前做计划时在网上也看到不少驴友谈论,说毕棚沟这边的山民不如长坪沟那边的实在、时常半路涨价摞挑子,其实,只要事先对行程计划、时间、价格进行沟通和约定,不愉快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我们的此行也证实了他的朴实和厚道。

    上海子接待站实际上是理县这边毕棚沟风景区的末端,从景区大门到这里由一条修葺整齐的柏油公路连接,沿途有几个海子和高山草垫,景区内山势陡峭、苍劲粗犷,山脊冰川覆盖、山谷溪水清澈、远山森林原始而神秘,谷深、水清、幽静,傍着公路就可以看到东南方冰雪覆盖的长坪卡子(垭口),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银光。上海子接待站处于公路的尽头,是一个占地十余亩的停车场,零散分布着十几家烧烤摊子和小卖部,由于是五一黄金周,不少自驾过来玩的游客坐在烧烤摊子边,喝着啤酒、吃着肉串,看着我们这群背包客,不知是羡慕我们还是觉得新奇。而我们是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地,我们即将穿越这条沟爬上那个冰雪覆盖的垭口、一睹四姑娘神秘的尊容。。。。。。

    我们在出发前拍了张合影,谢过了司机师傅,背上装备,在众人艳羡的眼神中出发了。从上海子接待站到C2营地行程9公里,海拔上升约300米,小路都是徒步穿越的驴友踏出来的,在原始林间溯沟而上,景区里的游客在离开上海子接待站不久就止步了,为了适应海拔上升带来的反应,我们一路停停走走,近7点才到达露营地。这是一片河边坡地,到达时已有两队俱乐部的驴友在此扎营休整。平整的扎营地都已被他们捷足先登了,我们只好在离水源较远的坡面上支起帐蓬、支炉、搭锅、造饭。其间临近的一队驴头过来联络,了解到他们来自江西,早我们一天进沟,今天早晨因为没向导走错了方向只好折返回来,错过了翻越垭口的时机,中午时分就在此扎营休整,准备明早行动。得知我们请了向导和背夫,约好明晨与我们一起结伴同行。明天是最艰巨的一天,从宿营处到垭口行程9公里海拔上升1000米,由于从3月中旬至4月间,这里陆续下了几场大雪,垭口附近积雪较厚,尤其北坡的山坳里积雪深达1米多,为了安全起见,向导提醒我们要在下午2点前登顶,为此,我们决定明晨5点半起床,7点出发。

    晚饭是在夜暮中吃的,大家都围坐在炉灶前,喝着热汤嚼着肉肠,话不多、很安静,可能是还没有适应高海拔的原因、亦或在为明天的艰苦行程所担心。我也有点不舒服,不太想吃,但SUNNY拿出了她从深圳专程带来的芒果,勾出了我的食欲,拳头大的芒果,黄橙橙香扑扑地,SUNNY拿出刀子帮我削皮,我在这边大块朵颐,一连吃了五个(全部消灭)。晚上,躺在KK的帐蓬里,翻来复去的睡不着,头痛、胸闷,我明白这是高反的症状,今晨因为要为同伴整理背包减重量,起得太早没休息好,今天晚上再休息不好,真担心明天高原反应会更加严重。这一夜就在翻身找平衡和听雨声中度过了。
    5月3日,天气不佳。

    这一夜睡得不好,平均每个小时醒来一次,睁着眼睛躺在斜坡上连翻身都感觉是那么困难。临近凌晨3点下起了雨。缩在睡袋里听着嘀嘀哒哒落在帐蓬上的雨声,我的心情变得糟糕起来。今天的行程本来就难度很大,这又下起了雨,早饭能否吃得好、收帐蓬时背包重量难免会增加、能否按时出发等等,一个问号接着一个问号轮番在脑子中浮现,归根结底还是担心此行队伍的安全问题。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好几起驴友安全事故,来理县的车上又听说梅里雪崩又走了两人,意外无所不在呀。

    5点钟我就起床了,爬出帐蓬,发现雨不下了,零星地飘着雪花,感觉有些冷,我穿上冲锋衣裤,在营地四周踱步,寻思着。。。。。。江西那帮朋友也早就醒了,可能是听到雨雪声才没有起床,也许是起了又躺下的,总之,四周一片寂静。看来是没有人愿意起床了,还不如在帐蓬里多呆一会儿呢。熬到了6:30,我催着大家起床弄早饭、收拾营地。看来高反严重的还不止我一个,广东的MM也很难受,焐在睡袋里不想起。终于在一番折腾之后,约8点钟,我们和江西的伙伴一起拔营出发了。先是从三个树干搭的桥上跨过溪水,然后迎着雪花沿着河谷左侧的小道,向垭口方向攀去。昨天傍晚扎营之前我认真观察过这段路,好象是在快到垭口的半山腰以上部分才被白雪覆盖,山腰以下都是暗黑的灌木丛和山石,零星点缀着白色的雪块,今天一走起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林间的小道和路边的沟壑里都是白皑皑的积雪,小道上被踩出的脚印痕时深时浅,深的也有五六十公分。由于有灌木丛和大石头的遮掩,加上山脚的坡度较小,才会有视觉上的误判。向导说,这里是山阴,3月份的一场大雪至今没怎么融化,又加上四月份的几场小雪,就冻成这样,前面的山坳里雪比这儿还厚。为了保持队伍的整体行进速度,我把对讲机分给了大S一个,让他和我分别守在队伍的首尾,避免因下雪和山路难行致使队伍太分散。
    9点钟,我们途经白龙瀑景点,这是条落差近百米的瀑布,从右侧山体上垂落下来,只是这个季节水量极少,宽约半米,犹如一个羞涩的姑娘隐身于山林里,连声响都不敢发出来。过了白龙瀑没多久就到了一处相对宽敞的地段,此时我们已经把山脚下的灌木丛甩到了身后,向正前方看去,好象垭口已经近在咫尺,但是我知道,还有近5个小时的路要走。此时的风越来越大了,雪花夹在大风中飕飕地划过脸颊,垭口也不象昨天看得那样雄伟,变得阴森恐怖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必须征服的山峰啊!

    再次上行,已是在乱石堆中找路了,刚刚越过了灌木丛就是一片山谷,冰川浸渍和山洪冲积下来的碎石堆积在坡面上,雪越来越紧了,能见度在下降,队友们拉开了行进的距离,散落在大片的山坡上,我跟在队伍的后面,不时的关注着队伍的状况,发现前面的队友已经偏离了向导的行进路线,于是大声地招呼大家,向右侧横切,费了好大的劲爬过一片荆棘树丛才回到主路上来。此时的海拔已近4000米,回眸来时的道路,由然生出一种自豪的感觉,这么短时间我们已经到达了垭口下的半山腰。越过灌木丛看到了山脚下我们扎营的营地,以及溪水旁散落分布的色彩艳丽的帐蓬,昨晚扎营的另一队驴友可能因为今天天气的原因放弃登顶了吧。

    随着海拔的升高、道路变得更加陡峭,有的地方坡儿甚至一度接近70度,除了三个同伴因体力稍弱背包由背夫和向导背着,其他的队员都负重前行,30多斤的背包压在肩膀上,在深一脚浅一脚的雪地中爬升,要比平路行走付出多几倍的力气,前者踩出来的雪脚印也在承受了多次重压后变得酥软,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收队,付出的代价就是比前人更多次的深陷雪窝,有两次大半个身子都陷进雪地,只能靠卸下了装备平躺在雪上扩大压力面积才能艰难地爬出。大家只能是走几步歇一歇,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时针指向13点钟的时候,大部队终于爬越了最陡的一段雪坡登上了山坳左侧的一块大石台子,这个大石台实际上是一块凸出坡面的巨石,面积足够容下十个人坐着休息,由于石头的伸出,阻碍了坡面泥土沙石的下滑,在大石头的上方堆成了一个较缓的坡。从石头下方的陡坡看上来,还以为快到了垭口,但海拔表提示我们这里只是4100米,离垭口还很远,站在石台上向垭口方向望去,灰白色的雪面上方雾蒙蒙地透出光亮,我的视角有点模糊,经验告诉我是在雪中呆得太长时间、眼睛被灼伤了,严重地会引起雪盲,于是立即从背包中掏出墨镜夹片套在近视眼镜上。

    从这块大石头向垭口方向,垂直高度还有400米,需要向西南方向(山坳的右侧)横切过去,绕过正前方坡度很大雪很厚的山坳坳,从右半坡突击冲顶,这段路是整条穿越线路中最难的,也是最耗费体力最能磨炼人毅志的一段。大S背着大包和飘飘、茶茶坚持跟着向导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丫头背着包和鹰紧随其后,已经绕过了雪窝爬上了右侧的山坡,绵绵姐也帮着SUNNY背着包向右侧横切, 美人鱼、KK、奶牛和我已经落在了最后面。由于两个晚上没有休息好,加上高反的影响,我的体力已经出现透支,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每走二十步休息一小会,奖励自己一块糖(一直没有机会吃中饭)。就这样我咬紧牙关,走了四十分钟,拉近了与前面队友的距离。正当我信心倍增地向前追赶的时候,从垭口下来了一队人马,经交谈了解他们是从长坪沟那边穿越过来的陕西的一个俱乐部,也正是他们的下撤,完全打乱了我的行程节奏,他们边走边滑,把已经踏出来的雪窝窝脚印踩松散了。落在队伍后面的奶牛和KK也让背夫帮着把包先背上去了,而我还在为着自尊进行最后的冲刺。

    下撤的队伍终于过去了,我背上包再次踏上模糊的雪路,此时的背包象加重了数倍,山一样地压在我的肩上,先行的伙伴陆续到达了垭口,登顶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肆意地放声叫喊着,为我们加油。我站在雪坡的腰面向上看,感觉那终点好象是近在咫尺,但相对于我迈起的沉重脚步,这点距离又好象隔了万水千山、是那么遥远。离垭口越来越近了,一步,两步。。。。。。但是,连续几次深陷雪坑把我最后一点儿力气也都耗费尽了,终于,在卸下背包第三次爬出雪窝后,我无力地仰面倒在了雪地上,这儿离垭口直线距离不到二十米。丫头不忍心看着我身心交瘁的样子,召呼着向导帮我把包拉了上去,我在脱离重负的情况下,十分钟后登临了垭口,此时已经快15点了。
    我坐在垭口上,迎着风雪,吃了两块牛肉干和奶糖补充体力,天气依然很恶劣。我们已经无力欣赏雪山景色,开始下撤了。长坪沟这侧的雪虽然没毕棚沟那边厚,但在垭口下方也很多,走了几步之后,大家便发现了顺着雪坡下滑的便利性,于是纷纷窝着腿脚仰在雪面上下滑,轻松地感受着免费滑雪场的开心。如此省力的事吸引着我也跟着效仿。一通快活和兴奋之后发现,丫头交给我代拿的便携相机不见了,让我懊恼不已,此时已经下到了垭口下平台,我赶快沿着原路返回寻找,唉,真是欲速则不达、乐极生悲呀,一路上我不停地回忆是在哪段弄丢的呢?沿途滑雪时为了躲避大石块,不得不用脚刹车、拐弯,可能是在这个时候袖珍相机就掉到了雪窝里去了,可惜了相机、更可惜了一路拍下的照片。寻找未果,我一路上带着歉疚地心情不停地向丫头道歉,她虽然没有埋怨我,但我知道她也很惋惜她的作品呀!我在心里叮嘱自己,要用自己的相机多多记录下她的行程,不让她有更多的遗憾。

    垭口下平台海拔4200米,由此下到长坪沟尾的宿营地还有近8公里的路程,一路向南沿着右侧的山坡下行,背后吹来的风夹着小雪花越吹越大、越吹越冷,我们的队伍也散布在山坡上很长的小路上。这段小路有点象新疆博格达穿越时下到天池的那段,基本上都是在近70度的坡面上斜切着下行,路面上已经没有雪了,但融化的雪水让小路变得松滑起来,每一步都要防止扭到或滑倒,所以下山除了速度快一些,其实并不轻松。斜切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最后一个大陡坡,在坡上就能看到山脚下的宿营地,此时风也小了,雪也停了,山谷里的视野明显开阔起来,蜿蜒向东的溪水象玉带一样挂在长坪沟谷地上,河边已经聚集了几十顶各色帐蓬,分布在两三块平整的河滩上,我们知道,那儿今天晚上也将住着我们。陡坡之下就是来回弯转的Z字形小道,这条路一看就是被穿越的驴友们踩踏出来的,虽然很平整,但很窄,对于负重爬过垭口的我们来说,还是要注意掌握平衡,又经过2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在19点前全部安全下撤到了长坪沟营地。

    天阴的很厉害,我召呼大家赶紧支帐蓬。丫头和SUNNY下手早,帐蓬已经搭了起来,绵绵姐和美人鱼的帐蓬刚铺了地垫、我和KK的帐蓬才只挂上内帐,暴风雪就再次光临了我们的营地,大S支的是单人帐,还没撑起来就钻了进去躲风雪,奶牛和鹰还在冒雪搭帐蓬,向导张承路此时已经支起了他的帐蓬。我站在暴风雪里,顶着风和KK支起帐蓬,手脚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很快就丧失了体温,冻得申不直了,明显得感觉体温在很快散失,此次为了减轻负重,我只带了一件抓绒和冲锋衣,现在全都套在了快干衣外面。我跑到向导的帐蓬边跟他商量,过会儿雪停了请他为大家生一堆篝火取暖。我开始害冷了,为了避免感冒,我钻进了SUNNY的帐蓬,掏出睡袋裹了起来。过了一个小时,雪停了,听见队友们开始在外面活动了、我爬起来吃了些感冒药再次躺下,也许是体力透支厉害、也许是安全下撤让我放松了,这一觉就到了天亮。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