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季鳌太有关技术问题谈起--和“民族精神”等等无关(完结语)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11-3-1 08:00 编辑

从冬季鳌太有关技术问题谈起--和“民族精神”等等无关

by  酱铺
FRM:www.jumperhomes.com   江工坊

“民主”,“民族”,“亲情和责任绑架生命”之类,离我太远,
只有鳌山太白是每个周末就可以转一圈放松身心的地方。
珠峰,羌塘和黄山,我实在都说不上所以然, 只有鳌山和太白,
能帮有兴趣的同学们出出主意,提供有限的支持。

鳌太线路,是秦岭比较著名相对较有难度的线路之一,
但要与珠峰,羌塘相提并论,有点勉为其难了。
既然其相对难度比较高,就称之为“准极限户外活动”

就个人的浅薄理解一次成功的秦岭范围内的“准极限户外活动”,
应该体现出三个特点:
1 充分严谨的准备,
2 顺利的履行计划,
3 取得正面的社会效果

仅针对鳌太线具体而言,尤其对于冬季穿越,严谨的准备:
首先在于食物的准备:干燥和高热量的食物应该站大多数。
其次对于导航和资料的准备,冬季是雪雾常发的季节,
没有导航和足够的相关资料,冒然行事是不恰当的。
再次,基本的通讯也是必须的。
即使没有对讲机,一台手机也是起码的。
行前准备是否科学严谨,指标包括很多方面,但是背包重量是人们经常关注的,
一般情况下,通常鳌太线路的全装备背包在10KG-15KG之间,
而冬季12KG-20KG应该是合理的。

影响顺利的履行计划的因素可能包括:
“天时”“地利”“人和”,处理偶发状况的能力和运气等等,
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在冬季,
只要能力足够,准备科学充分,鳌太是可以圆满顺利的完成穿越的。

顺利与否的指标包括很多方面,但是时间因素是人们经常关注的,
根据经验和大致的统计,近年来,一般季节气候情况下
鳌太穿越通常在3-7天之间,或者说:3-4天是强度较大的计划,
而6-7天则是比较保守的行程。
在冬季,根据已有冬季穿越的行程资料,
6-7天是比较顺利和强度较大的计划,8-10天应该是比较正常,
而13天应是比较保守的行程。

对有能力在冬季恶劣气候下独自穿越的人来说,
独自走还是领人走,没有太多或本质的区别,
但是对于本不具有这样能力的人来说,这就有本质区别了。
一次历时大半月的鳌太"计划外"穿越,即使在冬季,
对亲人,朋友, 对自己都是难以接受的折磨,
即使对于心理最强大的旅行者。

虽然大多数偶发事件都可以妥善处理,我们依然不能保证每次都“顺利”,
当我们确实不能处理状况的时候, 我建议:
首先应该保证安全,
其次保证对外通讯和不超过合理的"失踪"时间,
最后才应考虑继续达成计划的结果。
这和“民族精神”无关,和你的“亲情和责任”有关。

正面的社会效果应该体现在:
一次成功的旅行应让自己身心愉悦,亲友放心,旁观者可以分享经验和喜悦。
即使不是一次成功的旅行, 我们作为旁观者也可以分享其中的经验教训,
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理解,而把它作为成功的范例,
称其“行为值得模仿,她的精神值得发扬,值得学习”显然更是不恰当的,
难称正面的社会效果。

其实在你打算单人挑战“冬季鳌太”之前,还有一件事比
“充分严谨的准备,顺利的履行计划,取得正面的社会效果”更为重要,
在热情和冲动面前,客观衡量个人的能力确实是个世界难题。
这方面我无法给更多的建议。

我周围的朋友都认识“她”已经有很多年了,
如果行前我有机会提出建议,我要对她的计划和准备坚决的说“NO”。
这次的事情希望未来鳌太线路的参与者更多的作为“案例”,而不是“范例”。

关于“救援队”,我觉得挺好, 盼望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我要是出问题了, 还希望各位队员和各级组织积极努力的营救,
不惜代价的那种。
提前谢谢啦。

============================================

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在50L的背包,装满,充实的情况,
通常是15KG左右。

另外
只能说按照周围人们正常的理解,此MM带GPS的可能不超过1%吧,
这个很好核实,应该很快就有答案。
有GPS就公布一下航迹, 有照片就公布一下照片和数据,
这也是正常的要求,谈不上小人之心。
伟大的“民族”“民主”是不应该让几个“小人”的质疑打倒的。

10天的计划(3-4个气罐)是合乎逻辑的,
19天(15个气罐)计划, 那只能说是“另有计划”,

在其它季节用5-6天充裕时间穿越的线路,冬季计划不需要3-4倍的时间。
冬季穿越鳌太成功的也有几十人次了,陕西河南广东.......
谁作过超过10天的计划?
20天出来的结果,在3天就可以完成的线路上能叫成功吗?

手机精简掉了, GPS和相机也没有列在表里,准备的食物效率很低,却还都说“准备充分”。
10天的计划,20天出来了,那3天出来的算什么, 药农在山里呆上30天岂不是更伟大?  
冬季秦岭,特别是这几年天气变化比较快,上礼拜路况和这礼拜可能就大不相同(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换句话说, 冬季未必就很难走(反之也成立),冬季走夏季走,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看作是竞技体育的评分指标,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一个人走比10个人更牛, 呵呵, 呆在城里就能直接比,看谁更two了, 上山干嘛?

踏雪鳌太穿越原本也都是节假,一路熟人,
是否“独自”原本没什么,偏偏也成造神的素材.

一条难度本来很有限的线路,
一个从准备,到过程,到影响都难称成功的旅行,
竟成了“民族精神”的代表,
或许有人要同问我:“你明不明白她是做什么的?”
我也要反问一句:“你明不明白她是做什么的?”
到底是挑战人类极限,还是娱乐身心?  
到底是人生事业追求,还是大众体育?


在我看来:
“她”没什么问题, 她只是做的不够完美或不成功。
但现在的人都怎么了?我要努力跟上社会发展了,
呵呵。

============================================

秋水
我明确的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虽然我们也算有所交往, 你说我小气也好,狭隘也罢。

恰恰我认为你所谓“无可争议”,偏偏就是“饱受争议”,值得探讨。
根据“民意调查”,大致上同意你的观点的比例不过30%而已。
你造你的“神”,我盖我的“庙”,
真理越辩越明白,群众越看越清楚,
“民主”的普及过程大致应该如此吧?

当她只是一个人在享受旅程,作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不需要接受质疑和批评。
当她的行为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
当她成为一个公众人物(“神”)的时候,
她不得不接受质疑和批评,来不得半点含含糊糊和神神秘秘。
显然,这针对的不是她个人。

我只是指出了这次行程的“与众不同”之处,
--和几乎所有历次成功穿越的细节都有较大的出入。
当然,我也不认可这是一次成功,
如此而已。

希望你像宽容她一样宽容我,尊重她一样尊重与你观点有出入的其他人。
+++++++++++++++++++++++++++++++++++++++++++++++
秋水

你真的了解鳌太吗?你真去过鳌太吗?
即使不了解,也不是说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是, 抛出这么大的议题, 引发这么多的关注,
当有人问你,鳌太应该怎样:
你对他们说:“大概”“也许”“可能”?
这合适吗?

我只想用经验和理解阐述什么是我理想中的真正的“成功穿越”。

至于质疑,呵呵,不是我的本意,原本也不愿意就此多说,
不过,一定要我说两句:
我不想知道背后隐藏了什么,也许是些私人的事情。
一定要深究本没什么意思。给彼此都留些空间吧。
但我可以明确的肯定,这绝不是一次正常的穿越。

至于作者自己都凭想象写出的激情洋溢的鼓吹文章,
如果有谁被感染,成为盲从和崇拜者,
那就自求多福吧。
++++++++++++++++++++++++++++++++++++++++

(完结语)
对与大多数知道“踏雪”这个名字和
仅仅听说过“鳌太”的人, 我比他们更熟悉。
但是对于踏雪而言, 我又不是最亲近的人,
我无法也无权探究更多的细节。
这就好比有的人你再喜欢也不能碰,
有些事你再感兴趣也不能去问。
因为我们讨论的目的是提高认识,而不是造成伤害。

这次事情未必是踏雪本意,
她未必能预料也无法控制后果,
   
真正可气的是鼓吹煽动者,
真正可怜的是盲从执迷者。

踏雪需要安静, 大家需要安静,我也需要安静。
确有兴趣, 加QQ170432100,说明来意, 私下交流。
谢谢

我还能说啥,报案呗。

楼上说啥呢, 明白点。
"好像踏雪带着gps吧,不知道日后她会不会把轨迹放出来,如果放出来了
除了敬佩和认认真真的学习,
我觉得我们真的不需要评论什么了"

你最该敬佩的是:
MM根本不懂GPS,也不可能带GPS,

呵呵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11-2-26 23:15 编辑

我是看到有这样的两段话:
1、参与搜救的救援队队长“001鲨鱼”事后和踏雪交流后,对其冷静表示敬佩,“在山上遇险境自己先慌了,急于下山慌不择路就极有可能出现意外。踏雪一直拿着GPS,按着计划线路走”。
2、踏雪鳌太穿越的中另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人在山上行走一定要头脑清晰!!你们注意,踏雪在秦岭大梁上遇到了暴风雪后有两点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第一,她走的线路一直在鳌太穿越的主线路正负偏差不足五十米内(即使是扎营也在主线路上

这有点不够客观了吧?  请问出处?

不带手机, GPS会带吗?
踏雪我们也不是认识一天两天了.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11-2-27 01:10 编辑

媒体描述使用GPS的细节貌似在有意提高故事的合理性?

神秘的传说+有力的包装  虽然总会有些作用的。
但是细节一旦证实是虚构,无疑降低了事件的可靠性,
既然造神运动已经开始了,就让事件诚实的接受检验吧。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11-2-27 14:06 编辑

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在50L的背包,装满,充实的情况,
通常是15KG左右。

另外
只能说按照周围人们正常的理解,此MM带GPS的可能不超过1%吧,
这个很好核实,应该很快就有答案。
有GPS就公布一下航迹, 有照片就公布一下照片和数据,
这也是正常的要求,谈不上小人之心。
伟大的“民族”“民主”是不应该让几个“小人”的质疑打倒的。

10天的计划(3-4个气罐)是合乎逻辑的,
19天(15个气罐)计划, 那只能说是“另有计划”,

在其它季节用5-6天充裕时间穿越的线路,冬季计划不需要3-4倍的时间。
冬季穿越鳌太成功的也有几十人次了,陕西,河南,广东.......
谁作过超过10天的计划?
20天出来的结果,在3天就可以完成的线路上能叫成功吗?

手机精简掉了, GPS和相机也没有列在表里,准备的食物效率很低,却还都说“准备充分”。
10天的计划,20天出来了,那3天出来的算什么, 药农在山里呆上30天岂不是更伟大?  
冬季秦岭,特别是这几年天气变化比较快,上礼拜路况和这礼拜可能就大不相同(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换句话说, 冬季未必就很难走(反之也成立),冬季走夏季走,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看作是竞技体育的评分指标,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一个人走比10个人更牛, 呵呵, 呆在城里就能直接比,看谁更two了, 上山干嘛?

踏雪鳌太穿越原本也都是节假,一路熟人,
是否“独自”原本没什么,偏偏也成造神的素材.

一条难度本来很有限的线路,
一个从准备,到过程,到影响都难称成功的旅行,
竟成了“民族精神”的代表,
或许有人要同问我:“你明不明白她是做什么的?”
我也要反问一句:“你明不明白她是做什么的?”
到底是挑战人类极限,还是娱乐身心?  
到底是人生事业追求,还是大众体育?


在我看来:
“她”没什么问题, 她只是做的不够完美或不成功。
但现在的人都怎么了?我要努力跟上社会发展了,
呵呵。   

本帖最后由 酱铺 于 2011-2-27 18:24 编辑

秋水
我明确的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虽然我们也算有所交往, 你说我小气也好,狭隘也罢。

恰恰我认为你所谓“无可争议”,偏偏就是“饱受争议”,值得探讨。
根据“民意调查”,大致上同意你的观点的比例不过30%而已。
你造你的“神”,我盖我的“庙”,
真理越辩越明白,群众越看越清楚,
“民主”的普及过程大致应该如此吧?

当她只是一个人在享受旅程,作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不需要接受质疑和批评。
当她的行为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
当她成为一个公众人物(“神”)的时候,
她不得不接受质疑和批评,来不得半点含含糊糊和神神秘秘。
显然,这针对的不是她个人。

我只是指出了这次行程的“与众不同”之处,
--和几乎所有历次成功穿越的细节都有较大的出入。
当然,我也不认可这是一次成功,
如此而已。

希望你像宽容她一样宽容我,尊重她一样尊重与你观点有出入的其他人。

楼上拿出一些对踏雪一样的宽容吧。
不论是谁,根据已知事实做合理的推论,提出合理的质疑, 难道没有积极的意义吗?
难道“盲目的肯定”就是“人性深处的黄金”吗?

秋水

你真的了解鳌太吗?你真去过鳌太吗?
即使不了解,也不是说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是, 抛出这么大的议题, 引发这么多的关注,
当有人问你,鳌太应该怎样:
你对他们说:“大概”“也许”“可能”?
这合适吗?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