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翻山越岭 都给瑶寨捎去一份希望(南国早报5月3日) - 广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西
本帖最后由 杨可 于 2011-5-3 22:11 编辑

每一次翻山越岭 都给瑶寨捎去一份希望
(南国早报5月3日)

凌云县伶站瑶族乡志愿者杨可通过策划“公益户外”活动,让300名瑶家孩子获得资助
南国早报   2011-05-03          ■ 本报记者 唐志强 文/图

本报记者
唐志强
文/图

  4月30日晚10时,肆虐了近一个小时的大雨骤停,凌云县浩坤湖风平浪静。驴友们纷纷走出帐篷,湖边的营地里又变得热闹起来。作为活动策划者之一的杨可终于松了一口气。
  杨可的真名叫杨可书,是凌云县伶站瑶族乡的一名中学老师。但大家习惯叫他杨可,以致很多驴友以为杨可书是他的网名。这次“浩坤湖爱心之旅”,是他策划的又一次“公益户外”活动。四年来,他通过这种活动,帮助近300名贫困瑶族孩子获得外界资助。
  
  又一次成功的爱心之旅
  4月30日下午1时许,来自广东广州茂名广西南宁桂林百色等地的100多名驴友,先后来到伶站,“浩坤湖爱心之旅”随后启程。
  驴友们报名参加这次活动,按照以往的惯例,每人多交了10元或几十元钱。这笔钱加起来有1000多元,是爱心经费,将用于购买篮球、文具等物品,送到距离浩坤湖几公里远的三合小学。
  5月1日上午9时30分,驴友们收拾好营地的物品,向三合小学进发。山里的阳光火辣辣的,学校门口,二十多名学生顶着烈日拍手欢迎。“太阳这么大,你们躲到教室里面去吧!”驴友“铃铛”等人觉得,只是简单地赠送一点学习用品而已,没必要搞得如此隆重。
  驴友和学生们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然后共同植下10棵爱心树。随后,驴友代表向学校老师捐赠体育用品,其他驴友则将带来的学习用品,一一发给孩子们。
  杨可曾经提到,他最初进瑶寨之时,见到很多孩子常年不剪头发,女孩子的头发里都有不少虱子。此后,他经常带着剪刀进来,帮孩子们剪头发、梳理头发。驴友“妃儿”对此十分上心,她拿出自己的梳子,一一帮女孩子梳头发、扎辫子。见记者在拍照,她将一个女孩子面部摆正,很得意地说:“你看,头发梳整齐之后,还是很漂亮的吧!”   
  当天中午,驴友们发起一次捐款,“恋恋红尘”逐一登记造册,共有1000余元钱。杨可问驴友们这笔钱怎么用,“我们信得过你,你看着办吧。”一名驴友说。“那好,我们就用这笔钱购买凉鞋等生活用品,发给孩子们。”杨可说。
  近两年来,“公益户外”活动已经数次走进三合小学。驴友们每一次捐赠的钱虽然不多,但总能起到一点作用,目前已先后帮学校修建好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还帮小学建起两个爱心书架。
  
  翻山越岭搞调查
  5月2日下午,爱心之旅圆满结束,但杨可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有些驴友说,他们除了自己一对一资助之外,还将发动朋友资助。”三天两夜下来,杨可觉得很累,但驴友们的反馈让他十分高兴,他的“公益户外”活动再次成功。
  “关注瑶寨贫困孩子这么多年以来,我发现通过户外活动来做公益事业,有很好的效果。”杨可说,瑶寨很多孩子因此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不少驴友说,他们没想到瑶寨的孩子过得这么苦,连每个月几十元钱生活费都拿不出来。其实,不仅是驴友,如果不是几年来数百次翻山越岭亲眼所见,杨可也不会轻易相信。
  2005年大学毕业之后,杨可来到伶站弄新附中,在学校小学部当一名老师。他教孩子们唱歌,可大家都神情漠然。他很快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这些低年级的孩子只懂瑶话,听不懂普通话,连高年级的学生也不太会。
  杨可想知道是不是瑶寨孩子都有类似的情况,他逐一走访伶站瑶族乡陶化村、浩坤村等几个村屯的瑶寨。现状让他十分吃惊,说普通话的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瑶寨的穷出乎他的想象。因为穷,不少孩子连小学都没读完,很多瑶寨多年来没出过中学生,更别提大学生了。
  杨可决定慢慢地改变这一现状。 2006年,他将在瑶寨调查到的情况,写成一份调查报告,分析瑶族学生失学原因。杨可走进瑶寨劝辍学的孩子重回学校,他还在网上发帖,为孩子们寻求爱心人士的资助。
  
  劝学之路多坎坷
  劝学及帮孩子们寻求资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杨可无数次碰钉子,但他坚持了下来。
  瑶寨的家长们都很实在,杨可去劝学,他们反反复复说那么一句话:“家里没钱。”茅草房、仅有的一点点玉米地,种出来的粮食甚至不够吃,这种状况真实地摆在眼前。杨可明白,家长们不是不想孩子们读书,确实是家里太穷;他更明白,这种状况不解决,也许会形成恶性循环。
  “只要你让孩子上学,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尽管没什么把握,杨可咬咬牙还是说出了这句话。劝说慢慢地有了成效,不少孩子重返校园。令杨可十分郁闷的是,不少被劝回学校的孩子,又因为家庭变故失学。浩坤村岩流瑶寨有一个孩子,为了挣钱买一件衣服,离开校园外出打工半年之久,被劝回学校读了一年多的书,又因为要帮家人还债外出打工。“有时候觉得很可惜,却帮不了他们。”杨可摇摇头说。
  几年下来,杨可的劝学之举有了回报。一些瑶寨出现了女初中生,一些瑶寨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如果不是杨可,陶化村弄洞瑶寨的陆家三姐妹,不可能全部留在学校,如今,三姐妹一个读幼师,一个上高中,一个读初中;如果不是杨可,弄新瑶寨或许还要等上多年才会走出第一个大学生。
  
  “公益户外”显奇效
  杨可说,从2006年以来,他陆续在网上发帖,为孩子们求助,但应者寥寥。他一度十分苦闷,一名网友告诉他,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外界的人很难相信这些求助帖,不太可能掏钱出来。
  怎样才能将更多的人吸引到瑶寨呢?杨可想到了风景秀丽的浩坤湖,想到了“公益户外”活动。“如果让一个人大老远过来献爱心,他可能觉得太麻烦;如果让他在旅游的过程中,顺带献一份爱心,很多人还是愿意的。”杨可说,从人的心理层面进行分析,“公益户外”活动有可行性。
  驴友“蜗牛”说,爱心之旅的前提是户外运动,顺带激发驴友们的爱心。10个驴友有一两个受到触动,就会有一些孩子获得帮助。很多资助者从没见过杨可,却十分相信他,都是因为一些驴友的宣传。他们将资助款直接打到杨可的账户,叮嘱只能由他交给孩子们。
  杨可按资助者的要求分发爱心款后,逐一登记入册,并在网站上公布,他还指导孩子们写信给资助者。这些事情耗费了杨可太多的时间,他很希望有志愿者帮他。“一方面是互相监督,另一方面我确实忙不过来,去最远的瑶寨要走10个小时山路,太花时间了。”杨可说,从2007年实施“公益户外”活动以来,近300名瑶寨的孩子获得资助。

支持杨可,瑶寨最可爱人是杨可1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1-05/03/node_62.htm
这是网上看该报道地址,
唐记者这次知道有活动后,特意联系老A和我来了瑶寨,而且全程和大家一起AA,真的很感谢
杨可,你是好样的,我们永远支持你!{:4_111:}
妃儿,我们桂林的爱心使者






楼主好人!我最敬重好人,有机会的话我要跟楼主去做好事!
本帖最后由 杨可 于 2011-5-3 23:35 编辑

弄新瑶寨的一个女孩子曾经对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也经常洗头,但是头发里就是会有虱子?
我说:你多久洗一次啊?
一个多星期这样,如果有水多的时候三四天就洗一次了
那你用什么洗?
我用洗衣粉或者香皂,有时候也只用清水来洗。
后来我买来洗发水,帮他们洗了一次,帮他们搞掉了头发里的虱子和跳蚤蛋,虽然我看到虱子的时候会感觉自己有点肉麻,但是我想她的头发至少以后不会再那么难受。

我真的很感激妃儿,什么也不说了,,,,

恋恋说还可以在瑶寨呆几天,除了帮忙我用大家捐的爱心款买鞋子给他们以外,还会在这几天买来洗发水去三合给那里的学生做这些事情。

 南国早报唐记者:杨可曾经提到,他最初进瑶寨之时,见到很多孩子常年不剪头发,女孩子的头发里都有不少虱子。此后,他经常带着剪刀进来,帮孩子们剪头发、梳理头发。驴友“妃儿”对此十分上心,她拿出自己的梳子,一一帮女孩子梳头发、扎辫子。见记者在拍照,她将一个女孩子面部摆正,很得意地说:“你看,头发梳整齐之后,还是很漂亮的吧!”   

在瑶寨呆久了,就会有要一直都呆在瑶寨里的冲动和念头。   甚至到更加偏远的地方去,比如浩高,那个离公路有几公里,雨季还要划船才能去到学校的地方。就这样,像瑶寨里那两个瑶族老师,象一棵树一样安静的衰老。  
说惯了瑶话的瑶寨孩子说普通话顽固不化,我每次上课或者交流,都要卖力的纠正他们的读音。   
  不论白天黑夜,我自己在水窖旁边的大石头后用桶子洗头和露天洗澡,还要教孩子们也经常洗澡洗脸,我给男孩子剪头发,给女孩子梳头发,买来洗发水叫女孩们洗掉头发丛里让我肉麻的虱子和跳蚤蛋。
村子里有做衣服的老阿妈,她们用手工纺出麻布。我有了一套这种全黑的大裤脚衣服。没有课的时候,偶尔拿着朋友处借到的相机到处拍,给人们照全家福,给上了年纪的拍老人像,给年轻的姑娘拍欢歌笑语,他们看到自己被放到相纸上,是那么的开心和奇妙。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