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印象点滴:亚历山大-------蒙着面纱的“埃及新娘”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埃及印象点滴:亚历山大-------蒙着面纱的“埃及新娘”
本帖最后由 wangsp12 于 2011-6-13 17:14 编辑

  

埃及印象点滴(1):亚历山大-------蒙着面纱的“埃及新娘”

埃及和中国同是四大文明古国,金字塔、法老、神庙、尼罗河、古埃及象形文字。。。。。。在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近年来《木乃伊归来》之类的大片更引起了对古埃及文化的关注。早就有此生一定要到埃及去看看的夙愿,终于在2010年12 月的一天晚在广州登上到埃及的国际航班,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由于与北京时间相差6个小时,到达开罗国际机场时是当地时间早晨6 点左右,刚出机场就坐上汽车向亚历山大进发。

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是埃及的最大海港和全国第二大城市,历史名城,地中海沿岸的避暑胜地,人口400万。它位于尼罗河口以西,距首都开罗200多千米,城市东西长30多千米,南北最窄处不足2千米。面对浩瀚的大海,背倚波光掩映的迈尔尤特湖。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亚历山大城冬季凉爽潮湿,夏季受清新的地中海海风吹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建立了这座城市,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定为首都。后于公元前305至前30年转成为埃及托勒密王朝首都。当时它是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着各地的商人、学者和诗人。亚历山大是埃及最漂亮的城市,被称为《蒙着面纱的“埃及新娘”》。

开罗到亚历山大间的高速公路,路况不怎么好,从机场出来不久遇上大雾,据埃及导游说,尼罗河三角洲的早晨经常是这样。行驶了两个多小时,雾才渐渐散去,进入一个休息站。12月的成都常有寒潮来袭,天气十分阴冷,开罗、亚历山大和成都的纬度几乎相同,因为没寒潮的侵扰,这里早晨丝毫没有寒冷的感觉,阳光使人感到非常温暖,这异国情调的休息站更增添了几分温馨。

                                                                                             

      

       从休息站出发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亚历山大,首先去蒙塔扎花园参观。

蒙塔扎花园是埃及国王福阿德1932年在亚历山大城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夏宫(Montaza Garden)Montaza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是休闲度假之地的意思,这座花园的夏宫正是福阿德国王的避暑行宫。19536月,埃及废除君主制,埃及共和国正式成立,埃及的末代王朝就是在蒙塔扎花园夏宫结束的。今天,夏宫已成为埃及政府接待重要来访宾客的地方,平时没有接待任务时,游客可以自由地在蒙塔扎花园里游玩,但夏宫却谢绝进内参观,一般人只能隔着铁门拍照。

                                             

蒙塔扎宫外,密林环绕,是一个带有佛罗伦萨风格的园林建筑。有花坛、草坪和海滩,还有一大片苍翠的绿地和梧桐树林,园内有各种植物,被精心修剪成各式的造型,非常地动人。开罗是黄沙灰土和土黄色调为主的建筑,面对着这片布局典雅、郁郁葱葱的皇家园林、碧绿湛蓝、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海面,令人即使在炎炎的夏日,也心胸豁然开朗,如饮甘霖,倍感舒服。12月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面对这美丽的花园,更觉舒畅。

                                    

本帖最后由 wangsp12 于 2011-6-13 18:08 编辑

已删去!
本帖最后由 wangsp12 于 2011-6-14 19:01 编辑

  
   已删去
回复 神刀侠 的帖子

试试从163转过来能看见吗?
本帖最后由 wangsp12 于 2011-6-16 14:28 编辑

埃及印象点滴(3):卢克索神庙之旅

埃及印象点滴(3):卢克索神庙之旅

      卢克索位于尼罗河上游,距开罗670公里。古埃及时代称为TABE,是古埃及帝国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公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赶走了西克索人,以此为中心重新统一了埃及,建立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这个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底比斯是古埃及中王朝和新王朝时代的都城、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

      在第十八代王朝(约公元前1584—1341年)时,底比斯处于鼎盛时期,城跨尼罗河两岸,有“一百个城门的底比斯”的描述,古希腊大诗人荷马把称为“百门之都”
      尼罗河穿城而过,将其一分为二。由于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自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东岸是壮丽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王后和贵族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的圆圈。底比斯毁于公元前88年,据说当年拿破仑的人来到此地,问及地名,当地村民说AlUqsor,即“宫殿”之意,可是法国人误听成Luxor(卢克索),底比斯也就从此易名。

      如今的卢克索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有着“宫殿之城”的美誉。至今保留下众多宏伟壮观的神殿及王家陵墓的遗址,因此成为古埃及文化的宝库,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是探访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2010126 日晚在开罗登上火车,127清晨到达卢克索,太阳刚刚升起,街上静悄悄的。

     

      在火车上已用过早餐,下车后立即乘车到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达30多公顷。整个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占据当时底比斯东城的北半部 ,它是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通过斯芬克斯(见狮身人面像)大道与南面1千米的卢克索相接,那里另有一座阿蒙神庙。由于中王国和新王国各朝都是从底比斯起家而统治全国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当做王权的保护神,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这里的阿蒙神庙也成为全国最大最富有的神庙。公元前1567年开始的古埃及新王朝,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卡纳克神庙前迎接太阳的升起。此时,太阳刚好从卡纳克神庙后升起,阳光从神庙中透射出,游人从神庙前的广场奔向神庙去迎接太阳。脚下曾是尼罗河的河床,古埃及法老们到神庙都是乘着豪华的船只直达大门。

   

    早晨,彤红的阳光仿佛来源于卡纳克神庙中的方尖碑,光线爬过高大的塔门,先是染红多柱厅“盛开”的莲花大圆柱,再投射在拉美西斯三世的神殿上,然后阳光将移到排列着狮身羊头像的公羊大道上。公羊大道是进入卡尔纳克神庙的必经之路,两旁排列整齐的狮身公羊头像,那是阿蒙-瑞神的化身之一,每只狮身公羊头像下都站立着一个小小的法老,接受着神的庇佑。

                                                                             

                                                                                                      



本帖最后由 wangsp12 于 2011-6-16 14:27 编辑

    通过公羊大道,进入宏伟的城门内,城墙边立着八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雕,他的两腿之间镌刻着王后的雕像,一大一小,和谐地融为一体。

                                                     

   

     神庙内两边也各有一排狮身羊头塑像。

                                                        

  

    回首进门之处,不少游人在断垣残壁前听导游们讲解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回复 wangsp12 的帖子

一排别墅的红顶沿着海湾伸向大海,地中海的海水蓝得发黑,蓝色的天空飘浮片片云彩,海浪不时拍击着礁石,激起阵阵雪白浪花。海的那一边是希腊的阿克提姆岛,公元前32年,这片浩瀚海洋上发生了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激战----阿克提姆岛战役,电影《埃及艳后》就描绘了那段历史。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安东尼、屋大维、阿格里帕等人曾在这里演绎着人生起起伏伏、喜怒哀乐的大剧。

                                                  

海湾的尽头是一个希腊式建筑,走近了一看,还未完工。

                                                   

地中海的风是很强劲的,这颗弯曲的松树便是明证。

                                                   

本帖最后由 wangsp12 于 2011-6-13 18:19 编辑

回复 wangsp12 的帖子

      

    蒙塔扎花园中的一些别墅非常漂亮、雅致。

                                            

    海港中的灯塔是近代所建,它应该从呼啸着的地中海的风声中听到过不少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亚历山大图书馆建于公元前259年,当时的中国正是竹简流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开始流传的年代。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它曾存在了近800年,其藏书之多,对人类文明贡献之大,是古代其他图书馆无法比拟的。据说当初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所以历代国王甚至为此都采取过一切手段:下令搜查每一艘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发现图书,不论国籍,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与亚历山大灯塔一起,是亚历山大城各项成就的最高代表。通过各种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亚历山大图书馆迅速成为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它拥有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并首次在图书馆复制和译成拉丁文字;藏有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许多真迹原件;早在公元前270年就提出了哥白尼太阳和地球理论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真迹;古希腊医师、有西方医学奠基人之称的希波克拉底的许多著述手稿;第一本希腊文《圣经》旧约摩西五经的译稿;对医学也有贡献的古希腊哲学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学者阿基米得等均有著作手迹留此。此外,当时古埃及人及托勒密时期许多的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和其它科学均有大批著述收藏于此。极盛时据说馆藏各类手稿逾50万卷(纸草卷)。诸如哲学家埃奈西德穆,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得等睿智圣贤也均在此或讲学,或求学,使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长达200800年。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今人只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了解,因为它甚至连一个石块实物也没有留下,而大量考古发掘似乎也无确凿线索。

现在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198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财政援助,向世界公开招标修建的。在参与竞标的数十个国家的600多家建筑设计机构中,挪威斯努希塔建筑事务所提出的初步设计方案中标,由他们的建筑师们承担外部建筑和内部设计。埃及的迈姆杜哈·哈姆宰作为埃及的参事参与设计。1995年后重建的,占地4万平方米,它不仅是埃及的重点建筑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科研和建筑项目。

很想进入这人类文明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图书馆参观,但因是跟团旅游,只能远远地在逆光中的街对面拍几张相片。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