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雕 于 2011-7-10 08:08 编辑
贵州都匀记者寻访世界雪域驼峰生死线------每一个人的贡献都很重要
时间:2011-06-07 11:41:50 来源:都匀市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 文隽永 编辑:wl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中美携手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了空中通道,成为两国飞行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也成为“二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这就是举世闻名、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雪域高原的“驼峰航线”。
2011年4月1日至4月15日,本人独自辗转滇西保山、腾冲、龙陵、瑞丽江、怒江峡谷、高黎贡山、龙川江、槟榔江、中缅边境等抗战之地,实地查看烽火抗战遗址、走访亲历抗战的健在老兵,采访研究抗战文化的专家学者,追寻70年前中美两国共同实施的世界雪域驼峰生死线,对该特殊航线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有了深刻了解。
中美共谋空运抵制日军入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华东地区通往国外主要海上通道和香港经粤汉线的重要国际运输线被切断,内地从外界获取抗战物资只剩下三条陆路运输线:其中一条从昆明经滇越铁路通往海防;另一条从昆明经滇缅公路到缅甸的腊戍再转仰光;再就是从西北新疆通往苏联。
1940年9月,让日军占领越南河内和海防等地,这样,滇越铁路运输线被日军切断。1941年6月,苏联也遭德国法西斯几百万军队突击,从新疆通往苏联的物资运输通道名存实亡。剩下的滇缅公路因道路崎岖,地形复杂,车辆缺乏而导致运量很小。面对此严峻形势,美国与中国合作,终于开通了这条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雪域的空中运输线,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艰险无比的雪域驼峰航生死线
“驼峰航线”南起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汀江、杜姆杜马等地,北至中国云南昆明、四川宜宾或重庆、成都。主要航线分北线和南线:其中北线为汀江(印度)—葡萄(缅甸)—云龙(大理云龙)—云南驿(大理祥云)—昆明;南线为汀江(印度)—新背洋(缅甸)—密支那(缅甸)—保山(云南保山)—楚雄(云南楚雄)—昆明。由于日军发动进攻占领密支那,南线被迫停止使用,继续空运战略物资的重担全部落在北线。
这些航线基本上都要飞越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位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山脉,平均海拔高度为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位于我国四川、云南西部和西藏东部的横断山脉,如道道屏障横隔东西,自西而东有色隆拉岭、伯舒拉岭、怒山、宁静山、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等,海拔高度2000—6000米。北部山岭多雪峰冰川,还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众多河谷。飞经这两大山脉上空的航线附近的山峰海拔高度多在3500米左右,有的高达5000—6000米,艰险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象环境、极差的雷达情报、通信导航、气象等保障条件。在当时世界上3条最难飞的航线(大西洋航线、阿拉斯加航线、“驼峰航线”)之中,其中“驼峰航线”是最艰险最难飞的一条,危险性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曾经飞越“驼峰”的飞行人员形容“驼峰航线”难于上青天。
参加“驼峰航线”空运的是美国空运队和中国航空公司,其中最早担任该航线飞行的中国正驾驶员陈鸿恩、陈文宽、梁广尧、陈文惠、陈启发等勇敢地经受了“驼峰航线”艰难的飞行环境考验,成为中国航空公司的骨干。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42年5月“驼峰航线”开通至1945年9月结束,中、美航空队往返于印度至中国云南、四川,共飞行约150万小时,空运各种物资72.5万吨,运送人员33477人,其中美军空运队运输物资65万吨,中国航空公司运输7.5万吨,人员全部为中国航空公司运送。由印度运往中国的物资主要是进口的航空武器装备、器材、航空油料、陆军武器装备、汽车零件、医疗器械、药品、机器设备、布匹、军服、印刷材料、钞票等,由中国运往印度的出口物资主要有钨砂、锡、水银、生丝等。
共损失运输机514架,占其参加空运全部飞机的50%以上,其中美印中空运联队损失飞机468架,中国航空公司损失飞机46架,中美两国共牺牲飞行人员1500多人。
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
要了解抗战期间的“驼峰航线”,就自然会想起“二战”期间还有另一支在中国成立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主要由美国飞行人员组成,在中国、缅甸对抗日本,也称空中“飞虎队”,队长就是美国陈纳德将军。
毕业于美国克里佛航空学校的陈纳德于1937年5月29日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请他担任她的专业顾问。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他组成一个“国际中队”,成功袭击了几个敌占区,造成日军恐慌。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成立,陈纳德上校任大队指挥员。他把美国志愿大队编为3个中队,第1队为“亚当与夏娃队”,机身画有亚当围着苹果追夏娃的图案;第2队为“熊猫队”,机画有飞行员的漫画像;第3队为“地狱天使队”,机身画有姿态各异的裸体天使图案。
1941年12月,一批日机向云南方向飞来,陈纳德率队升空迎击,日入侵飞机10架,被击落6架,3架负伤,志愿队无飞机损失,志愿队初战胜利,昆明报纸头版头条报道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从此,“飞虎队”成为志愿队的代称。随后,陈纳德派第3中队转往仰光协同英军对日作战31次,共击落日机217架。
1942年2月3日,宋美龄安排陈纳德出任驻华空军指挥官,军衔升为准将。他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陆军航空上尉,一跃成为世界新闻人物,获得“飞虎将军”的美称。5月,日军进占缅甸,进犯滇西,为阻止日军跨越怒江,他指挥志愿队连续袭击保山、腾冲、龙陵一带日军,将企图强渡怒江的日军轰炸得几乎全军覆没。6月,他率队前往桂林一举击落日机8架,自己仅受伤1架。美国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作战7个多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的代价,取得击落150架敌机和摧毁297架敌机的战绩,美国航空志愿队共损失26名飞行员。
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谴队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11月25日,陈纳德指挥美空军机队远征台湾击落日战斗机15架,并把机场上的42架日机全部摧毁。
1945年8月1日,陈纳德辞呈回国几天后,日本投降。他为自己不能最后参与受降仪式难受,他说:“8年来,我唯一的雄心就是打败日本,我很希望亲眼看看日本人正式宣称他们的失败”。
自1942年7月以来,陈纳德率领美第14航空队协助中国人民抗战,摧毁了2600架敌机,击沉和击伤敌大量商船和44艘军舰,自己才损失500架飞机,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汗马功劳。1958年7月18日,美国国会晋升他为空军中将。7月27日,陈纳德因病在华盛顿去世,终年67岁。
驼峰纪念碑见证中美联合抗战情谊
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驼峰航线”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中力量的使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证明了运输航空兵是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同时,“驼峰航线”不平凡的经历也给中美两国飞行人员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怀念。
2011年4月15日上午,本人专程来到距昆明市区10多公里的郊野公园瞻仰“驼峰飞行纪念碑”。其碑坐北朝南,前对昆明西市区,汉白玉主碑高15米,为两组菱状几何造型,如双机凌空而起,直指青天。碑前、后置锥形青石,形似驼峰,意若飞机穿越驼峰而过。其中汉白玉石上,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所书“驼峰飞行纪念碑”七字碑题。碑后有一汉白玉碑记,约3.6米见方,以中英文并书北京航空联谊会、云南昆明航空联谊会碑文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驼峰飞行是战争期间中美军民的一大壮举。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缅甸,切断了中国抗日后方的主要国际通道。其时,中国作为打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全民英勇抗战已经四年有余。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空中运输线,西起印度阿萨邦,东至中国云南昆明。全长800余公里.飞越当时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区,海拔5000公尺上下。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穿行其间,驼峰飞行由此得名。驼峰飞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也是航空史上仅见的在极其艰险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战时空运。从1942年至1945年,中美两国在驼峰飞行中动用近千架飞机及上万名航空和地勤人员,往来运送战略物资7l万吨,人员3000余名,其中有赴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两个师。另有千余架作战飞机经此航线投入中国战场,为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驼峰航线风云莫测,险象环生,地面保障设施简陋,再加日军空军袭扰,中美两国共损失飞机500余架,牺牲l500余人。中美健儿赴危蹈险,血洒长空,用生命写下了勇烈悲壮的一页。 该纪念碑于1991年5月奠基,1993年2月竣工。
在此前之1984年8月31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德顿市已建立了一座“驼峰”空运纪念碑。在揭幕仪式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从“驼峰”航线经过之地云南保山采集了一块岩石,赠送给美国“驼峰”飞行员协会,作为“驼峰”崇山峻岭的象征,以表示中国人民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国际友人的永久怀念,这块岩石被称为“可敬畏之石”。
2007年8月25日,由美国众议院军事服务委员会主席、美国国会议员斯科尔顿带领的美国众议院两党代表团来到昆明,参观瞻仰了“驼峰飞行纪念碑。斯科尔顿深情地说,二战的烽火硝烟虽散尽,当年中美飞行员的英雄壮举却永远镌刻在这驼峰飞行纪念碑上,镌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
2010年9月16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美国CNAC协会 “驼峰航线”座谈会在昆明饭店举行。美国CNAC(中国航空公司)协会董事会成员、驻中国的友好大使迭戈·库赛克先生,被誉为“驼峰航线”上“最伟大运输机飞行员”之一的陈文宽和19位美国中国航空公司协会的会员来到昆明,追寻先辈足迹。当时,时年97岁高龄的陈文宽是目前健在的中国航空公司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飞行员,也是中国航空界资格最老的飞行员。
据陈文宽回忆:1942年5月5日,陈文宽曾经在“驼峰航线”创造了一项惊人的世界飞行纪录,驾驶载28人的C-47运输机载运了78人经昆明、缅甸飞往印度加尔各答的世界纪录。其中就有首次带队对日本东京在内的本土实施战略轰炸的詹姆斯·杜立特中校。当时,在飞机到达缅甸密支那机场时,机场秩序已经彻底混乱,大批难民都希望能够乘坐最后的航班逃离日军铁蹄。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涌上飞机,等到把舱门关好后,陈文宽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进入驾驶舱,只得从挤得水泄不通的人头上爬到驾驶舱。第二天早上,当陈文宽在报纸上看到“杜立特轰炸东京”的爆炸性新闻时才知道,那位将自己推进飞机驾驶舱的人正是杜立特中校。
在座谈会上,昆明市副市长李茜代表昆明市政府和720万春城人民,对陈文宽和美国CNAC协会访问团各位成员的到来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她说,召开“驼峰航线”座谈会,共同来纪念这段感动、感人的历史,共同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向所有捍卫人类和平,与法西斯顽强斗争的国际友人们,以及战斗在这片土地的英烈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缅怀。“驼峰航线”不但架起了运输抗战物资的桥梁,也架起了中美友谊的桥梁。我们不会忘记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抗战英雄们!我们不会忘记那条穿越世界屋脊、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生命航线——“驼峰航线”的飞行英雄们!
老兵和他们的家属来到“驼峰飞行纪念碑”前缅怀先烈,还前往保山、怒江等地继续走访先辈的足迹。
现在,人们常常混淆“飞虎队”和“驼峰航线”。长期从事滇缅抗战文化研究的史学专家戈叔亚介绍,“飞虎队”是空军战斗部队,主要担负着与日本空军作战的任务,“驼峰航线”则是担负空中运输任务,所拥有的主要是运输机;“飞虎队”成员,由美国空军人员组成。“驼峰航线”航空员,由美国陆军航空总队和中国航空公司组成。美国参战后,美军决定收编“飞虎队”为美军正规部队。但是当时来收编的美军军官非常看不起这些“老百姓”,所以当时大部分飞行员退出了“飞虎队”而转入了中航公司。
2011年4月29日,中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员、“飞虎队员”马绍基(Cedric Mah)先生在加拿大去世。他成功飞越驼峰航线337次,如果把当时的C-47的载运量4吨和337个来回计算一下,那么马绍基有可能为了中国抗战在驼峰上空来回运输了2696吨物资或同等重量的人!!
这个数字仅仅是从他驾驶的飞机型号的运载量和飞越驼峰的次数的换算而不是他确实空运的数量记录,不过这个数量可以作为马老为中国抗战做出贡献的一个参考!记住马老,没有2696吨的人和物资,我们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每一个人的贡献都很重要。
(http://www.dys.gov.cn/News/2011/0607/100001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