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玄弹]云端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自驾游|摩旅
      序:
先感概几句:
首先感谢我的老破车,
千里走单骑,居然不咳不喘.

这匹可怜的老马啊~
第一天在松藩居然因超速被罚金100大元.
第二天游了松藩牟尼沟,
晚上品藏式火锅时,不小心摔坏了相机!--损失惨重~
余下的行程....
小DC/手机齐上阵--东拍拍西拍拍!
照片,不过也就是一种记录,
更多的东西,
留在记忆深处....

时时反刍,
时时回味.


[ 本帖最后由 古慈禅丝 于 2007-11-7 13:46 编辑 ]
同情楼主呀~~~~还有PP没有
游记之一:
<萝卜寨的传说>

[村民很配合的让我拍照,他们的英姿,可见这个民族的男丁自古就是骁勇的战士!]
[左边这位羌族武士言谈间多有儒雅风范,自称为"释比"!亦即巫师~]


游了川主寺和红军纪念碑,
想一想还有两天游黄龙时间可能不够,

也怕黄金周人太多,
打算至桃坪羌寨住上一两天,于是立马打道回程,
一路上一边走一边看地图,
松藩到茂县再到理县可至桃坪,全程近400公里,
弄不好只有在纹川住宿了.
心中有些着急,一路时速基本保持80码.

快到汶川时,快到七点了,

电话联系朋友,得知附近有才开发的萝卜寨,
对于喜欢寻幽探古的我来说,萝卜寨最好不过!

离汶川几公里的地方,

看到路边的一个碉楼和门坊~
萝卜寨到了,门票一人50元,讲了价,优惠到40.

险峻的盘山路,路况还不错,水泥路面.
一路小心又小心,老牛在几个地方用了一档才慢慢爬到半山平台的寨子上.

暮色中,停好车.跟着一个羌族小伙子又走了一里路,来到"云朵羌吧"
在羌吧点了几样野味,消费46元,办理住宿一人30元.
进餐时,羌吧的胡总和陈总过来聊了会天,
打听到很多关于萝卜寨的故事:

萝卜寨,一个乡土的名字,却有着血腥的由来.
据说早年这个高山之颠的羌寨名为凤凰寨,富顺寨,老虎寨.....

清中期,羌王"王老虎"据险自重,拒交赋税,
利用羌寨迷宫一样的保垒(亦为民居)与官府抗衡,
引得汶川和茂县地方官兵联合进剿,最终山民大败,
男丁多被擒获,砍头如萝卜滚地
----"萝卜寨"名由此得名.
[山寨高台上,仍然有古老的烽火台,见证着昔日的血腥和历史]

今天的萝卜寨,号称"中国羌族第一寨",
又因为地处岷江河谷群山环抱半高山平台,地势险峻,故又被誉为:
"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

萝卜寨,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寨.
听说去年开始开发旅游,今年开始接待游人.
哈哈,还算是妙龄初绾,要是过几年再来...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呢!

羌吧的胡总遗憾的说:
你昨天来就好了,昨天明星赵亮都来了,一两百人!还搞了晚会,山民跳了半夜的舞!
我倒是暗暗高兴---昨天来不知有多烦闷!

晚上服务员的带领下,真的象在迷宫中穿行,左拐右转,
全是黄泥的建筑,石砌的街巷...
偶有路灯处,总是有三五青衣白头巾的羌族老人坐在石阶上话家常.
在一户农家安顿下来,攀上独木梯上了屋顶,
只见满天的星星,山寨影影踵踵的建筑间灯火隐隐约约.
坐在屋顶平台的边缘平台上看星星,吃枇杷,
听不远处的屋檐下几个老人在叽叽咕咕聊天...
这份宁静,这份悠然....啧啧.....

正在心旷神逸间,
突然远处传来阵阵锣鼓和钟磬之声,然后是或悠扬或激越的歌咏,

用镜头拉到最近观察,好象在一处空地有灯火,人群围成一圈载歌载舞...
这是正宗的原汁原味的歌声和舞蹈,这歌舞象是民间自发的.

而且,人群中多见白衣白头巾的人.........这半夜了...发生了什么事?
下了屋顶平台,走到巷道上问当地人,才知道那家的老人去世了~

多少知道一些羌人的习俗,知道羌人的葬礼必有三天祭祀的活动,
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山寨,这才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了解古羌文化的好机会啊!
急忙叫上小丝,打算摸黑去参加羌人的葬礼!

胆小的小丝有些战战兢兢,
我问了附近的羌族老人,我们去看看,主人会不会不高兴?
老人们热情地说:
去得的!去得的!就怕你们找不到路...迷路的一个是哩!
正为难间,又遇贵人相助! [小DC只能拍到这样的情形了,肉眼反而清晰得多,灯火处隐隐有歌舞~]
要知详情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羌人的葬礼>




[ 本帖最后由 古慈禅丝 于 2007-11-7 14:29 编辑 ]

游记二        羌人的葬礼 夜色中正在屋顶享受宁静,
突然听得远远的歌咏之声.....

正在焦急之中,有一个大姐主动说:
我正要去,你跟着我好喽!

又是一阵七弯八拐,一路络绎不绝有村民向那户人家走去....
在一个相对空旷的坝子上,已搭有一个棚屋,
屋中停了一个朱漆棺材,周围摆了不少松柏枝和花圈.
一些人在坝子边喝酒聊天,更多的则围成一圈边跳边唱.

大约有二十多男女携手而舞,步伐粗犷中有温柔美,极有韵致~!
也真难为了他们,我发现这地上全是小石头.........
有一个老妇人在一旁不停地捡拾稍大的石头扔到一边去.

歌咏是问答方式,多是一个妇女高音长声呦呦一起,则有众妇人合拍,
一句唱罢,另有男人或女人中音部合声回应........
舞随歌起,些起彼伏,众人竟然面呈喜愉之色.

以前看过资料,知道羌人讲究万物有灵,
但对生老病死最具豁达之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在一旁看了一会,有孝子白衣白帽来敬烟,邀请一同喝酒,
只好谢酒,烟是要抽的~
又有羌族小伙过来邀请一同舞之蹈之....也只好谢过,

这舞步看似简单,却有万般变化之妙!
感于变幻莫测,却又发现简单而重复~

不一会,就有主人烧起火堆,搬来条凳,请我们就坐烤火...
这时,才感到这高山平台午夜辰光的丝丝寒意.
坐在火堆旁,一边看羌人歌舞,一边和仙逝老人的女婿(一个彪悍羌族男人)聊天,

得知羌人葬礼习俗和汉人类同,也是停灵三天,因为这老人死在外面,所以在这场坝中祭奠.
要是逝在家中,则在家中祭奠.
整个过程都要听从"释比"(也就是我们称的端公或巫师)的安排.
他们敲的是羌人特有的单面羊皮鼓,夜暮中清脆而异样....

歌舞的圈子不断有人加入和退出,山民也或来或去....始终保持着二三十人的圈子.
男人们退出喝一会酒,又加入进去,慢慢有些男人步履踉跄,醉熏熏在圈子外独舞....
女人们的歌声却愈加清越~

我向主人打听他们唱的内容,主人说不同的场合会唱一些特有的内容,
比如刚才唱的是关于服饰类的比较谐趣的内容,这是什么场合都可以唱的. 大致将歌唱的内容记下来:

有人起头高音长呦是为起问:
花帕子,什么地方戴?
另一群人则答:
花帕子,头上戴!
然后依序向下问:
金耳环,什么地方戴?
答:金耳环,耳朵上戴!
花腰带,什么地方拴?
花腰带,腰上拴...
云云鞋,什么地方穿?
云去鞋,脚上穿....

在歌咏问答中,总有人乱答,比如说金戒子--脚上戴....于是引来众人嘻笑!
难怪气氛总是欢快的.....
我问主人,对于这样的事,是不是大家都不哭?
主人说,在释比唱经为仙逝之人歌功颂德时,
主人家的特别是女人们是肯定要大哭而特哭的!
主人强调说:男人不哭!

夜已深,不好老是打听他们的习俗,
也不知怎样安慰这些家属.....抽了他们一支又一支的烟,
合掌谢过一次又一次递过来的酒...
只好用汉族的方式,和主人握了握手说:
节哀哦!打扰了.....
--告别这群在哀伤中却依然保持乐观而欢歌舞蹈的人们. [他们的堂屋里供着天发君亲师牌位,汉文化与羌民俗的交融由此可见一斑]
回到住宿的民居,隐隐约约听了一夜的歌咏...
梦中梦到一弯又一弯险峻无比的山道--惊醒~
盼着天明,好早一点去探秘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白马寺(龙王庙),
还有东岳庙遗址以及东汉和西汉的石棺葬群.....

要知详情如何,
且看下回:
<寻古四千年羌寨>

游记三:<寻梦四千年羌寨>
早晨早早起了床,
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室内黑睃睃,外面居然大天光了!
这民居只有堂屋有一个小小的窗户,因为战争时要起到保垒作用嘛.

快八点了~街头巷尾三三两两的羌人开始背水了....
超大的木桶,他们一早就要背足全家一天的用水.
这半山平台的山寨全是黄砂泥和石包,用水基本靠人力背---难怪不能淋浴~
要是在夏天住个三五日,这日子还真没法过了.

再次攀上独木梯,上了耳房,再攀到堂屋平顶,
仔细观赏山寨风光.....

只见几百户黄泥建筑鳞次栉比,几乎占踞了整个平台的靠崖一侧,
东向是突兀的几峰高山,是为灵盘山.
平台西侧下望深不可测,岷江如一缕玉带在山下东西蜿蜒.....
回望来时的山道---不禁有些脚杆发软. 清风徐来,金乌初露,黄屋绿荫相间,炊烟袅袅飘散~
万道金光从山顶斜射,雾霭中如道道舞台追光打照在这古老山寨,
这不就是一个古老民族生存的舞台吗?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羌人在这群山之间的黄泥平台...

周而复始的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生息繁衍的舞蹈!

这舞蹈,或平淡如歌,或壮烈如诗,或喜或悲,
冥冥中不见导演和编导,这舞蹈却依着自然的秩序,井然上演~
不知何时拉开的幕帘,也不知何时会有落幕.....
草草洗漱餐毕,
九点左右,兴冲冲开始在山寨瞎逛....
这时,阳光已酒满整个寨子,很多老妇人坐在门前晒太阳.
老大爷们则抽着旱烟,在石板道上散步...
这山寨,据说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家家基本上都还用原始的木锁(一种可以外面开合的拭插销).

逛来逛去,逛出些感受:
整个山寨没看到一只鸡!----是不是给游客吃完了?
寨子里也有比较纯正的土狗跑来跑去,或悠闲的躺在门前假寐...人来人往,居然不惊不诧,
走上前逗弄,也神态安详,眼神友善!

几千年来的人与人的和睦友善,这狗都失却了护家看院的谨慎和对陌生人的警惕!
逛了几圈,这屋舍间的道真有迷宫一般.这时,总有村民友好的指路,
偶有同路的羌人,也会闲聊几句....
其间,走进几户山民家中"话桑麻",收购了几株兰草,看了好多稀奇~

[将此株兰草收购!共收购了三盆.价分别为30/20/10.价的高低全看侃价时的心情~]

对整个山寨有了初步的了解,决定重点探访:

1.观景台,也是东岳庙遗址.据说和山寨的历史几乎相同.
2.龙王庙,古称白马寺,因为山民在此求雨,更名为龙王庙.
3.考古现场.
4.汉代石棺葬墓群.


[ 本帖最后由 古慈禅丝 于 2007-11-9 14:56 编辑 ]
最后一天的考察,大泥坑故障了,小DC也没电了.....
只好用手机拍摄.

:(
因为对东西汉的石棺墓葬群的现状感到无比的担忧,
所以先写这篇:

游记四:<萝卜寨汉代石棺葬初探>
古墓葬群目前暴露出来的就样的在这公路边,
想一想几千年前的先人们在这样的绝壁是怎样开凿洞墓的?
又是怎样让其隐藏得如此完美?
要不是修公路,
可能永远也没人能发现这些墓葬!

现代文明就这样轻率的袭挠了他们永远的酣眠...
罪过啊罪过!

[ 本帖最后由 古慈禅丝 于 2007-11-7 15:08 编辑 ]
<萝卜寨汉代石棺葬初探>
到达萝卜寨的第二天,

我用了不少时间探秘汉代石棺葬墓群.

石棺葬墓群位于萝卜寨南侧上山的公路崖壁上,


当地政F立有保护性的碑记.

东汉墓葬群可见洞穴七八处,西汉墓葬群可见十多处.

其中西汉墓葬群保存相对完整,估计修路时破坏了不少.

这些暴露出的窑洞式墓穴多在路边.

而且没有采取仍何保护措施.



仔细观察了墓葬群及周围崖石,部份墓穴中尚可见片石砌筑,

但墓穴内是空的,墓葬外的泥石中,发现了一些散落的骨骸.

据资料载,这些石棺属东西汉(2000多年)的石棺墓葬群.

而且有的石棺可上朔至4000多年前.于墓葬中是否发掘出陪葬物件,不得而知.

在萝卜寨腹地,有考古挖掘现场,其实应该说是曾经在此挖掘的现场.
至此可见有六七个探方.

相信前来此处考古的专家学者应有专述问世.

但遗憾的是,对于这样的石棺墓葬群的保护工作有待大力加强,

就现在这样暴露于荒野之中,人人可去触摸踩踏....尤其是散落路边的骨骸....

这样有历史底蕴的见证,这样难得的考古场所....

这些墓葬究竟是什么人的墓葬?

族属关系?

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

不论是否探询清晰,都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才好啊!

[这样的盗洞?比比皆是!]

[这些先人的遗骨就这样散落一地~]
岷江河谷的高山峡谷中,
居然有这样一个纯黄泥的的平台!
当然,上山的路就在这样的陡峭的山崖间盘旋~
远望山寨...
还真有点象虎皮哦~ 下篇讲寻古萝卜寨.待续~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