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__回顾过去,放眼未来(请不断添加中)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三)
药 山 风 雪 暴 走
5月5日
宜良—嵩明—待补—会泽—巧家县荞麦地乡(全程350公里)
早上7:30分,坐上一辆新款长安面包车,带上5个大背包,宜良山友一行四人向目标进发。现代的高速公路真好,才5个多小时,就在会泽县吃中午饭了,会泽县出去30多公里,就到了黑颈鹤基地——会泽大桥乡,山绿水美,可惜黑颈鹤已经回老家去了,只能看看路边广告牌上成群结队的黑颈鹤过过干瘾。从大桥乡到巧家县铅厂乡岔口,是40多公里的三级土公路,弯大坡陡,十分危险,铅厂路口到荞麦地乡是40多公里的三级柏油路。下午6点30分,终于到了荞麦地乡一旅社住下,双人间每人10元,单人间每人15元,都有彩电。
晚饭在旅社内吃,其中有一盘炒“蕨菜”,味道十分鲜美,仔细向老板打听才知道这是本地野生的“水蕨菜”,采回后不用象昆明地区的“旱蕨菜”需用开水焯后泡几天才能吃,(不然又苦又涩),这种“水蕨菜”采回后可直接炒熟食用,也可凉拌吃。我记得这种“水蕨菜”西双版纳很多,在那美丽的地方“旱蕨菜”是没有人吃的,我小的时候经常吃“水蕨菜”,在文革期间,无菜可吃,“水蕨菜”和竹笋几乎成了我家的主菜。
5月6日
荞麦地乡(海拔2000米)—药山村(海拔2800米)—珙桐群落(海拔3100米)—高山平原(海拔3800米)—营地(3660米),(荞麦地乡到药山村20公里车路;药山村至3660米营地18公里)
早上7:10分,我们一行6人(巧家县张检察官和侄女吴小燕美容师加入队伍)离开了海拔2000多米的荞麦地乡,开着面包车走上了二十公里的村级公路,经过十多次下车过危险地段、二次推车、二十多次挂车底盘后,上午8:40分,顺利到达了药山村(海拔2800米),两位向导和一匹马早已等在了药山村小学校。
9:10分,在村民的告别声中,我们一行8人向药山主峰进发,天气不错,多云,西南风3-4级,中午12点多钟,走了差不多4公里的山路,海拔也从2800米上升到了3100米,4公里中的最后800米几乎是在80-90度珙桐群落的山崖中攀登,走山崖中的“Z”字形小路坡度也是在60--70度之间,12点10分,在珙桐群落边吃干粮,12点30分继续上路,沿着山脊西侧,缓缓向远在天边的金顶靠近,从海拔3100米至3800米的高山大草原(约有十多个足球场大,十分平坦)整整走了十多公里,耗时近5个小时,这十多公里山路坡度在20度左右,需过几个几十米深沟,十分熬人。站在3800米的高原上,主峰金顶还是遥不可及。
每当一个人背着几十斤重的大背包,一个人默默地走在山脊上,望着走在远方时隐时现的伙伴们,我常常在想,我这是在干什么?是我吗?耳边的风声、沉重的呼吸声和快而震动胸口的心跳声使我不得不在思考着,这是为什么?但每当回到幸福的日常生活中,我还是喜欢回味这种心跳的感觉,缺氧而大口急促的喘息声和已到身体极限而拼命攀爬的精神体验。
不知不觉中,向导把我们带向一条山沟,走了近4公里的下坡路,终于到了海拔3660米的一条山沟中的宿营地,(事后分析,在这样的高度下降140米的高度,实在是可惜)已是6点多钟,我和大刘,小敏迅速搭建帐篷,检察官去捡柴时摘回了一朵有小碗大的高山黄杜鹃,两位向导升起了火,火车司机小黄开始制作“洋芋焖饭”,18岁差两个月的美容师小燕早已在帐篷内“躺倒”。
下午7点30分,终于吃上了香喷喷的“洋芋焖饭”(2公斤香米,一公斤土豆,三两火腿,一瓶红烧牛肉),检察官自己在家中卤好的猪耳朵,猪尿泡十分好吃。晚霞渐渐远去,寒冷向大家袭来,我们都躲进了帐篷内,两位向导在山崖下的火塘边也支持不住,也挤进了帐篷里。晚上11点,天上下起了冰雹,闪电雷鸣,十分吓人,温度速降,冰雹,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一夜。夜里我伸出手到帐外一抓就是一大把冰雹,拉起帐篷门一看,到处都是白哗哗的一片,冰雹有十多厘米厚。
5月7日
营地(3660米)—卫峰(3880米)—冲顶失(败迷失方向)—下撤到营地—药山村(全程26公里)
凌晨4点,向导开始烧水,6点多钟,大家起床,沟里的小溪水都结了冰,每人吃了一碗方便面。7点10分,雪岭岩羊,检察官张亚明,火车司机黄荣,“手机王”小敏和一名向导一行5人向主峰冲击,走的时候我拿出了2包250克的压缩饼干放进了检察官的小包中,以防不测。泓泉和18岁差两个月及一名向导三人留守营地。
踏着被冰雪覆盖的草坡,顶着3-4级的暴风雪,雾大能见度只有十多米,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向着主峰的方向冲击。连续走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爬了多少山坡,过了多少山坳,由于温度在零度以下,风大、雪大、雾大,5人都不敢停留,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到了悬崖边,根据药山地形,我分析我们已走到药山的东边山崖,因为药山北面、东面全是数千米的悬崖绝壁,我们顺着山崖边向北移动了一百多米,暴风雪中看见了一座几十米高的山峰,从石壁中爬上了小山顶峰,海拔表显示了3880米,说明这不是4041米的金顶,向导也说这不象主峰,主峰在什么地方他也找不到了,经过大家分析商量,多数意见认为主峰在我们的北面,可向导继续带我们向东面下去。又走了十几分钟,我们又走到了悬崖边,向导也迷失了方向,我决定放弃冲顶,快速下撤至营地。可往什么方向回营地,产生了两种意见,我和向导认为营地在这个方向,可火车司机却认为在另一个方向(他指的是东面),我赶紧说一切听向导的,他的方向感觉比我们好。我决定:(1)一切听向导的,跟着向导走。(2)我拿出地图和指北针,找出了营地所处的位置和向导带我们返回的方向一致。(3)下撤途中及时校对海拔高度。就这样,我们5人一路任由冰雪打在脸上,跟着向导走,我和检察官用指北针校对着方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下撤,过了一条山沟、一个冰湖(一亩大)、4个山坳,下降到了海拔3670米,火车司机说,不能在向下走了,已经到了营地所处的海拔高度,这时,左边出现了一条山沟,仿佛看见百米开外有火光,仔细一看旁边还有几顶帐篷,当时的心情,真的无法表达!
回到营地,泓泉已经收好了帐篷,大家七手八脚的快速整理装备,一行8人迅速下撤,顶着暴风雪,冒着零下几度的强风,一行人默默无语,大家的心情都一样,快离开这个冰冷的世界。衣裤都结出了冰霜,水壶内的水也冻成了冰,一路上大家都不敢停留,因为太冷,经过一路暴走,12点30分,来到3100处珙桐群落,大家吃了些干粮,又继续下撤。下午2点30分全体安全下撤到了药山村,药山村晴空万里,只有药山3000米以上笼罩在云雾中。17点30分,安全撤到荞麦地乡,检察官的朋友塘上交警中队的杨警官请我们在馆子里饱餐了一顿,鸡汤不错,检察官泡的红酒也真好喝。晚上8点,在旅社暴睡了十多个小时,第二天7点才起床。
5月8日
荞麦地—会泽—宜良(全程350公里)
归途中晴空万里,遥望药山,心中千言万言口难开,只能心中默念,药山再见,金顶我们还会再会!
18点30,安全回到宜良雪岭户外。
雪岭岩羊
2004年 5月13日早定稿

:lol
支持!
继续!!!
二
十七人成功穿越宜良三脚洞
2004年4月24日。宜良山友一行十七人,经过前两次的初步探路,经过充分准备,于14:05分,成功穿越三脚洞。十七人中年龄最小者李安然4岁,其中女性3名,全都脱掉衣裤,从齐胸深的冷水中通过,只有驾驶员沈师一人从80多度的徙石壁上爬行十多米,通过了危险地带。
三脚洞位于宜良九乡风景区上游5公里处,洞深2公里左右,平均宽10—20米,平均高10—20米,最高处50米左右,最宽处50米左右,有叉洞2—3个,洞中小河平均宽3—4米,洞中旱季有0.5至1立方米/秒的水流过,洞中两公里路落差约10米左右,洞中通风空气好,离出洞口约400米处,有容易迷路的叉洞2个,叉洞尽头有直径30至60公分的小洞可爬出去,但缺氧有毒气急危险,需退回50至100米到叉河处,往左走(南方)走,既是出洞主路。离出洞口300米处,有危险地段2处,第一处要从2米高的石崖上跳下。第二处要从80度的石壁上爬行约10多米,石壁下是近2米深的水,不上石壁走水中,则要走近10米约齐胸深冷水。
进洞约400-500米处,有一叉洞向右(北方),此洞危险请不要强行。
三脚洞为初级体验探洞乐趣的理想洞穴,多年前已开发过一段(500米至800米),后被山洪冲毁,但美丽神密的风光挡不住游人,每年到三脚洞口大厅游玩的朋友达数千人,进洞探险的朋友近千人,但能成功走通的人廖廖无几。
若有山友想穿越三脚洞,请与雪岭户外店联系(电话:0871-6181202),雪岭将免费为您带路,但到洞口玩玩就不必麻烦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