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穿越神农架老君山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飛雪 于 2011-9-16 20:22 编辑

    .前奏.

    重装穿越神农架老君山,这个念头已经好长时间了。华中第一峰的影子,总是在我脑海中不时闪现。总想走进那个此情无关风和月故事的原发地,真正领略那老君山的风采。这个愿望总算在今年的中秋实现了。也许是好事多磨吧,穿越计划由于档期的原因不得不改变,可是报名参加的驴友却在不断增加,直到定下中秋穿越时报名人数已经突破20人了。
    也许老天爷在考验我们的决心和毅力,快到出发的那几天,雨一直下个不停。我的心也随着那窗外的雨滴在飘动。心中也在祈祷不要再下了,给我们三天的时光吧。9号的下午,天放晴了,电话问神农架我们请的向导,说神农架居然真的出了太阳了。几天灰暗的心也随之爽朗起来,心诚定能感动天的。


    可是,就在出发前的夜晚,我却被窗外的雨惊醒。听着窗外渐渐增大的雨滴声,心里不免担忧起来,明天的神农架之梦真的要被淋灭吗?看看时间,是凌晨一时许,不知道此时的神农架会不会是繁星满天,希望是,真的,希望是。不能把我们这么久的准备停止在那计划层面。在迷糊中我又进入梦乡,直到快五点时,又被窗外的雨滴吵醒。天啦,为什么这样啊,一个念头在脑海中反复争夺:要不要取消这次神农架之行?

同行的负责向导事宜的醉雪,已经打电话到了神农架向导家里,说那边是阴天,没下雨。虽然那个时候宜昌城区的雨没有减弱的意思,但我们都坚定了不改变计划的决心。冰冰雨田等几个驴友都短信问我是否准时出发,我都坚定地说,计划不变。

   天亮了,雨也小了。当我到达集合地点时,已经有七八名驴友在哪里了。大家希冀的心我从她们脸上都读懂了。因为很多人是第一次重装穿越。我心里清楚她们的心情,我要把坚定的决心传导给她们。虽然有两名队员在临行前退出了这次重装穿越,但还是有19名户外的狂热爱好者跟随挺进老君山。

    早上七点整,我们所乘的三台面包车载着对神农架的向往,准时开出宜昌城区......
本帖最后由 飛雪 于 2011-9-16 20:24 编辑

.雨宿杜鹃林.

    当轻型面的进入神农架林区的时候,大家看着从车窗一晃而过的神农架风景,被雨打扰的心情仿佛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上午十二点不到,我们一行便到达陈姓向导家,在他家吃过农家饭再上山。正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天空却飘起了丝丝小雨。我急切地问陈向导,这天会不会下大雨,他坚定地说,也就这样,不会大的,但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停。我心里直打鼓,如果万一下大了,我们这群人在山上能行吗?
    陈姓向导由于接了好几个队,所以给我们安排了一个袁姓小伙子向导,并说他常带队上山,没有问题的。后来也证明那袁姓向导非常负责,也比较专业。由于沟通上的问题,我们在陈姓向导家等午餐耽误了近一个小时。不过,他家的饭菜还是很好吃,五浑五素(1个火锅)每人20元,还是货真价实的。走的时候还在他家买了三斤苞谷烧带上山,因为我们要在山上度过这个中秋。


    下午两点多,我们通过神农架天生桥景区。上山的路由于下雨变得非常泥泞,小面的在经过一段黄泥巴路时发生打滑,由开车经验丰富的杨师傅一辆一辆地开过,大家有惊无险地经历了个小小的插曲。不过,车开了不到半小时的时候,路中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又是杨师傅下车,在靠近山一边开劈了约一车宽的临时路,大家又下车齐心推动,车才安全通过。不过,队友鱼头被车轮溅起的泥巴弄了一身。这时,大家才注意到这个叫鱼头的,个子不高,却很精干,而且在以后的行程中,就是他帮几个弱一些队友背了很多的东西。

    先前还是丝丝的小雨,转眼就看到有些许阳光钻过云层透了出来。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原始森林的味道了,路两边那些长了许多依附植物的大树,呈现出各种颜色,有种树好象那树皮在不断地剥落,很多树已经好高好高,无法从车窗看清到底有多高了。当车在那彩旗村保护站停下的时候,先行走的陈姓向导已经在保护站替我们申请了进山表,每人100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费一分都不能少,只是可以少报一个人。唉,这个费用虽然出发前也知道要交的,但没想到不能少一点儿。我在那表上填写姓名,还要有身份证号。我看那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也没认真清点人数,也没要求看身体证,于是就随手就编了些身份证号填了上去。中国的事也就是这样,只要收费,其他的好象都不重要。其实这个进山费是可以省掉些的,如果反穿,从保护站出来,也可能没人查验了。

    经过那保护站后,进山公路好走了许多,土公路上没有积水,路面也还算平整,小面的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轻便、灵活,在弯弯曲曲地小公路上盘延着上升。经过一个铁门时又要交费。我与那守门的大哥讲价,原先说的每人次20元,我最后讲到总价120元成交。经过近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总算到了开始徒步上山的那个叫阿弥陀佛的地方。大家下车,整理行装,袁向导说要走近两个小时,我便简单地向大家讲了几点注意的事,大家便鱼贯向上开始徒步了。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天空又开始飘起像雾又像雨的细小雨滴。有细雨中的高山草地行走,也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不一会儿,裤腿上已经是泥巴满面,队中就有人说鞋里面好象湿了。是啊,户外的鞋子是最重要的,要真正的防水舒适。四十分钟后,我在后面便听到前面的人说,马上到扎营地点了。我听后心里就在想,今天就走这点路啊。不过还是在想,第一天,队中有很多是第一次重装,先适应一下也好。而且天空还下着微雨。作为收队的我,到达那个叫杜鹃林的扎营地时,领队过客已经打开了背包开始作扎营准备了。我们招呼大家选好扎帐蓬的地方,先支帐蓬,再做吃的。此时的天空,很暗,雾也非常大。能见度最多也就十来米吧。那扎营地旁就有一小小的溪沟,流水的声音非常清晰,很远就能听到。我问袁向导,夜间会不会有小雨甚至是中雨下,因为在山区,当地人最了解天气了,比专业的天气预报员还准。小袁说不会有小雨的。我心里也踏实了。

   大家开始忙着支搭帐蓬。好几个还不会,便有老驴友帮着指点。不一会儿,那小溪旁的草地上便支起了十顶帐蓬了。此时,又走上来三个人,一问才知道是从北京来的驴友,一男一女加一个向导。他们坐飞机到宜昌赶到神农架,登爽老君山的。看来,华中第一峰的美名吸引着全国的驴友呢。

   虽然不到五点,但天空灰朦朦的。雾也越来越大,扑在脸面上的,是雾雨。有些冷了。晚餐也是在雾雨中开始,醉雪回味风笑笑带的食物最丰盛,我可能是最简单的了,因为原计划和我搭挡的临行前退出了,我根本来不及准备。好在是醉雪她们带的好多,还是肉元子。煮出来的香味在雾中弥漫,更加激起了我的食欲。我把从山下背上来的高度的包谷烧拿出来,叫大家都喝一点儿,去寒。平时不喝白酒的几个美女也主动说要喝一点儿,顿时气氛高涨,大家围成几个圈,举起手中的酒杯,在一声声干杯中渴下和着雨的白酒。此时也许喝下的不是白酒了,是一种心情,一种自我满足,一种自然中的无拘释然。

    晚餐后,原本我们安排了山上晚会节目。那袁向导很是勤快,早早地燃起了篝火。在雨雾中能够生起篝火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还是有备而来的,用腊烛当引火柴,用随身携带的据子加上我们带的野外刀,砍了些枯树,足以烧起来的。大家转成了一个大的圆圈,席地而坐。负责节目安排的冰冰鱼儿丫环便开始主持雾雨中的篝火晚会了。虽然节目简单,但大家兴致很浓。从一个人开始数数,逢七或是七的倍数要喊“过”。错了便要表演节目,或是回答主持人丫环手中卡片上的问题。看起来这个游戏很简单,但在快速报数的过程中难免有人出错,蓝泽清秋芳心冷雨风笑笑回味先后中招,大家在笑语中看她们的表演,早已忘记是在雾雨中,是在海拔2000多米的老君山......

    如果不是雨雾,那篝火晚会肯定会很长时间才可能结束。如果天空中飘洒的不是小雨,而是挂着那一弯明月,那我们这些有备而来的不速之客还会在空旷的高山草地上疯狂着疯狂,渲泄着渲泄......

   夜幕早已降临,雾也越来越浓。有些寒冷的雾雨夹带些风,吹过一顶顶帐蓬。已经有人钻进帐蓬里了,毕竟帐蓬里还暖和些。我在扎营的周边巡视了一遍,看一下有没有可能在晚上有雨的情况下大家的帐蓬进水。确信进水的可能性不大后,才钻进自己的帐蓬。这时,风起了,雾更大,夹带些小小的雨滴,拍打着摇曳的帐蓬。不到九点钟,大家显然没有睡意,只是在雾雨中不能呆在外面时间太长,所以才在帐蓬里避些风雨。

   在去老君山的路上我们便开玩笑说,要尝试一下雨中扎营的滋味,没想到真的成为现实了。在帐内,我怎么也睡不安稳,不时被帐外的风和雨扰动。为增加防水在帐蓬外搭的一次性桌布也被吹得哗哗地响。好在是帐蓬防水效果还好,帐内没有进水,只是,那睡意,在风中在雨中茫然无存。

   夜已经很深了,帐外的风雨声终于敌不住睡意,我迷迷糊糊地半醒半睡了。好象无法进入像平时在平衡的大床上那深度的睡眠,同伴稍一动,但会醒了来。听见还是风和着雨滴,拍打着帐蓬。真是“单衣怎敌秋风凉,冷雨袭帐夜难眠”。我想象着,如果此时是满天繁星,我们一定会是在数那星星,看那飘过的云,会不会遮住即将满圆的月亮......
本帖最后由 飛雪 于 2011-9-16 20:25 编辑

雾锁穿越路  

    一夜的风雨把睡梦不时惊醒,枕旁潺潺的流水声和着风与雨敲打着心与灵,这才体会到了野外那种独特的交响曲。天刚蒙蒙亮,我便拉开有些湿的帐门,看了看帐外那山,雾还是很大,雨早已停了,只是感到有些寒冷。看了看表,才六点十分,反正睡不着了,索性起来吧。这时,另外几个帐的人好象也都醒了,只是没有出帐而已。
   杜鹃林在这个季节只能看到零星的杜鹃花,还有那绿叶的杜鹃树在浓雾中轻轻地摇曳。听不到鸟儿的叫声,那溪水声但显得异常清晰。地上全是湿的,不知是昨夜的雨水还是露水。搭在帐蓬上塑料布早已吹翻,没能直到挡雨的作用,反正在夜间被风吹的哗哗响而影响了睡眠。下次要用这种办法的话一定要把它挷紧。六点半后,大家都陆陆续续走出帐蓬,相互一问,才知道都没睡好。好多人可能是不太习惯野外露营,总感到睡不安稳。早上是很忙碌的,洗漱吃早饭收帐,大部分是忙而不乱。8 点刚过,我们大队人马便拔营向老君山顶进发了。

    在我们早餐时,袁向导便电话山下问了下天气预报,说是有阵雨。此时的天空虽然不是很好,但也不差,天空也还是明亮的。我问他下小雨可能性大不,他说不太可能下雨的,这天这也就这样,雾蒙蒙的,感觉是雨。袁向导说到山顶要近两个小时,我心里便在向天老爷祈祷,千万不要下雨啊。当大家开始将重重的登山包上肩的时候,我便把徒步能力稍弱的人一个一个地点名,要她们走在前面,紧跟向导走。强驴全部走后面,不准超越。这样可以控制整个队伍的速度。
    雾还没有散去的意思,但我们坚定的步伐却打破了沉寂的草地。重重的登山鞋在有些泥泞的草地路上也发出了嚓嚓的声响,队伍中不时也传来欢快的笑语。看来一夜未眠也没能减轻大家对登顶的渴望与享受。
    登顶的途中,不时会看到一丛丛枯死的竹子。我问队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竹子成了这样,都没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前一天晚上偶遇的北京驴友也与我们同行。只是到了一个叉路口时他们的向导在说了些什么,我只听见那向导说我们还要返回的,他们便在路边停下了。我向他们点头打了招呼后便向前追赶我们的大部队了。因为按照分工,这次我主要是收队。雾很大,收队的责任更重。
    也就走了四十多分钟,而且上山是平缓上升,就到了一处很平坦的地方,那里有一个水泥柱,我也忘记问向导那是做什么用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在那里扎营的,那柱不远处也有一条小小的水沟,但足以为一二十人的队伍提供水源。这里离老君山顶已经很近了,向导说不要十分钟就可登顶。我们在向导的指引下,卸下重装包,轻装登顶。向导说沿路返回,他在下面看搞包。这时的雾好象越来越大,能见度可能只有三四米了。还不时有阵阵风次过,那雾也一层层地从眼前飘过。这是我好多年这么近距离看雾,那城市中虽然也有雾,但好象雾中有些烟尘的味道,不像那高山上的雾,有点淡淡的味道。
    大家兴奋着,小步快跑向山上登去。上午九点十二分,我们终于登上了久久渴望的老君山顶,海拔2936米。只是那讨厌的大雾,把登高的风景全部隐去,留下我们一群欢快的登山者,在那裸露的石块上跳跃着。大家摆出各种pose,尽情享受着登顶后的成功快感与愉悦。群主过客将齐步走的群旗穿在登山杖上,风吹着那旗哗哗地响,力气小的美女根本就捉拿不住。驴友寒江雪用尽力气在那山顶的巨石上挥舞着,浓雾中只看见那鲜艳的群旗在飘动。我们都在说,如果是晴空万里那该多好啊,这里就可以看到华中第一峰神农顶的雄姿,可以体会一揽众山小的豪情。那山顶的奇松也是非常地特别,像是人工打造的盆景,帅锅美女们纷纷与巨石怪松亲密合影,留下他们在老君山最值得的记忆。
    有些人觉得登山在于登顶,我倒觉得登山其实在于过程。当你真正到达山顶的时候,反而感到了一种失落。因为你已经是最高的了。从那个时刻起,你就不得不向下行了。也就那个方圆不到一千平方米的地方,我们这些千里迢迢而来的人玩了一个多小时。当我们下山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居然迷路了。上山时那路是很清晰的,只是在下山的时候可能因为是兴奋过了头,那么多人居然都没有注意脚下的路已经不是我们上山时的那条了。那浓雾太可恶了,我们看不到周边情况,放眼望去,全是草地和零星地小树,没有明显的标记。记得上山时有棵像百里荒的山楂树的小树也不见了踪影。我和过客要其他人原地不动,先找一下那路再定,如果走散了,太危险。几分钟后,我和过客都回到大队人马所在地,只是没有找到下山的路。这时,醉雪打电话向向导求救,向导也说,要我们原地等待,他上来找我们。也是,从向导那里到山顶,最多不过五百米,我们居然找不到下山的路。我们大声喊叫,向导也听见了,不一会儿,便晓知了方向,原来我们走反了。那上来的袁向导说,这山三面有路,一边通向兴山县,一边通向原始森林,再一边才是我们那天要走的老君寨。而且是五座山样子差不多,如果走下去了,就不知道走向何方了。好在是我们都没走远,要不然真的要走好多冤枉路了。
    一个小小挫折后,我们更加注重队伍的前进速度与秩序了。我反复对向导说要注意全队的距离,不能掉的太远。向导也很有经验,说他会注意的。我们便在那草甸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这时我才想来,那北京的驴友真是不划算,坐飞机到宜昌再到神农架,专程登老君山却没能上老君山顶,那个老人向导太不地道了。雾中的湿湿的草地真的不好走,弄不好就会崴脚,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控制住身体的平衡。好在是这种道路不太长,大约一个小时后,便走上了那有树有泥土的林间路。
  我们都以为下了老君山顶便会是一路向下狂奔,事实上我们都错了。我们还得一会儿下山,一会儿上山,而且爬升的高度还不短,有几个山头可能在两百米以上。这时队中能力较弱的队员开始顶不住了,队伍的速度开始降了下来。好在是上升后便又是下降,可以稍稍地缓和一下紧张的双腿。上午十一时许,我们便到了老君山第二高峰老君寨,海拔2860米(手表记录可能有误差,一时查不到准确海拔高度)。在老君寨脚下那路上,向导说上去只要几分钟,可是我们却爬了二十多分钟。登上老君寨顶,天气好了许多,只是那雾还是挡住了远眺的距离。我们在那山上拍照说笑,还不时开着各种玩笑,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不过此时已经有近十个人没上山顶了,她们已经被上上下下的山坡耗掉了体力,没力气爬上这眼前的山峰了。
   下得老君寨,已经十二点多了,我们开始路餐。大家踊跃拿也背包里的食物,争着说吃自己的,都说吃一点少一点儿,实在是背不动了。我们那些帅锅都一一笑纳了。不仅有面包蛋糕饼干还有牛奶红牛苹果梨子吃呢。哈哈,路餐也丰盛。餐毕,大家问向导还要走多长时间还要不要上山,袁向导说大概要四个小时吧,上山的路不多了,再有一两个就全部是下山了。有几个说再爬山就爬不动哒,要帅锅背了。呵呵。
  路的趋势是在下降,但开始并不大。而且也有一段很长的上升。那上升路边的草也有特色,像是芦苇,风吹过一层一层地低头,好有层次感。只是一个叫蓝色火的居然被草丛中的蜜蜂蜇了一下,大家说说笑笑地便爬完了那个上升段。这时向导才说再没有爬山的了。队伍中顿时欢声大起,特别是几位美女。简直是在跳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次我算是更有体会了。从那原始森林边到水磨屋场的下降,简单就像是垂直下降,路太陡了。好在是两边都是草,可以减轻视觉上的恐惧感。但如果你真的不小心滚下山去,可能无法止住你下滚的状态了。所以,我们一再提醒大家要小心,千百万不能大意。
  下山的路越来越陡,也越来越滑了。队伍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我们也不催促,安全第一嘛。好几个美女已经是坐在泥地上向下梭才能保持平衡了,屁屁上尽是些泥巴,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随着下降的长度增加,路两边开始出现粗大的树木了,大家说有些原始森林的味道了,有的树龄可能有上百年了。走在我前面的驴友雨田不时问我,现在海拔多少,我说虽然这样陡但海拔还没下降太多。快四点的时候,到了一段非常难走的下破,基本上没踩脚的地方,大家都是相互提醒,抓住少有的几根树枝小心翼翼才能向下迈进。我对着前面的人大喊,说还有半小时,大家坚持,快到了。
    艰难的下降终于在下午五时多结束了。大家听到了溪水迭宕的声音,而且是越来越大,我在最后鼓励大家说,还有最后五分钟!前面的人听到后又大声笑了,说最后五分钟是齐步的传统,没人相信,说不定还有一个小时呢。我说这回是真的了,最前面的向导也说真的快到了。大家这才相信。
   经过近九个小时的徒步穿越,我们从杜鹃林终于徒步到了扎营地点水磨屋场。但从海拔上看,只是从最高的2900多米下降到我们扎营地点的1700多米。那袁向导说那里的海拔不到1000米是错误的。我当时看我的手表显示是1720米,但与他说的大,我也没坚持,主要是对我那户外表的海拔高度计信心不足吧,因为我没有在兴山县城古夫设置好相对零海拔。也不晓得古夫的绝对海拔是多少。回来认真在网上查了下,发现我那手表的海拔显示还八九不离十呢。
    森林中的夜色来和太快。我们快速扎起帐后天就已经擦黑了。此时我才想起早上的天气预报,感谢老天,一天都没雨,否则就不晓得大家能不能这个时候到达。傍晚的林间天空,很亮,天露出了全天少见的蓝色,队伍中也有好向个发现了这个,显得异常兴奋而激动。终于走完了最艰苦的一天,特别是时尚丫鬟蓝色火几个已经坐在地上不想起了。大家还是坚持着,支起炉头,开始做晚餐。我的肚子里早已在抗议了,先是吃了同伴递过来的熟食,接着便开始烧水,醉雪回味风笑笑她们带的肉丸子还没吃完,下了吃是最美味的了。还有烧酒,我拿出来,才想起那天正是我的生日寿夜,我也没大声说,只是对围着的几个人说了。大家都高兴地说,来干一杯,祝福生日快乐!这是我第一次在户外度过生日,而且是在海拔1700多米的老君山脉。有驴友一起,吃着简单的户外餐,喝着纯正的传统煮酒,只是天上没能见到那一弯明月。要是往年,可能是在家里享受着美味,与家人一起,边吃边说,享受着温馨。今年的中秋生日,是最特别的,在徒步穿越中度过,在大自然中体会,在同行驴友的祝福中饮尽杯中酒......只是,远方的她,是否也在祝福我,一起走完这人生之路,越过这人生山山水水?
    夜虽不深,但我的睡意渐起。在有些队友围在篝火旁边烤干衣服鞋子的时候,我已钻进帐蓬,独自享受着山涧的宁静,让思绪放飞,让心情释然。不一样的中秋,相约志趣相投的人,在千里之外,体验徒步户外的乐趣,体验不断超越的感受,让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为体会下一座大山积蓄经历与过程,一点一滴书写那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本帖最后由 飛雪 于 2011-9-16 20:26 编辑

走出无人区

    也许是头一个晚上没睡好加上九个多小时的狂奔穿越实在是太累了,我钻进柔软的睡袋中不一会儿便进入梦乡了,任凭那香溪源头的水流声在山涧里回荡。是一阵鸟语声把我惊醒,才发现帐外已经是大亮了。听那鸟儿的叫声,便知一定是一个大晴天。心里还在嘀咕,这样的好天气为什么不出现在昨天呢?那样的话我们这次老君山穿越一定会更完美,我们便能一览美丽而神秘的老君山全景。但过去了的是没有如果的,我们只能等待着下一次,再次的徒步穿越去目睹她的芳容。    那个叫水磨屋场的清晨好生清新,空气中弥漫着原始森林独有的味道,溪间的水自由自在地流淌着,鸟日复一日地鸣叫着。我起身到溪边洗漱,用手捧起有些凉意的溪水,真不忍心去弄破她。那水洗过的脸上,顿时便有了一种清凉的感觉,淡淡地,甜甜的。如果能够在那山那溪水边住上个十天半月,一定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呢。
   野外露营的早上一样的忙碌,大家忙而不乱地收帐做早餐,打扫营地,清理垃圾。细心的向导早已燃起篝火,将能够烧掉的尽量烧掉。上午8:45,我们在扎营地点合影后便跟随着向导继续向山下走去。
    刚刚走出不到百米,但遇到溪上的独木桥,好几个美眉都不敢站直了从上面通过,又是向导站在有些冰冷的溪水中一个一个地扶着通过。几个胆大美女还大声喊道,媒体上前。于是多部相机咔咔起来,把那特有的影像留在记忆中了。
其实我们走的就是在西陵峡口汇入长江的香溪源头。那水真的好清澈好清澈,也可能由于几天的降雨,水量也非常大,在溪涧冲击的声音传出很远很远。只是我们脚下的路变得不太好走,必须小心又小心。柔软的小道看来很少有人走过,偶尔还会有虚空的,前面的人不停地提醒后面的队友。那路边的竹林已经将本来就不大的路遮住了许多,必须边用手拔开才能通过。虽然这样的路不太好走,但比起后面的上升路段还是要好许多。那叫衣架坡的名字不知是如何取的,是形象吗,问向导他也不知。只是觉得在经过一天强行穿越后再行在有近60度的上升,的确考验着每一个人的能力与毅力。这个时候才真正检验着你到底是驴子是马。哈哈,队伍不经意地已经拉的很长很长了。那上过珠峰大本营的叫密码江浩的夫妻,已经从队伍的前部掉到最后了,也许是为了减轻妻子背包的重量,男的背上了大部分装备。可惜自己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了,每走一步都显得非常吃力,在一处休息点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好几个美女已经没有了前日的欢叫声了,但醉雪芳心冷雨的还不时传来朗朗地笑语。
    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爬升后,终于走完了衣架坡。向导说可以把背包卸下休息了,因为前面过了“屁股坡”后就回到我们的起点保护站了。大家一听,欢呼雀跃,将登山包丢下后就跳了起来。我们问为什么叫屁股坡时,向导无不幽默地说,是一些驴子到了这里已经走不动了,只能坐在地上溜下山,所以才叫“屁股坡”。哈哈,大家觉得好玩,于是,要我这个媒体第一次走最前面,把溜下山的场面记录下来。只是当我们真正走到那所谓的屁股坡时才发现事情并没有向导说的那么险,旁边有几条小路都可以直接走的,但为了体验坐滑滑梯的感觉,几个美女还是在向导的引导下坐起了滑滑梯。
    当我拍完队友坐滑滑的滑稽样子后朝前瞭望时,猛然发现了那白色的自然区保护站的房子。我大声说,我们要到了!队伍中又发出一阵欢呼声,还有的使出吃奶的力气在喊:我们走出来了!
   是啊,我们在雨中出发,在雾中穿越,在临出发还有人退出的情况下,我们19头倔强的驴终于在经过15个多小时的徒步穿越后,走出了老君山无人区。虽然其中有人体力已经接近透支,有的擦破的手臂,有的摔过跤,但都坚定地走了出来。收获的,一定不是那一段距离的经历,更有对户外穿越的解读与诠释,对战胜自己极限的理解与践行。
望着已经在我身后的老君山脉,我心中也激荡起些许惆怅。这就是我们日思梦想的神农架老君山吗?两天的穿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要用近乎自虐地方式来检验自己对山的热爱?你能够走过这山的坎坷险路,还有什么不能走过?
    我祝福所有的队员,是他们一路上相互鼓励相互关照相互支持,才把出发前朋友群友的平安祝福变成现实,才又一次增添了攀登2000米以上山峰的名字。这里,我记录他(她)们,更记住了他(她)们:过客醉雪雨田鱼头回味风笑笑寒江雪蓝泽蓝色火密码江浩芳心冷雨丫鬟时尚清秋冰冰鱼儿。当然还有我这个收队飞雪。
   当结束一段攀登经历后,我相信,下一座山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们...
不错哦,发点照片看看吧
有图片最好!!
有意思哦.来点PP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