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海南---海口•琼台书院 - 海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琼台书院位于府城镇中山路与文庄路交汇处。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
台书院始建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是由当时钦命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陕西人焦映汉赴任后,自献薪酬600两白银创建。书院取“琼台”为名,有二层意思:其一,琼台是琼州的别号,以此命名,体现此乃是州府所立的书院;其二,琼台也是海南第一才子、明代阁臣大学士丘浚的别号,以之为名,有景仰纪念丘文庄之意。
焦映汉创建书院之初,建有课厅、讲堂、长廊、斋舍、奎星亭等建筑,后几经扩建逐渐形成斋舍齐全,藏书颇多的中等规模书院。现存的主体建筑奎星楼是在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当时巡道发动捐款建造。奎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奎星楼二楼中梁正中悬挂一匾,上书“进士”二字,字大如斗。这是当年该书院的高材生张日旻进士后朝廷所赐。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诏令琼州知府,将琼台书院改为琼州府中学堂,设初等师范班。琼台书院从创立到改制,经历了197年,先后教化生徒一万余人,是清代海南岛唯一的府立书院。清代琼州府进士及第者22人,中举人178人,绝大多数都是出身于琼台书院。清道光朝曾任琼台书院掌教定安人进士莫绍德于道光元年撰写了一付楹联,现仍存在书院,上联:法三台以开基为国储林广罗英俊;下联:经百年而再造向离乘运大启文明。
清朝雍正年间,在琼台书院曾发生过后人广为传播的《搜书院》的故事。
《搜书院》是流传在海南的著名故事,著名琼剧剧目。据传谢宝掌教琼台书院的清雍正、乾隆年间,在这里发生过“搜书院”的动人故事:门生张日曼游览军坡拾到金钗一枝,归院路上遇到前来为镇台爱妾寻找丢金钗的婢女紫英。张将金钗交还,并对紫英的仆婢生活深表同情。紫英为日曼的人品所感动,张日曼钦佩紫英的聪敏。于是,两人互表爱慕。镇台知情后,欲强娶紫英为小妾,紫英不从,惨遭毒打,逃人书院找张日曼求救。镇台派兵包围书院,书院掌教谢宝出于义愤,以自己坐轿底格藏紫英出围,摆下“空城计”,使镇台搜查书院扑空一场。紫英脱险后,几经周折,终于和张日曼结成眷属。此故事在民间流传二百多年,五十年代,海南琼剧界将之编写为《搜书院》琼剧剧本,由琼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黄文、陈华、红梅主演,深受海南人民欢迎。后来,《搜书院》被移植改编为粤剧剧本,经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主演并搬上银幕,使得琼台书院更加闻名遐迩。
(节选自“嗨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