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模式能否扭转国内滑雪场整体微利状态?

业界 8年前
随着申冬奥的成功,今年京郊和崇礼等地区滑雪项目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潜力巨大的滑雪市场却偏偏是个微利行业,那么这个微利行业是如何盈利的呢?发展滑雪产业链、布局滑雪配套设施、带动滑雪场周边商圈的发展就成为这个行业盈利的根本所在。

大型滑雪场由于受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整个滑雪场行业的经营实际上一直处于微利甚至是亏损的状态。

崇礼县万龙滑雪场办公室主任段建军介绍:目前万龙滑雪场共有员工800人,其中包括20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600余名临时工。根据崇礼当地每年雪季持续150天,以及每名临时工人每月工资2000元、每天的伙食标准30元(住宿为自建宿舍不包括在内)计算,仅季节性用工的投入就已经超过800万元。2015年,万龙滑雪场的滑雪人次增长了80%,达到11万人次,包括观光旅游在内的游客访问量达到30万人次,在连续亏损11年后实现盈利,但是盈利规模不到雪场营业额的10%。

在国外,北欧及加拿大一些滑雪场由于历史悠久,所以经营的模式也相对成熟,通常滑雪场及周边配套资源的开发并非一家公司承担,而是由不同领域的企业或财团共同投资打造,在分担经营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单方面的投入成本和资金压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大型滑雪场项目基本没有依靠滑雪场赚钱的,而是将滑雪场作为一个重要的配套资源。那么雪场休闲度假模式的新盈利点又有哪些?

1酒店餐饮

一名负责滑雪场酒店项目开发的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远离县城的滑雪场来说,酒店的配套是营收增长的重要一环,通常占到总营收的3-4成,甚至对于小型雪场来说,如果没有酒店配套,雪场很难实现盈利。

2滑雪装备

在滑雪场从单一的业务经营模式,向借助酒店餐饮以及商业街区等配套资源的休闲度假模式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滑雪装备也迎来了冬奥“红利”。有行业机构测算,待市场成熟,中国个人滑雪装备年消费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元。

3 政策红利

2022年冬奥会赛事编制的预算规模约为15.6亿美元,包括场馆运营、人力资源支出及医疗、通讯、交通等方面。此外,非组委会预算场馆资本投资总额约为15.1亿美元,将大量引入社会资本,65%来自社会资金投入。而这也将进一步刺激民间资本涌入冬奥市场。

4 社会配套

随着申冬奥的成功,包括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企业在滑雪场周边配套的投入也加紧进行。以崇礼四季小镇度假区为例,就有4万平方米的温泉体验馆以及包括马术俱乐部、山地营地、酒店客栈等诸多配套设施,并将商业街进行单独规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