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跑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从今年开始有一直传递赤足跑理念的厂商开始因为涉嫌虚假宣传开始在国外打官司,再到2015年来的很多原有的所谓极简产品开始对于产品中鞋底的厚度进行增加,都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赤足跑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思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赤足跑运动和简约式跑鞋的发展背景
畅销跑步书《BORN TO RUN》中,开篇题记引用老子《道德经》的名言——善行无辙迹。善于奔跑的人不会留下很深的痕迹,他们轻快的脚步像羚羊一样轻盈。这也是跑步者的极致追求。
2003年,作者为了明星小绯闻被纽约时报杂志派遣出差至美墨边境,注意到墨西哥边境名为Tarahumara原住民的小记事,这一族人没有现代社会的贪污、肥胖、药物中毒、毒品泛滥、家庭暴力、儿童虐待、心脏病高血压等社会、医学问题,当然更没有二氧化碳排出的环境议题。更有趣的是这一族人55岁的人可以跑得比十几岁的快,八十岁的老先生随时可以翻爬一个马拉松距离的山路。族里面的祭典,村对村对抗,就是喝酒到天亮,然后开始赛跑,这个赛跑不是跑2英里,也不是跑2小时,而是跑2个整天 ! 而这一族人所生存的环境,可不是加州平原或非洲大草原,而是高峰连绵,称之为铜峡谷的险恶地形。接下来作者对于Tarahumara一族产生强烈的好奇与兴趣,他们的生活哲学,饮食方式,超人体能,都是人类史上的大谜团。而他们所生存的铜峡谷,不是想进去就可以进入的,除了地型严峻,美墨边境的毒枭横行外,Tarahumara 族人也是很害羞的种族,他们不想让你看到时,你就算经过他们村子,你也不知道你正处于他们之间,他们就是如此神秘。
《BORN TO RUN》成为人们了解和发现赤足运动的一个通道,从这条通道进去,我们发现了人类奔跑的演变和运动鞋的演化历史,更为重要的是人类被遗忘的赤足运动历史。这本书的畅销,有意无意之中带动了一个运动鞋的新浪潮的到来——极简/简约式跑鞋的发展,不论是VFF五趾鞋,还是耐克的FREE系列,抑或是ECCO的BIOM,核心主题都是去除繁琐的减震系统,提倡改善跑姿,使用自己身体的力量来轻快的奔跑。文:兆玺(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保留文章水印和完整性,并注明出处。)
那么回到原点让我们来理性的看待赤足
如在日本NHK电视台曾摄的对于非洲马拉松高手的科学记录片中,也讲述了非洲跑者小时候需要赤足奔跑十几公里去上学,从而锻炼出了通过小腿为主要发力源,更自然、更高效的奔跑姿态。笔者上周在见到一位长期为铁三、马拉松选手进行理疗的Norbert Dehoust博士也证实了确实有肯尼亚的选手小时候就是通过赤足的方式来奔跑于家和学校之间。
不过,Norbert Dehoust博士却认为,非洲选手的赤足跑方式并不适合城市人群。据他所知,非洲选手的赤足跑训练并非是仅他这一代选手的行为,而是在这片大陆上,祖祖辈辈的非洲人群均长期进行赤足行走或奔跑,这种遗传性的光脚行为才形成了这些选手所谓的“天生就会跑”。这些选手从小的生活环境也与很多城市人群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他们每天赤足奔跑的路面并不平坦,对于脚的刺激程度很高,长久以来让脚部的很多深层次肌肉组织得到了锻炼。这种足部力量的成长不是一代人的锻炼结果,而是一个族群一直以来的在身体构造上的积累。所以,对于多数城市的跑步爱好者来说,赤足跑可能并不适合于自身的身体状态。
他还在一直强调一种“身材决定常见伤病”的观点。根据他接触到的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来看,由于专业运动员绝大多数就是为其项目而生的好身材,所以在跑步运动员中产生膝盖的问题会较少,跟腱问题反而更多(原因与过度训练有关)。但对于普通跑者来说,膝盖问题却十分常见。Norbert认为,膝盖问题更多来自于跑者的腿型,有的跑者天生就是X或O型腿,这就会让他们膝盖承受不同角度的内侧或外侧的压力,从而引发膝盖问题。不同的腿型也会因为平衡与力量分布的原因自然的引发不同跑步姿态。但是,跑者的身材却是天生的,腿型很难通过后天的治疗来产生改变,而因为身材所引发的如膝盖问题也在所难免。
3+理论创始人医学博士Norbert Dehoust
Norbert Dehoust:MD德国医学博士及康复医师,Dehoust为许多专业及业余运动人士做过治疗,结合多年从事科研和授课的经验,总结创造了独特的一套手法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3+康复治疗理论,结合手法疗法,并配合被治疗者主动的体能训练和服用专门营养补充剂,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因为博士在运动损伤系统预防及治疗领域的卓越贡献,他在多所机构担任主要职务,其中包括乌勒姆脊柱及人体骨骼手法治疗协会主席、德国-奥地利运动器官稳固治疗协会副主席、奥地利手法疗法协会董事长等。也就是说这是圈内权威人事的看法,非常具有参考的价值。
回到用户层面和市场反映谈赤足
在国内2012年和13年赤足的概念也曾被抄的火热各大厂商也是趋之若鹜,除了大名鼎鼎的VIBRAM FIVEFINGERS之外国内外品牌纷纷跟风。可是在跑步运动井喷式发展的2015年却很少的听人提及赤足的概念了呢?在去年国内这么多场越野跑赛事你又看到有几个选手选择的是赤足跑鞋?这恰恰说明消费者不买账,厂商也意识到走了弯路。
产品层面来说赤足跑鞋在强度方面有欠缺,对跑者的保护相对薄弱这是它最大的致命伤。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它是适合的可是只有大的市场才能推动厂商的投入和研发,才能有更好的产品出现。赤足理念和其产品也许会逐渐淡出市场与人们的视线。文:兆玺(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保留文章水印和完整性,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