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的包装上印满了对细节介绍,即使右侧狭小的空间也放上了穿上袜子后脚底温度的测试图。在字母“X”的上方有户外玩家们并不陌生的“Gore-tex”标志,这并不是说袜子里面有Gore-tex薄膜,而注明它是经过X-Technology公司的测试和认证适用于带有Gore-tex薄膜的鞋子。穿过有Gore-tex薄膜鞋子的小伙伴一定对那强大的防水能力印象深刻,同样难忘的还有防水带来透气性差的弊端——鞋子内外没有湿度差的时候水气并不会排除而是在鞋内累积进而带给我们闷脚的感受,若是袜子的吸汗功能不佳,那种感觉就像是鞋内在下着小雨。
包装的背面还是介绍的内容,德语完全看不懂。
打开包装盒,X-SOCKS的袜子就这么简单的放在一起,不像国内会用塑料或者金属小件把袜子串在一起。
整个包装拆开了就这3样东西,左下有白色方格的位置就是保修卡的所在。
图中右上的灰色方块是防伪标示,黄色的区域罗列出了历年来的获奖信息。
保修卡部分的细节,除了最下方的网址,我依旧一个字都看不懂。
看完包装看袜子,EvolutionRun应该属于中帮袜,这个价位的袜子区分左右自然是不奇怪的,袜子的名称也一并绣在区分标识的旁边,在区分标示的对侧的是尺码的信息,这种袜子最好选择合适自己的脚型的尺码,太大和太小都发挥不了袜子最佳效用。
技术参数
袜口标志所在的那一圈运用了Self-adjusting cuff(袜口自适应)技术,这项自适应技术让袜子可以在任何腿型上保持舒适,不会滑动和紧勒。两个黄色短横之间的褶皱区域是X-Cross Bandage(X交叉绷带)技术,全景可以从官方图片上看清楚,这项技术由高弹织物给脚踝提供足够了支撑和保护的同时还保证了脚踝的自由。
从外侧看最显眼的3条黄色短横是AirFlow AnklePads(气流脚踝垫)技术,它保证了袜子与鞋子间的保护性距离,不仅增加透气性还对脚踝有一定保护作用。在它旁边的灰色区域则是Lambertz-Nicholson Achilles Tendon Protector(Lambertz-Nicholson跟腱保护)技术,这片灰色区域由高性能耐磨和抗冲击材料制成,旨在减少鞋子后跟对阿基里斯腱(跟腱)的压迫。再往下的黑色区域是Heel Protector(后跟保护)技术,它可以减少后跟落地时的冲击力和行走时的摩擦。
把袜子翻转一面黄色的短横再次抓住我们的双眼,这同样还是AirFlow AnklePads(气流脚踝垫)技术。在两短横之间面料明显变薄的区域是Air-Conditioning Channel(气流调节通道)技术,薄网眼面料从袜口通过足弓延伸到脚底。之所以经过足弓是因为弓形带来了换气的空间,随着我们走动水蒸气和热空气在我们脚掌压向地面的时候顺着通道被挤压出了鞋子,而当我们抬脚的时候新鲜的空气又会被吸入鞋内,通过这样一进一出的循环保持我们的脚底的干爽。个人觉得这项技术在Gore-tex面料的鞋子中效果会更加明显,越是透气的跑鞋可能感觉约不明显。
顺着袜子往下看,脚背上的灰色区域是Instep Protector with AirCool Stripes(脚背保护透气条纹)技术,该技术通过凸起的条纹减少脚背的压迫和摩擦并保持适当的空气流通。
把袜子翻过后这里集中了3个技术。脚底黑色区域是Anatomically shaped footbed(自动脚型调节鞋垫)技术,该技术对应左右脚的脚型进行自动的适应同时集成了空气调节通道。黑色区域间的白色部分是AirCool Stripes(透气条纹)技术,它是脚底一张精确编织的透气网保证了脚底的通风透气。足弓附近的白色区域是Traverse AirFlow Channel System(导线气流通道系统)技术,有了它,在脚掌落地时可以挤压空气使其流动,进而把脚底气流通道的里的水蒸气和热气排走。
接着往下看就轮到脚尖了。黑色的区域是Toe Protector(脚趾保护)技术,它可以减少水泡和擦伤的风险。黄色则是ToeTip Protector(脚尖保护)技术,它是用中空的Robur弹性纤维组成的不对称冲击吸收保护垫,可以对脚尖的压力进行缓解。
看完整个外观终于轮到这款袜子最大的卖点——Sock-in-a-Sock System(袜中袜系统)技术。
Sock-in-a-Sock System顾名思义由两层袜子组成,红色是内层白色是外层,两层袜子在脚踝Self-adjusting cuff技术处进行一体衔接。
内层袜子随着外层袜子纹路的变化也有相应改变,在脚趾附近黑色和红色区域的白线是内外层袜子的衔接缝合线,脚趾部分依旧保持单层,这样做的原因应该是防止内外袜子出现分离滚转之类的情况。看完袜子的设计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袜子是上脚。
穿上袜子脚踝没有紧缚的感觉,整体贴合但不压迫。脚后跟的位置因为双层袜子的原因需要在穿着的时候做适当的对位,不然内外不够贴合会带来异物感。前掌双层袜子的连接处能感受到缝合线,至于磨脚与否得等待使用之后再做定论。
对比
这双袜子是在我跑马的前2天的收到的,我报了半马的比赛却从来没有完整的跑过一次半马,用它进行练习时间已经不允许了,那么我只能祭出早先入手的Kayano和EvolutionRun一较高下。
Kayano的体积和Evolution Run对比起来反差很大,同样适用的尺码范围Kayano的体积更小,相应的袜子的压缩感更强。
上脚后一个轻便一个厚重,视差还是比较强烈的。
Kayano也有防摩擦和散热的条纹,不同密度的编织给足部提供了不同的支撑。重量上Kayano远远轻于Evolution Run仅仅只有24g,但Evolution Run可是双层的设计,重量的增加在所难免,54g一双的重量也在情理范围之内。
练习的半马线路比较平坦道路,没有过多的起伏和转折,大部分时候我只要对直向前跑就好。最高配速(跑一公里所需时间)出现在9公里左右约4分26秒,随后速度一路下滑。15公里左右小腿出现酸痛的感觉,速度进一步下降,最终全程平均配速5分15秒。Kayano在整个跑步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包裹和摩擦力,没有出现打滑的情况也没有水泡的产生,唯一的不足就是跑完之后明显感觉到前掌相比于其他位置更加湿润和闷脚,透气性和排汗性相对不足。
Kayano测试完自然轮到EvolutionRun,跑马前夜所有装备来先来一张合影,无论成绩如何装备控的名头至少要拿下。
袜子上身的视觉效果还是不错,黄色的短横和"X"两旁的">""<"在白色的衬托下格外的显眼。
大约1小时40分不到我完成了自己的首个参赛的半马,之所以不说顺利是因为我的成绩不知道为何网络查询不到,现场也没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答疑,而手表在到达终点停表之后不知道怎么又被按着继续了。罢了,先拿着手表的数据做参考吧。题外话扯远了,回到袜子上。全程袜子和刚上脚一样十分贴合,双层袜子在跑动中没有因为滑动而分离。前掌双层缝合线处位置设置的恰到好处,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又不会产生过度摩擦或者起泡。袜子整体的气流调节技术让我跑完感觉脚部只有轻微湿润和略高于裸露的皮肤的温度,没有出现Kayano那样局部潮湿和闷热的情况。
虽然光环加身,这双袜子却出现了意外。不知道是因为我袜子没洗直接穿,还是因为地形复杂,或是因为运动强度更大的原因,总之这次穿着EvolutionRun跑完后的我左侧大脚趾和食指之间起了一个小水泡,这是我穿Kayano的时候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水泡不大也不太影响我的行走,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它的出现也说明了这款EvolutionRun不能100%避免水泡的出现。
总结
从这次评测看来EvolutionRun兼顾了颜值和性能,虽然保护性有待经历时间的考验,但作为双层袜子它的透气性和吸湿性算得上出类拔萃。汗脚和想要尝鲜的跑友可以入手试试,但若是视为必需品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装备对于跑者特别是初学的跑者来说当然重要,它能在我们没有熟练掌握技能情况下减少我们身体因为错误动作带来的损伤,也能在损伤后让我们尽快的恢复重新投入运动。但没有装备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跑步,因为最好的准备的装备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