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度到零下13度,从15公斤到4公斤

装备综合 8年前
2015年12月15日,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朋友圈里一张高山风电场日出的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也几乎就在同时,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映入脑海——我要去露营。我在淘宝里输入了“帐篷”两个字,选择了一家发货地较近的店铺,一个小时之内,买妥了一顶帐篷,两个睡袋,一块地布,一片防潮垫,一个帐篷灯。第二天,又购买了气罐,单人套锅,炉头。

这些购买的行为,完全建立在买家的评价和商品介绍之上,什么牧高笛、凯乐石、黑冰、MSR、OSPERY,完全不懂,也不明白,在同样种类的商品背后,包含着巨大的重量和性能的差异。比如买家说,“南方的冬天1.4公斤的睡袋还是太冷了,要想暖和必须买1.8公斤的”,于是我就买了1.8公斤的棉睡袋。又比如掌柜说,“我的帐篷灯是12LED的,光线特别好”,于是就买了一只巨大的需要3节5号电池的帐篷灯。在不断期待中,星期五的中午,所有装备如期到货了,傍晚一下班,我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第一次露营日志

时间:2015年12月18-19日

地点:浙江省云和县最高峰白鹤尖

海拔:1300-1590米

气温:-1~18度

人物:我一人

徒步距离:自行车加步行共6KM

主要装备:

1、9000克重的4.5L纯净水2桶

2、2600克重双人雪裙四季帐一顶

3、3600克重的1800克pp棉睡袋2只

4、300克1.5米×2米双面铝箔防潮垫一张

5、350克地布一张

5、4800克重的600克毛重自热米饭8盒

6、360克脉鲜高山罐1只

7、500克重单人套锅一组

8、95克电子打火炉头一只

9、300克带电池全重帐篷灯一只

10、700克重的卤鸡蛋鸡爪话梅火腿肠奶粉

11、2500克重单反加3只镜头2块电池一个wifi读卡器

12、1500克重三脚架一部

13、200克重小米10000充电宝一只

14、250克重mp3加耳塞与收纳包

15、700克重彪马双肩包一只

主要经过:

1、云和黄源风电场于2015年夏季投产,位于云和最高峰白鹤尖及其山脉上,沿山脊分布着22台风力发电机组,未硬化的盘山公路串起了所有机组,其中最高的3#、4#机组位于最高峰白鹤尖峰顶,以往需要艰难登顶的白鹤尖如今能够开车直达。沿路经过云和梯田核心景区,山巅有壮观的日出云海现象。傍晚驱车出发,到达4#机组已是晚上8点,站在风电机组下方,夜幕下的机器就像一个巨大的钢铁巨人,发出忽忽的风声,出乎意料地恐怖。

2、夜里山顶的气温降到了冰点,一摘手套手很快冻僵,由于发电机组的恐怖感,再加上风大天寒,在没有任何搭帐篷经验的情况下,我决定第一晚在车里度过。晚饭吃自热米饭,自热米饭是超级好东西,我一直都很喜欢,米饭是真正的饭粒,但是每盒都很重,这次因为开车任性,才按照一天3盒的份量,带了七八盒。

3、车窗各开了一公分左右的小缝透气,穿了抓绒帽和多功能制服棉袄钻入睡袋入睡,晚上起夜解手一次,直到5点钟闹铃响起,也没有感觉到寒意。这次还带了电子温度计,日出前后,显示为零下1度。

4、头一晚星空闪烁,预示着我运气很好,第二天有很大机率拍摄到日出和云海,而不是到处雾茫茫的一片,果不其然,第二天,太阳一照在身上,立刻让我充满暖意,拍摄完日出后,我取出折叠自行车,换上薄棉服,在双肩包里装入了单反、一盒米饭、若干零食,分装了1.5升的水,开始了白天的骑行。

5、第二天下午,我驱车来到另一条山脊,我原来就计划在这里的风电塔基上扎营,比我意料还要好的是,这里的塔基极其平整,沙石细小,经过冰点以下的冰冻和白天的解冻,松软适中。我根据帐篷收纳袋里标签上的组装说明,开始第一次搭建帐篷。铝杆自立帐还是非常容易搭建的,就是风绳的系法花了点点时间琢磨,因为风大,我一边用石块压住地布和配件,一边开始穿杆,由于地平泥松,帐篷很快就完美地搭好了。

6、用锅煮了开水冲泡奶粉,煎了鸡蛋,继续吃自热米饭,干净平整的场地让这一顿吃的非常惬意。

7、由于露营地是风电塔基,位于山脊,必然是风口地带,整整刮了一晚的强风,而且风向还是双向往复的,要不是拉上了4条风绳,这一晚帐篷恐怕要被吹坏。风电机组在深夜里呼呼作响,比白天还转的飞快,声音非常大,以后露营,我应该会尽量远离机组,一来夏天雷击风险大,二来噪音大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8、穿着白天的衣服就直接钻睡袋了,这一次睡帐篷比睡车里温暖。4点多钟起夜解手了一次,迷雾中的风电铁塔更加惊悚恐怖,我是鼓足了勇气才出的帐篷。湿度极大,基本上飘来的风就是一团团的水蒸气。

9、帐篷虽然重,但是带雪裙的四季帐防风性防潮性不是盖的,内帐除了呼吸产生的微露,保持者相对干燥和温度。帐内空间非常大,为了取暖和喝热水,在内帐里面小心地煮了牛奶。

10、第二天睡到8点多,四周一片细丝般的雨雾,打包了所有垃圾,收拾了帐篷下山,在半路遇见solo男驴一名,背着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后来才知道那是自动帐。还看见了他的营地,是在盘山公路转角处的背风破上,不解的是,那里到处是凌乱的大石块,一片破损成几块的双面铝箔防潮垫和一些凌乱的草枝被遗弃在那里,地面仿佛下了雨,是湿透的,很难想像能在这样的地方睡的安稳,相比之下,我的扎营地虽然吵,但绝对是五星级别的了。

11、由于这次是自驾直达,所以基本上没有尝到负重的苦头,第二次露营,就开始反思装备的重量问题了。

第二次露营日志

时间:2016年1月1-2日

地点:浙江省缙云县最高峰大洋山

海拔:1200-1500米

气温:4~20度

人物:我一人

徒步距离:共7KM

主要装备:

1、2500克重的4.5L纯净水半桶

2、2600克重双人雪裙四季帐1顶

3、1800克重的pp棉睡袋1只

4、300克1.5米×2米双面铝箔防潮垫一张

5、350克地布一张

5、800克重的200克毛重方便面4包

6、310克脉鲜高山罐1只(原360克余部分气)

7、230克重单人锅带盖1只

8、95克电子打火炉头一只

9、300克带电池全重帐篷灯一只

10、500克重的卤鸡蛋鸡爪话梅火腿肠奶粉

11、2200克重单反加2只镜头2块电池一个wifi读卡器

12、1500克重三脚架一部

13、200克重小米10000充电宝一只

14、250克重mp3加耳塞与收纳包

15、200克重手电一只

16、600克重双肩包一只

主要经过:

1、本来计划去大洋山迎接新年第一缕晨曦,可惜值班破坏了计划,但是无法阻挡我刚刚燃起的露营兴趣,于是1月1日一下班就连夜驱车赶往大洋山。

2、事前用谷歌地球、天地图、百度地图等做了大量的功课,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根据网络搜索到的信息,大胆确定了登山的入口和营地,并规划了第二天沿山脊徒步的路线,同时,打印了天地图的高清卫星影像作为地图使用。事实上,实地的情况和预测完全对应,增加了solo出行的信心。

3、由于准备充满,这次我甚至没有登山包可用,只能找来了自己容量最大的一只普通背包使用,即使这样,睡袋和三脚架也只能左手各拎在手上,还拎着半桶4.5L的大水桶,脖子上挂着单反,背包里装着帐篷和炊具干粮,背包外还晃悠悠地挂着防潮垫。

4、我在夜里体力就特别好,居然没怎么歇息地就爬升了300米左右登顶,大致用时30分钟,比我第二天下山还快。山顶有月光,打开了露营灯,第一次在夜里搭建帐篷。

5、虽然有阵风,但是风不算很大,所以这次我没有拉风绳。营地还是比较满意的,坡度比较平缓,地面平整没有石块,而且一开门厅就是明早日出的方向,黑夜里,温州市区的灯光照红了东海方向的天空,猎户座腰带三星异常清晰明亮,语言无法描述的壮阔星空,整个宇宙扑面而来。

6、第二天清晨早早醒来,钻出一半睡袋,半坐起来,打开了门厅,一边欣赏着蔚蓝玫红的日出前天空,一边煮牛奶、煮泡面。吃完,身体很快暖和起来,精神状态也复苏了。开始出帐篷拍摄。

7、天亮后在营地四周转转,山顶是一片很大的草甸,约有2000平方,建有一个气象铁塔和一个电信公司基站,这是一处热门的露营地,虽然有2只大容量的垃圾桶,可还是随处可见烧烤垃圾,比如废弃的架子铁丝啤酒瓶包装袋,令人发指。

8、我决定把睡袋、帐篷、三脚架和大部分水都原样留在原地,其它所有东西都打包带走,一来减轻徒步重量,二来可以用阳光和风弄干燥帐篷和睡袋,反正我要原路返回营地的。

9、沿着防火带穿草甸、穿灌木丛、穿小树林,还好有高清地图。否则好几个岔路极容易走错,一钻进灌木丛和树林,要辨别方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一边仔细分析图上的像素,一边观察地面上其它人类活动和痕迹,比如石头上的擦痕、草地上的压痕、泥土上的脚迹、折断的树枝、八宝粥空罐、烟盒等。路上还捡到一根被砍下了很好用的树枝,强韧也不重,充当了我的第一根登山杖。

10、在另一个山头的巨石上面脱了外裤外衣干燥身体和衣物,阳光照到的地方都非常温暖,甚至有些热。煮了泡面,吃光大部分零食减重,水源在这样的山脊山顶地带很难找到,饮用水只能省着喝。

11、从这一次露营开始,身上背负了所有的装备,重量问题凸显出来了。另外我现有的背包显然无法装进所有装备,我以为购买一只大容量登山包就能解决问题。

第三次露营日志

时间:2016年1月9-10日

地点:浙江省丽水市陈寮山

海拔:100-1020米

气温:8~14度

人物:我一人

徒步距离:共20KM

主要装备:

1、2000克重的1.5L纯净水500毫升可乐1瓶

2、2600克重双人雪裙四季帐1顶

3、1750克净重55L登山包一只

4、1800克重的pp棉睡袋1只

5、300克1.5米×2米双面铝箔防潮垫一张

6、310克铝合金登山杖1支

7、350克地布一张

8、600克重的200克毛重方便面4包

9、250克脉鲜高山罐1只(原360克余部分气)

10、230克重单人锅带盖1只

11、95克电子打火炉头一只

12、300克带电池全重帐篷灯一只

13、300克重的卤鸡蛋和奶粉

14、1800克重单反加1只镜头2块电池一个wifi读卡器

15、200克重小米10000充电宝一只

16、250克重mp3加耳塞与收纳包

17、200克重手电一只

主要经过

1、前面两次登山露营都借助了汽车,虽然海拔高但是垂直爬升相当有限,也就两三百米高度,和一般的爬个山没什么区别。而这次,从山脚到山顶垂直爬升高度超过900米,来回总里程达到了20千米。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强度的露营。

2、路线非常简单安全,全程是古道的石头台阶和硬化盘山公路的组合。

3、新购入了一只挪客55L登山包,带防雨罩称出来是1750g,容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这次把帐篷防潮垫睡袋等全部打包进了包里,没有外挂。

4、下午3点钟出发,到了6点钟下起了小雨,7点钟到达预定地点扎营。是第一次在雨中扎营。虽然气温不低,但雨打在手上,风一吹还是冻得很。

5、这一次用了安卓软件“户外助手”记录全程轨迹,后半程公路部分,速度在每千米11分钟左右。前半程的爬升阶段,背包沉重地像铁球,三步一小喘、十步一大喘,每一次卸下背包再背上都觉得非常痛苦。因为这次打包重量达到了30斤,超过了我体重118斤的四分之一。好在这一次买了一根登山杖,行走稳了一些。

6、带去的手电亮度显然不足,最后还用手机手电筒功能全程补光。升级电筒提上日程。

7、经过一夜中雨,帐篷的地布里积满了水,不但没起到隔离作用,反而成了一个水塘。好在底帐防水可靠,没有任何漏水现象。

8、这一次露营重点在爬升和距离。除了雨还是雨,除了重还是重,从这次开始,我接触到了8264论坛,开始吸收轻量化和超轻量化的系统知识,开始了装备的扬弃过程。

第四次露营日志

时间:2016年1月20-21日

地点: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林场

海拔:100-920米

气温:1~6度

人物:我一人

徒步距离:共11KM

主要装备:

1、80克全重的索耶净水吸管和500ml水袋

2、885克全重的A塔单人帐一套

3、1750克净重55L登山包一只

4、1100克重的睡袋1只

5、135克0.75米×2米双面铝箔防潮垫一张

6、170克碳素登山杖1支

7、720克重的120g脱水米和120g菜包各3份

8、200克脉鲜高山罐1只(原360克余部分气)

9、230克重单人锅带盖1只

10、95克电子打火炉头一只

11、70克带电池手电帐篷两用灯一只

12、400克重奥林巴斯微单套机

13、200克重小米10000充电宝一只

14、100克重应急避难睡袋一只

15、120克重应急保温铝箔2张

16、320克充气管垫一只

主要经过:

1、这一天是强寒潮袭击南方的第一天,气温再次冲击0度线,阴冷的小雨天气。特意选择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测试新帐篷和应急睡袋应急保温毯的实用性。

2、在之前,逛淘宝偶然看到卡卡西户外有买一种超轻的无杆帐篷——三峰苍穹1。650克帐体、110克地丁风绳收纳袋、130克地布,全重890克。国产的价格可以轻松接受,同时又在论坛上看到大帅的两篇针对性评测,心想:单人的体积,超轻的重量,不用背额外的一大把铝杆,这就是我想要的产品,便果断购买。

3、睡袋也小幅度地升级为挪客的0度睡袋,纯粹是因为喜欢挪客的品牌做工、标称0度的温标、小巧很多的体积,和便宜的价钱。压缩后也就17×17的样子,重量1100克。

4、登山杖找到一款百元内的碳素杖,135厘米的长度做到了170克的重量,便测试性地购买了一根。

5、照明系统升级为了山力士C7,对于这个小家伙我非常满意,亮度大大超出预期达到很亮的水平,只需要一节到处能购买补充的5号干电池,变身帐篷灯后,照明亮度和角度都令人满意。是我未来会一直保留的装备,没有什么理由能够替换它了。

6、饮水系统加入了索耶生命吸管,这也是得益于大帅的推荐,出水省力,喝了没有拉肚子。在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轻背负饮用水的负担。

7、放弃了笨重庞大的全画幅和定焦镜头,用一只奥林巴斯epm1套机替代,14-42这颗镜头很轻,画质够用,全套连带子只有405克,同时连未来携带的充电器、备用电池等重量都一起大幅下降了。

8、这次还带了一只应急避难铝箔睡袋,被它“升温5度”的广告语所吸引,打算与挪客0度睡袋一起,组成系统使用。

9、另外带了两张保温铝箔垫子,计划一张用来铺地保持地布和门厅区域的干净,一张用来隔离睡袋和内帐内壁之间的空隙防止结露打湿睡袋。

10、还带了一只三四十块钱的纯塑料充气管状气垫测试保暖效果和舒适性。

11、下午四点半左右,在防火带上的一处平地扎营。带了温度计,气温始终在1~2度徘徊,搭完帐篷夜里开始连续下小雨。因为地面饱含水分,这次先铺了一层干草,再铺了铝箔薄膜,再铺地布,再是帐篷本底,再是气管充气垫,再是对半裁成0.75米×2米的双面铝箔防潮垫,最后是睡袋,最后还在睡袋外套上“升温5度”的避难铝箔睡袋,按理说应该会异常舒适。实际上一开始确实非常温暖。但随着体内湿气的不断增发与温度差,水汽在铝箔睡袋内凝结,很快就沾湿了睡袋表面。坚持使用了2小时之后情况更加严重,才果断剥离铝箔睡袋放弃使用。另外,气管充气垫非常地滑,有一点点坡度都滑,由于是用嘴吹的潮湿空气,后半夜管内压力降低,气垫变得很扁,起不到支撑作用,也并不可靠,并不舒适。铝箔应急毯作为铺底的一层,虽然隔离了污泥,但是会兜住帐外流下的雨水,使门厅更加积水。

12、山力士C7用了原附赠电池,在高亮模式下显然达不到标称的4小时,大概2个小时就没电了,夜里换用南孚电池,在低亮模式下也远远达不到标称的22小时,天亮醒来已经不亮了。不知是不是1度低温的原因,不过毕竟夜里我的使用强度不高,实在不行多带1~2节电池就是了。

13、收帐篷的时候发现,由于底下铺的干草不均匀,地布中间兜成了一大捧水潭,等于帐底直接压在水塘上一晚,但是内部没有丝毫渗水,防水性相当满意。但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内帐结露变本加厉,几乎都有水珠了,由于A塔的斜面,起身或换穿衣服必然擦碰到内壁导致沾水,必须用吸水巾先擦拭一遍内壁再进行活动。这也是重量和空间,透气和保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14、下山的时候,山脊防火带又湿又滑又泥泞,主观感受就像一个百米高直接到底的大陡坡,角度起码有60七十度吧!得出了经验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根登山杖依然很难让身体保持重心,有两三次差点滑倒,需要2根。而且碳素杆在承受重力下会轻微弯曲形变,下山不如铝杆坚强好用,这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吧。

15、相机、手机、充电宝的锂电池在0度左右的低温下,活性迅速降低,显示没电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体温加热才能恢复电量。

16、最后,经过系统性的轻量化,55L的登山包显然太大了,其自重1.8公斤显然已经成了最大的负担,对于短线来说,真的没有必要,必须找轻量化30L及以下背包代替了。Ospery小鹰?强氧?花岗岩?这是最难选择的一件东西。

第五次露营日志

时间:2016年1月23-24日

地点:浙江省丽水市玉岩雷达站

海拔:100-1075米

气温:-3~-13.2度

人物:我一人

徒步距离:共38KM

主要装备:

1、80克全重的索耶净水吸管和500ml水袋

2、885克全重的A塔单人帐一套

3、1750克净重55L登山包一只

4、1800克重棉睡袋1只

5、135克0.75米×2米双面铝箔防潮垫一张

6、170克碳素登山杖1支

7、480克重的120g脱水米和120g菜包各2份

8、225克火枫G3气罐1只

9、230克重单人锅带盖1只

10、95克电子打火炉头一只

11、70克带电池手电帐篷两用灯一只

13、200克重小米10000充电宝一只

14、1000克重天石鹅绒外套一件

15、105克重排骨羽绒马甲一件

16、120克重雪套一对

17、60克重应急保温铝箔1张

【主要经过:】

1、这是一次勇敢的露营经历。是强寒潮过境,暴雪过后的最冷一夜,迎风坡的积雪最深处测得是70厘米厚,山顶的地面积雪厚20厘米以上。事后从新闻得知,在我扎营地背后距离2米的气象站里,测得全省最低气温之一的零下13.2度。我简直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完整亲历者。

2、从12点开始上山,4点半到达营地,单程距离是19千米,相对高度提升1000米整。平均速度是10.5分钟每千米。前半程穿着两层衣物,一层速干内衣,一层薄抓绒,裤子也是一层速干内衣,一件抓绒冲锋裤。后半程山顶部分风很大,加了一件极轻的羽绒马甲,带了抓绒帽。全程抓绒手套。第二天下山全程天石鹅绒外套。

3、我以为当天最低温度不会超过零下7度,因为市区里的温度也不过零下1~2度左右。但是越往山上走,山上的雪就越呈现干燥的粉末状,用登山杖稍稍扰动就会被风吹起。天寒地冻的暴雪景象虽然在滑雪场见过,但在一向降雪稀少的南方,如此豪雪实在百年一遇。在新鲜感的驱动下,一路都丝毫不觉疲惫,一路遇见3四拨下山的驴友,大家都很热情地问好,但是他们最好奇的一个问题是:“你今天要上山露营?!你一个人?!”对此我不以为然,这样的天气又不是很冷,我倒想体验下雪地扎营的经历呢!

4、山脚的阳光明媚逐渐被山顶的风雪交加替代,背包上抓绒衣上不时积起一层雪花,但都不会融化,很容易掸去。在沿途两个取水点用索耶净水吸管分别喝了个饱,又灌满了水袋放入内仓防止结冰。眼看着天慢慢暗了下来,小腿开始微微发酸,我努力加快了行进速度。路上有整齐的两条车辙,应该是刚刚轧过不久,还没有结冰,还有几个地方,能看到麻花状的车辙,那一定是车辆打滑的危险痕迹。

5、因为天气够冷,积雪又很新,即使没有钉爪,上山也没有打滑。倒是登山杖才开始上山,杖尖部分的塑料就就卡到了石头中间,折断了,还好泥托还在,断面也比较锋利,就勉强继续使用了,总比没有强。升级登山杖,必须考虑杖尖全金属的了,即使杖身强度再大,杖尖用了工程塑料也是白费。

6、由于A塔不能自立,必须打地丁使用,所以到了山顶发现除了岩壁就是硬化的公路和建筑前的大理石铺装,本来如果是自立帐,就能够在雷达站负一层的架空层内靠着水泥墙壁扎营挡风。但是A塔就没有办法了。最后只能在雷达站对面的气象站百叶箱脚下的一个馒头状的小土丘的一侧,找了一块相对缓坡扎营。为了搞清楚地面的状况,我不得不反复用脚踩平几平米范围内的雪地,以决定帐篷的搭建方向。

7、在风雪中搭帐篷实在不容易,既不能使内帐进雪,又不能让收纳袋等零配件被风吹走,同时还要首先固定住地布,最后,我只能脱下手套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扎地丁的时候,实在不能确定到底扎进的是冰层还是泥土,反正只能将就着插到底算了,最后用鞋子踩实。由于营地有很大的坡度,在立登山杖的时候遇到更大的挑战,最后还是通过调整地丁克服了困难。原配的15厘米长地丁在这样的积雪厚度下显得不够用,如果以后再去高寒地区,我会提前换上雪地专用的地丁了。

8、搭好了帐篷,生命就保障了一半。气温越来越冷,背包已经冻硬了,羽绒马甲里面被汗气沾湿的部分,也已经硬成了塑料状,不再保暖了。我用背包和鞋子挡在门厅的缝隙处减小风力,然后铺好防潮垫,弄出睡袋,整理了一遍装备,尤其是充电宝、手电、干电池、充电线等,收纳再了一起,另外,取出了定量的食物压在背包下面,水袋也放进了帐篷里面。随后开始煮脱水米饭和菜包。火枫G3气罐燃烧感觉不如脉鲜稳定,有火焰时大时小的现象,不过燃烧倒是一直持续没有熄灭。吃完饭我一刻也不想多呆,马上钻进睡袋准备睡觉,把羽绒大衣塞在了帐篷尾部的通风口处挡风,穿抓绒衣和抓绒冲锋裤睡了。

9、睡下的时候大概6点半,大概在8点半的时候就被冻醒了,因为穿的探路者登山鞋款式偏透气并不具备防水功能,导致袜子前掌打湿。更可怕的是,为了精简重量,我把原打算带的备用袜子剔除了。现在脚部冰冷,我把羽绒马甲塞进了睡袋里给脚部保暖,但是并没有多少效果,脚持续冰冷。

10、迷糊中再次睡着、醒来,发现帐篷很亮,我想,终于天亮了,马上就温暖了,但是一看手机,才晚上10点多!是晴朗的月光照在雪地上让外面显得特别亮而已!不用开灯就就开灯的效果,能清楚分辨帐篷里的每一件物品。这时候不仅脚很冷,连小腿也很冷了。我很艰难地说服自己打开睡袋坐起,把尾部挡风的羽绒大衣拉过来,再塞进睡袋,包裹在腿部和脚部,渐渐有了效果,小腿大腿不是很冷的,但是脚依然冰冷。

11、迷糊中再次睡着、醒来,这次突然惊醒,心想,我的索耶净水器不能冰冻的,完了,它还在外面!找了半天终于在帐篷尾部摸索到了水袋,因为坡度的原因,包括手套帽子充电宝东西都滑到了帐篷尾部。水袋里已经结成了碎碎冰。我把索耶连同水袋放进了睡袋,这下本就不甚温暖的睡袋里又增加了一个大冰块,折腾了很久,吸管终于解冻能重新吸出水来,这才迷糊睡去。

12、最不情愿的事情发生了,虽然今天睡前特意没有饮水,凌晨还是要起夜了。不过稍微宽慰的是,我带了应急尿袋,不用钻出帐篷外面去,只要跪着就能解决方便问题了。营地选择的还是不错,左右两边都有大树挡风,后面又是小土丘和气象站,所以虽然一夜风声沙沙作响,帐篷也没怎么经受风吹。

13、凌晨只觉得越来越冷,3点多起,我已经无法睡着了,把睡袋帽口抽成了小小的一个口子,整个嘴巴鼻子在睡袋里面呼吸,以便稍微有些暖气。在睡袋里打开手机,好在只有雷达站这个地方有移动4G的信号,墨迹天气显示,市区气温是零下3度。凌晨5点,墨迹天气显示,市区气温是零下4度。我以为露营地气温会在零下8度左右,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身后的百叶箱里,温度计已经记录下了本地的气温极值——零下13.2度!和这轮寒潮浙江省的最低温零下14.2度,只有1度之差。

14、就这样睁眼熬到了8点半,天亮了,能清楚地看到帐篷里结晶的一层冰霜,睡袋呼气处和拉链处都结冰了。帐篷外的菜包都冰冻得铁硬。背包就像在雪里腌渍的一样,都是冰霜雪迹。火枫G3正常燃烧,煮了早饭。很快吃完,因为饭很快变冰了。吃完暖饭,身体很快回温了。把睡袋打包好,就开始收拾帐篷。帐篷里里外外都是冰霜,用力抖了几下硬硬的帐篷,冰霜基本掉落,在露天打包了帐篷、防潮垫,收拾了其它装备,把剩下的厨余垃圾用铝箔急救毯打了一个包,外挂在登山包上,准备下山找到垃圾桶再扔了,不能留一点垃圾在雪地里。

15、重新穿好雪套,精神依然非常好,拍了一下雪景,不作停留地走回程了。我计划春节前往稻城亚丁,春夏季尝试走一次狼塔。这次能在南方本地体验这样的低温雪地露营,实在是难得可贵的一次锻炼。通过这次露营,清楚地明白了装备的短板和需要升级购买的物品,同时也清楚了自己在极端天气下的所能达到的能力。回首第一次露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正如半路遇见的一个女性旅游说的,“小伙子,你以后不会惧怕任何困难”。我想,她说得对,我会继续坚持,用自己的知识保障自我的安全,用自己的毅力实现存在的价值。

后记:

1、回来以后,我第一个想的就是升级背包。在均衡了重量、容积、背负、材质、价格等多种因素以后,我选择了一只mountain hardware山浩summitrocket 30升背包。尼龙与大力马结合的材质让裸包仅重440克,在加上内置的一块定型塑料板60克,刚好一斤。

很能装,图片中我已经装了一件多功能制服棉袄、两件制服秋装外套、三件长袖衬衫、四条制服裤和一件秋裤,不压缩的前提下,还有四分之一的空余。装载我的短途装备绰绰有余。缺点是没有水壶兜,腰带就是两条袋子,不怎么吃力导致肩部需要承受主要重量。

2、另外,我发现千橡树牌的系列钛锅的尺寸都很精巧,都专门为收纳气罐和炉头而设计,经过计算,我购买了千橡树850ML钛锅,尺寸比800ml款略高几毫米,但是重量比800ml款还轻十几克。刚好能够放下一个火枫G3迷你气罐,一个炉头,以及一只塑料勺子。它的泡沫网收纳袋我也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规则形状的圆柱形就收纳了我的所有炊具。十分满意。

、登山杖继续选择中,要满足我的三个条件:可以至少三节分拆装进30升背包,重量在170克一下,杖尖内部是金属杆而不是全部工程塑料。

4、睡袋继续选择中,我初步的想法是绿色的那款翼马mini加黑冰G400。天暖单独带翼马mini或者黑冰G400,天冷两只套用,不知是否可行。

5、三峰苍穹原配的9只地钉有90多克,有点嫌重,我想把其中的5~7根换成2g与5g的钛钉组合,不知是否可行。

6、三峰苍穹原配的地布有130克,且A塔的设计使其无法饱满撑开,单独携带有些浪费重量,我想用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新款15D雨衣(最轻款180克)来代同时代替地布和原来的塑料雨衣,一物两用。

以下是我设计的装备清单:

保温系统:

防潮垫—— 自裁双面铝箔75*200   135 g

睡袋 —— 黑冰 G400   710 g

帐篷 —— 三峰苍穹1   885 g

手套 —— 山拓 G-63   65 g

-------------------------------------------------------------------------1795g

饮食系统:

燃料 —— 火枫G3   225g

炉具 —— 杂牌电子打火 90g

锅具 —— 千橡树850ml  100g

水具 —— 索耶生命吸管 65 g

索耶500ml水袋 10 g

700ml快挂水袋 40 g

-------------------------------------------------------------------------530g

步行系统:

登山杖—— 自游人碳纤维外锁 *2   390g

登山包—— 山浩 30L   440g+60g

防雨罩—— tuban尼龙 60g

雨衣 —— 挪客4丝 76g

-------------------------------------------------------------------------1026g

电子器材:

充电宝—— 小米 10000   200g

相机 —— 奥林巴斯微单 400g

手电 —— 山力士C7   49g

电池 ——   5#AA * 3   25g

微单备电* 1   50 g

充电 —— 2A头+线   35 g

------------------------------------------------------------------------759g

卫生系统:

毛巾 —— 速干毛巾 50g

牙具 —— 一次性牙具 15g

纸巾 —— 若干 30g

药品 —— 若干 30g

换洗 —— 袜子*1   50g

-------------------------------------------------------------------------265g

固定重量:

-------------------------------------------------------------------------4285g

食物 —— 山之厨 160g * 3   480g

-------------------------------------------------------------------------4965g

目前的装备装载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