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中国民间女子登山第一人,凯乐石赞助运动员,目前已经完成9座8000米山峰,首位登顶乔戈里峰(K2)的华人女性登山家,首位登顶干城章嘉、加舒布鲁姆山峰II峰、道拉吉里及马卡鲁的中国女性。
登山的意义:遵循内心,为自己而活
大学毕业时,初恋男友家里给我找了两份工作,让我去他们那边工作,接下来也许会顺理成章的组成家庭,后来我拒绝了,这也导致我们分手。现在想起来,这是我生命的转折点,那时候我开始思考自己为谁而活这个问题。
大学之前,走的是走父母铺垫的路,如果大学毕业再从事别人安排的工作,这种一眼就能看到多年后的状态,让我特别恐惧,我开始想活着是为什么,那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意识,活着是不是应该为自己做些事,自己决定要走的路。
所以,同时我也拒绝了我妈帮我找的工作,决定留在北京当北漂。北漂那几年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充实,那是属于我的生活。可能因为我脑子里潜意识有这种想法,接触到登山后,就慢慢放开自己,生活不是单纯的为了晋级、赚钱,我觉得我应该追寻我的理想,遵循内心去做一些事情。
接触登山之后,金钱方面肯定有压力,没有买车,没有物质享受,但通过登山,我得到了内心的充实,这种充实是我向往了很多年的,那时候我已经三十多了。
当我有了为自己而活的冲动后,做什么事都充满了动力,我计划给自己三年追梦的时间,当然当时我也有一些自信,有信心在三年后重新再找工作不会被饿着。所以如果你没有谋生自立的自信,我觉得高海拔攀登可能是不太适合你的,毕竟这是很消耗时间和金钱的运动。
没想到三年后,就没有停下来,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
登山为生命打开一扇新的窗
这些年的登山经历从内心上一直影响着我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这种状态是我比较喜欢的,是正常健康的生命该有的状态,所以登山带给我最大的影响应该是这方面的。
登山开阔了我的思想,开启了我对生命新的理解,拓宽了我的生命之路。所以,当有人问我不登八千之后,会不会失落。肯定不会,现在感觉我的生活有了新的开始,登山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将来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回忆过去,包括登山,那些都已经过去了,今天和以后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的分享会,别人让我聊K2,我就会特别不好意思,我说那已经过去好多年了,都两年了,怎么还在讲,会不会让别人觉得你怎么一直在咀嚼过去,重要的是我马上要去的卓奥友,重要的是我明年的计划。
所以下一下主题,卓奥友。
卓奥友,认真对待每一次攀登
明天就要出发卓奥友,今天晚上安排分享会,时间挺紧张的,没有太多准备,没有图片,没有故事的分享会,怕大家觉得没意思。
等卓奥友回来,我会给大家讲卓奥友的故事,还有南迦帕尔巴特。基于上述的感受,我南迦帕尔巴特一回来,也是不想再提,所以没有做分享会。等卓奥友回来之后,会一并跟大家分享。由于是我们自己小群的分享,我想以后可以不只讲八千,从哈巴、四姑娘山三峰、宁金抗沙,即使没有登顶,也可以跟大家分享攀登体验,每座山做一个分享会,穿插在其他嘉宾中。就在我们群里,把我的登山之路,从低海拔开始讲到高海拔。不过我讲不了太多理论性东西,我本就是野攀出身的,就分享一些登山的故事,这样也没什么压力。
卓奥友这次参加的是圣山的队伍,一共33个队员。才开放报名一天,我都还没来得及汇款,二十几个名额就满了,所以后来还是托了关系给了我补报名的机会。
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队员,而且全都是中国队员一起登山,有点激动,也很期待这样的过程。以前在国外登山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而且就我一个女生,你们都想象不出有多孤独。这也培养了我在营地享受孤独时光的能力,我可以在帐篷里呆一个星期,除了出来吃饭,其他时间都呆在帐篷里,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九点,然后睡觉。
以前和老外登山时,那些伙伴往往是熟悉的,相反,我和中国队员倒是不太熟悉。不过无论如何,我对这次卓奥友还是充满期待的,希望会有全新的攀登体验。
卓奥友出发前的准备对我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明天中午11点出发,我现在还没有打包呢。装备准备这些都已经非常熟练了,和以前差不多。简单说一下装备注意事项,鞋子很重要,如果买的是新鞋,一定要先热身,我建议适应性拉练时就把高山靴穿上,要不然后来体能消耗特别大,会不适应的。
这也可以带出一个问题,我认为登山前的适应是非常重要的。有队友对此的看法和我不太一样,他们认为要保护体能,在大本营不要没事上上下上,能歇着就歇着。我是不太赞同这种观点的,我认为正式攀登之前的适应训练,在体能承受范围内,尽量要让自己适应到最高高度,背负也是能背多少背多少,事情也尽量自己做,如果在适应阶段就很依赖夏尔巴,总是想着要少背少走,那么在冲顶那天,你面临的风险相对会比较大。
商业攀登不等同于保姆式登山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商业攀登,就想到保姆式登山,因为这种现象在国内太多了。从五六千米的商业攀登开始,很多人就想尽量少背负,少走路,少做事。这和各人登山的理念和目的相关。如果说登山只是为了自己,用身体去体验享受一次攀登带给你的感受,你就会把协作当作你的搭档和兄弟,这样即便你有协作,他也不是保姆式的。
我记得老杨(杨春风)以前说过一句话:你跟我攀登,总得学会点什么。我觉得这很重要,如果你在攀登时,有能力自己去完成一些事,但还是往地上一坐就让协作帮穿鞋,一出帐篷就让协作打包,一出睡袋就让协作帮你收睡袋,一坐下来就有煮好的食物递给你,如果一直都是别人在帮你做事情,这样的攀登,哪怕你爬再多的八千,把十四座都爬完,一点成长也没有,这是没有意义的。
明年计划:完成十四座
在这儿,我要说一下明年计划。原本今年是计划七座八千的,但因为各种意外情况没有完成,幸好没有对外说过自己内心的计划。所以今年卓奥友完成后,明年想完成剩下的四个八千米雪山攀登。
我的初步设想是这样:四月计划登希夏邦马,圣山一般是在九月组织希夏邦马攀登,这次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如果去的话可能需要自己组队。第二个是洛子峰,今年到了四号营地,有夏尔巴滑坠,没有登顶。六月计划登南迦帕尔巴特,这个山去的人太少了,如果只有我一个人,会非常被动,我希望到时候能组成自己的队伍,有自己的队员、夏尔巴,自己准备路绳等所有技术装备,采取小团队开路攀登这种方式,希望有机会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式。7月计划登布洛阿特,我已经去过两次了,14年,15年,明年就是第三次了,从南迦帕尔巴特到布洛阿特,有高海拔适合,状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明年计划就是这样的,希望一切顺利吧。
我登山的心态一直还不错,觉得每次登山攀登体验才是最重要的,从来没有勉强过自己一定要登顶,包括一年有七个八千的计划时,我也只是想去做这样一种尝试,并没有太在意结果。忠于内心,不被盛名所累,虽然不会轻言放弃,但也不会不切实际的强行冲顶。
问题一:为什么把卓奥友放在第十座,众所周知,卓奥友相对于其他八千级雪山来说难度是偏小的一座,为什么以前没有去登呢?
兔子:很多人的八千米雪山攀登都会从卓奥友、珠峰开始,但是同时那也是结束。我以前没有想过要登珠峰,也没有想过要登十四座八千。我就是想用有限的资金,登几个是几个,珠峰的登山费很昂贵,一个顶两个,而且珠峰的攀登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太向往。
我登每个山都是进阶,增加难度,目标很明确,登山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挑战自己,每座山峰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座八千是马纳斯鲁,跟老杨登的,那时候什么都听老杨的,没有自己的思想,虽说登顶了,但并没有太大收获,再加上又是大家说的商业攀登。第二座是马卡鲁,就是想挑战全新的,少有人去的山,想知道登的人比较少的山是什么感受。第三个是干城章嘉,海拔更高嘛。就这样一步步登了九座。
之前的心态是想去登少有人去的山峰,一直到K2,那时候K2在我眼里就象神一样,我心里隐隐有个梦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去触碰一下,所以就把有限资金放在这些比较难山峰上。因为我想可能登个几年山,就没有钱去登其他山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才去登珠峰,至于卓奥友,其实就是为了加一吧。
不过也没觉得卓奥友会非常轻松,每个山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越登山越害怕,登了那么多山,遇到那么多事,我现在的状态就非常谨慎。无知者无畏,知道得越多,便会恐惧越多,更要谨慎。我七月份刚从八千回来,其实可以比别人晚去一个星期,少一些适应期,但我还是想可以完整的体验登山过程,我可不想在卓奥友掉链子。
问题二:每次登顶后是什么感受,登山的过程中看到同行的伙伴滑坠会不会有心理阴影?如何调整心态走出阴影?
兔子:每次登顶后没有大家想象的兴奋和激动,是比较平静的,同时也会担心如何下撤。我一般在山上呆十几二十分钟,就为拍照休息,然后就是立刻下撤。
只是有几次感受比较特别,比如干城章嘉,因为实在太辛苦了,所以登顶时失声痛哭,这种状况就这么一次,连K2都没有哭过。其次就是登迦舒布鲁姆I峰和II峰,登顶II峰的时候,拿出老饶的照片,也是失声痛哭,这是另外一种感受。然后到I峰的时候,再拿出老饶的照片留在山顶,就没有再哭,心里只是欣慰,因为我完成了心愿。
我没有眼睁睁看到队友滑坠过,只有一次,是在干城章嘉的四号营地,听说有人在山上滑坠了,当时没有恐惧,就是难过,控制不住的放声大哭,一路哭着下山。
倒是去年登布洛阿特时,发生雪崩后,真正从内心里感到恐惧,所以今年出发去安娜普尔纳前,心里是很忐忑的,包括在营地做计划和上山安排时,感觉自己的想法和心态都有些变形了。
不过这是一个过程吧,只能慢慢调整。调整的方法主要还是小心再小心,多一些预演,攀登某一个山峰前,会在心里预演一两个小时,想象各种可能遇到的状况。以前没有遭遇雪崩时,就算只是想象,也足以让我手心发凉浑身是汗,自去年真正发生后,现在想起来,那种恐惧感就更加直接了。所以就多做预演,尽量小心,在经验更充分的情况下,安排下一次攀登,只有这种方式,没有其他更好方式能摆脱恐惧。
我今年登安娜普尔纳时,也正是因为恐惧,真的挺害怕明年还要再来,所以就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又多坚持了一个多星期,最终登顶。如果我说让自己登顶的动力是恐惧,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理解。
问题3:是什么力量让你爱上了登山,一次次向8千米生命禁区探险。
兔子:总的来说,登山给了我自信,是挑战自我的方式,它还给我带来内心的荣誉感。这些是感受最深的,也是这么多年坚持登山重要原因。
有的人登山是为了自己出名,让更多人知道,花了很多精力在这上面。其实真正能记住你的就是亲人,但即便是亲人,比如我姥姥,我能记住,但对于我的孩子来说,她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对于时间长河,历史潮流来说就是昙花一现,有这样的想法之后,我就感觉到登山也许是让我生命变得有意义的一种方式。
对于我来说,有的山,我是第一个登顶的中国女性,内心还是挺骄傲的,不在乎这种骄傲有多少人知道,但对于我来说,这辈子没有白活,至少我在这个地球上留下了我的足迹,在这个稍纵即逝的世间存在过。所以之后的登山,到后来就是完成自己的目标,没有更具体的意义。也不会因为自己不是第一个就不去了,这是一个过程。到最后,十四这个数字就成为想要达到的目标而已。
问题4:六千米之后的台阶怎么上,有比慕峰更好的选择吗?
兔子:六千过后如果想爬八千,还是要有个七千的过渡,不仅是为了许可,而是让你真正了解自己。六千多的山峰AMA DAMBLA比较好,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台阶去登珠峰的话,慕峰简单一些,AMA需要享受攀登的过程,全方位感受更全面。
七千的山峰在国内还有宁金抗沙,因为天气原因登的人不多,登顶率也比较低,慕峰最普遍。国外有些七千的山峰比较适合练手,可以作为过度,另外还有象努子峰这样难一点的七千级雪山。主要是看你登山的目的,是想作为八千级的跳板,还是想体验攀登过程。
问题5:这次卓奥友的门票是13万,加上其他开支可能花费近15万,你如何解决这笔费用,有赞助商吗?还是靠自己想办法?今后有什么商业打算吗?
兔子:去年开始,凯乐石赞助我部分登山费用,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去年一年付了登山费的山,有四座没登顶,今年有两座没登顶,不象11年到14年那样比较顺利,都是一次登顶成功,所以钱都打了水漂,资金压力比较大。国内八千米山的攀登费用比国外八千要贵,卓奥友比以前其他山要贵出几万,这次报名也非常匆忙,在临时急需缴纳报名费的时候,有一帮朋友每人赞助了一万,凑了十五万,只用了两天时间,钱就凑齐了,他们的微信群叫“罗静的娘家人”。
我开始对此并不知情,这么多年我都没有拉过赞助,总想尽量以自己的能力解决资金问题,不给别人造成困扰。我想实在不行,还可以卖北京的房子,这些资金怎么也能撑完这几个山峰。但我身边的伙伴比较心疼我,不想我卖房,所以他们今年就帮我解决了今年部分攀登费用。
这些年来登山费用解决得一直很辛苦,但重要的是身边有真正帮助我关心我,为我考虑的朋友们,我确实非常感动,并不在于钱多钱少。尽管不想给身边的朋友添麻烦的,但这次实在没有办法解决,所以就接受了,非常感谢我这帮娘家人。
这两年来,我也有一点想法,在合适的时机,成立公司或是其他的,做一些和户外有关的事,以前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了登山上,现在觉得有必要要开始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