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软壳”如何发展,这种从“功能性外套”内部异化出来的内生力会不停的推动着装备向着舒适,多用途,城市化,个性化发展。在上一章分析“软壳”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皮肤风衣”的出现是必然的事件。 “皮肤风衣”的英文名称是“windbreaker”,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词汇,来自于一个美国的品牌。到底有多老,看看下图感受一下。
这个名词也是PATAGONIA最先使用在其功能性服装产品线里,作为单独的一类产品出现。这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现代“皮肤风衣”的开始。
“windbreaker”就像“软壳”一样定义了一类特殊的功能性服装: 防风,非常轻量,非常便携,轻度防水
下图是现代典型的带有帽兜的“皮肤风衣”
“windbreaker”的主要功能就是防风,这其实和最先的“冲锋衣”的主要功能类似,是“jacket”最重要的和最基础的功能。通过对比以上的两张不同时期的“windbreaker”你会发现,现代“windbreaker”和原始的“windbreaker”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现代“皮肤风衣”得以广泛应用得益于其功能特点,而其功能特点来自于材料科技的进步。
400T超高密度面料
1. 防风
2. 非常轻量
3. 非常便携
4. 轻度防水
这4个功能特点的基础就是:超细超高密度聚脂纤维!
这种面料的成熟和应用推动了“皮肤风衣”的极度轻量和极度便携,最早的PATAGONIA的皮肤风衣也只有100克,和动辄几百克的“软壳”和“硬壳”相比无疑具有极大的便携性和城市用途。
同时超高密度的面料(就是通常我们见到的T数)除了可以提高防风效果,也能阻挡轻度的雨水,再配合现在高效的DWR防泼水处理,这种面料在城市和休闲户外的用途极为广泛。而且超高密度面料不仅在户外服装领域,在睡袋,帐篷领域也逐渐成为主流面料。
这种材料也开始渗透进“软壳”和“硬壳”,尤其是后者,在不断细化的产品分类过程中,“硬壳”的定义和用途会越来越模糊。“皮肤风衣”的功能性会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得以强化,而到那个时候“皮肤风衣”和“硬壳”的界限可能只在于一些关键指标的数值上的差异。
“皮肤风衣”的用途是在相对温和的户外或者城市环境。虽然叫“皮肤风衣”但是它的穿法并不是贴着皮肤,而是在内衣的外层(见图三的穿法),这相当于“软壳”的穿着方式。可以想象未来“皮肤风衣”的发展必然在这一层不断的演化,通过材料科技的进步越来越轻和越来越小,而DWR技术的进步会使得“皮肤风衣”能抵挡更大的雨水,而接缝处的防水处理即使不用压胶处理相信在不久之后也会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在可见的未来“皮肤风衣”会成为拥有高度透气性的羽量级的功能外套,甚至会取代软壳和硬壳成为我们出门背包里必备的基础装备。可能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现在已经有不少爱好者不再携带坚固的硬壳去户外,那为什么皮肤风衣不会取代软壳成为我们背包里的EDC装备呢?
打包的“皮肤风衣”的大小对比
当“功能性服装”的发展趋势和材料科技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必然会诞生新的装备品类,这是近百年来户外装备发展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