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三层穿衣法,也适合滑雪吗?

服装 7年前
终于等来雪季,

你的雪服选对了吗?

雪服没有雪板那样严格的分类标准,

但不同风格的搭配依然有规律可循。

今天,我们将详细解读双板雪服。

道 内

道内(Frontside)通常指机压雪道,且雪面相对平整,也泛指由雪场负责管理维护的内部场地,可又分为On Piste、All-mountain Frontside、Park & Pipe。

道内滑雪因为活动范围小、天气情况通常可以预测,因此内层和中间层有相对固定搭配。

内层

排汗衣/压缩衣。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大众滑雪爱好者,近年对于内层的重视度都得到了提升。再不会选择纯棉面料的内层,而是考虑速干排汗,透气性好,进一步带有压缩功能的排汗衣。建议中领或中高领,这样能和护脸配合为脖颈部位保暖。

中间层

上身护甲或护背,下身护膝。在雪场,护甲或者护背是当别人撞到你时的安全保障,因此强烈建议作为重点配置。同时护甲作为中间层,也会起到一定的抗风保暖的效果,为了和内层排汗效果配合,护甲内衬建议采用速干排汗、可拆卸、易清洗的材质。护膝建议选择具有辅助支撑作用的功能护膝,目的是固定髌骨,辅助保护侧副韧带和十字韧带。

外层

可兼容头盔的帽兜是必须品,因此外层帽兜要能够兼容头盔,不会干涉雪镜,阻挡视线,还能维持头盔的通风通道,保持头部的干爽舒适。

On Piste

很多人喜欢在平整雪道上Carving,此类型雪服搭配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但雪服要表现出干练和严谨,因此通常会选择中短款比较贴身的雪服,为了保持运动灵活,面料要带有四向弹力。温暖的初春,最合适的就是一套软壳,感觉稍冷时可以加一件羽绒马甲,严冬就选择成套的夹棉雪服,最冷时也不过再加一件马甲。对于雪裤内侧裤脚防割裂保护,是对追求高立刃卡宾玩家最贴心设计。

All-mountain Frontside

全山刷道,可以和On Piste风格保持一致,也可以选择中长款的,稍微宽松一点的雪服,表现出随性的一面,也有利于在蘑菇间蹦跳时的方便。天气暖和,一般选择单层防风透气的雪服,防水面料最有优势,严冬就选择夹棉的雪服。

Park & Pipe

自由式的风格,可以和单板自由式混用雪服。当然,也有专门双板自由式雪服可供选择,其特点是长款松垮的Hip-pop风格更加明显。在滑雪公园,中间层还要再加上一件护臀,保护尾椎和大腿两侧。

道 外

道外(Backside)也叫做全地形,指雪道之外的自然地形,包括各种沟壑、树林、野蘑菇等,可分为Freeride/Powder和All-mountain Backside。

道外滑雪,内层需要保持干爽,中间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保暖,护膝还是必需品。

内层

排汗衣可以采用加绒的加厚保暖款式。

中间层

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羽绒或者抓绒。材质选择轻质能够充分压缩的,可以方便收纳。

外层

根据活动幅度,雪服通常会选择中长款较为宽松的款式,保暖交给中间层,外层可以选择防风防水的硬壳。很多人道外不喜欢戴头盔,领口部分的密封性就更为重要,帽兜要能支撑有型,不阻碍视线。虽然活动范围不会很大,但是背一个20L左右的背包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reeride/Powder

粉雪最需考量的是雪服的防水和密闭方式。好的防水和排汗效果可以保持身体干爽舒适,密闭方式可以保证不让雪钻进雪鞋和腰部,甚至袖口和领口里。因此要选择保暖、透气、防水的材质,雪裤带有高腰背带,并且能和上身雪裙连接成一体的成套中长款雪服。深粉里面护脸有时会变成累赘,因此中间层建议带有护脖的高领,可以保暖并防止进雪。

All-mountain Backside

国内没有特别好条件的粉雪,因此全山复杂的综合道外雪况,软硬雪的变换,树林和野蘑菇就成了大众高手追求的乐园。由于情况复杂,建议中间层穿上护甲,特别是要注意胸部肋部和肩部的碰撞防护。雪服也可以向Frontside看齐,注意雪裤裤脚的雪裙要保持扣紧,齐腰深的软雪虽然不常见,但没过小腿的树坑还是很多,因此雪鞋鞋口要防止进雪。防刮耐磨不显脏的雪服材料也会更有利于道外。

登山滑雪

登山滑雪(Touring),活动范围大、天气情况变化多,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安全保障更要依靠经验和装备的丰富性。根据攀登量不同,可分为FreerideTouring、AdventureTouring、EnduranceTouring。

内层

排汗衣可以采用加绒的加厚保暖款。

中间层

根据实际攀登的需要选择羽绒或抓绒,攀登量较少的时候,直接使用软壳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外层

最为复杂的配置在于外层。对于攀登<50%,无需攀岩攀冰的AT,或者竞技比赛来说,攀登时一件修身的软壳比较合理,下滑可以采用夹棉的雪服或者硬壳。对于需要攀冰攀岩,并且要应对恶劣的气候变化时,外层应考虑耐磨的硬壳,或羽绒硬壳。雪裤和背包,要根据实际攀登需要进行选择,有时专业的登山装备搭配,反而比滑雪装备搭配更加合理。

Freeride Touring

追求粉雪,只做少量攀登,可以参照Freeride/Powder的配置。Backcountry的粉雪情况复杂,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雪崩背包。

Adventure Touring

50%以内的攀登,或者在场地参加比赛。攀登时根据天气情况,外层和中间层统一采用修身软壳,可以保证活动灵活,体现精简干练,对于场地比赛要追求效率,软壳也能起到一定的抗风作用,防寒可以用羽绒内胆作为临时应急的中间层。道外滑行,下滑时可以增加一件抗风的中款雪服,可以参照All-mountain Backside的配置,防刮耐磨抗风的硬壳是个好选择。背包可以考虑30L左右,携带更多的水和能量补充,以及需要更换的羽绒中间层。

Endurance Touring

耐力攀登,50%以上的攀登,涉及到攀岩和攀冰线路。更多的装备是为了登山考虑,此时建议选择专业的登山装备搭配,保暖考虑单独的羽绒外层。同时还要考虑攀登时带防护头盔的问题,外层帽兜的头盔兼容性要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