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轻量化 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装备综合 7年前
随着超轻观念的不断传播,同时在驴友中也慢慢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超轻习惯,产生了一些惨痛的教训。超轻出行很有吸引力,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总的来说这些不良方式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那就是减少装备的数量和降低装备性能。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装备或食物离身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出发和冲顶的时候,远距离探路的时候也是如此。人自身的状态和天气的多变都是必须要考虑进去,不注意这些很可能发生致命危险。前几年的那一次灵山山难的直接原因就是背包离身,导致两个人被活活冻死。在可能回来的半路上埋藏食品或部分装备也不是一件很明智的事儿,即使有GPS定位也不一定安全,特别是在下雪后环境会变得几乎无法辨认,再说食物也有被野生动物发现的可能。还有一种情况要警惕,有驴友会雇佣当地马匹来驼运行李,这事儿其实并没有百分百的安全。一方面是你自己可能会出状况而找不到队伍,另一方面服务方也不一定绝对靠谱。

总之,装备和食物一定不要离身。就算觉得重,也不要远离你最必需的装备。

人到哪儿,包到哪儿,这样最安全

二、对超轻装备要求低

这是平常驴友们出现率最高的一个问题,需要百分百警惕!大家对于超轻装备的期待基本不高,大多数不期待超轻装备能有什么可靠的功能,造成超轻爱好者大量使用功能十分不可靠的装备。

一身两百多克的防水服用于极端环境不是不可能

有可靠防水性能的冲锋衣重量本身挺大,只要不是山寨产品,重量和性能往往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为了超轻,有些人会选择防水性能并不好的某些轻量化品种,甚至是非防水品种,只是由于重量轻而乐于用它们。防寒服和睡袋的情况有些类似,通常也遵循重量和性能成正比的这个原则,再贵的睡袋只要充绒量不够也是白搭,这方面和商品价格没有绝对关系。在北方冬季的山里,千万不能期待用充绒量在800克以下的睡袋,尤其当羽绒质量不够优秀时,深夜一定会受冻。而在偏远的四川、云南或西藏等地还好,只要不是特别高海拔地带,这样充绒数量级的睡袋则是可以考虑的。

超过一周装载能力的背包本身可以只有一百多克

另外,没有足够支撑能力的轻型登山鞋走危险线路也会出现麻烦,而也不能为了减重而轻视鞋子的防水性能,鞋子的防水性是保障户外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附加全雪套会在防水方面更安全一些。冰爪的选择也一定要足够强悍,普通的四爪和六爪简易冰爪不适合走过于复杂的冰雪线路,全铝合金的爪子不是不能用,但很容易磨损,每次出行前都要检查维护,这方面我有过不少亲身体验。

三、 能不带就不带

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心态。你可能会说吃冷食一顿两顿没啥关系,炉具就算了吧;你可能会说天气预报这几天没雨,雨伞或雨衣就不用了吧;你可能会说身体很好,根本不用带药品;你可能会说,这大夏天不会有那么多积雪吧,冰爪太重就不带了吧;你可能会说东西够多了,还带什么备份... 总之,能不带就不带。但当危险来临时,根本就没有一点补救的机会!

至少带够独立生存的

四 、能少带就少带

前一条讲的是装备种类,这里说的则是装备数量。曾经有登山老驴在一次攀登中虽然携带了一定数量的保护点设置装备,由于考虑这类装备重量大而没有带够,最终导致在下降途中坠崖丧命,让人非常痛惜。食品数量携带不足导致挨饿的事儿也不仅仅可以只当做一个笑话来听,而只携带能量棒的做法我就不多说了。在没有充足水源的地区必须携带足够的清洁水,沙漠等环境下穿越尤其如此。除了冬季,北方的山上很多地方也会找不到水,这些事关身家性命的一定要牢记。

再轻的装备也要有足够安全保障

五 、依赖同伴的装备

这是一个看起来无关痛痒其实十分危险的习惯!不轻多说帐篷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负担,所以很多人在结伴出行前都想着和他人共享一个帐篷。其实也可以和同伴共用一个帐篷,但自己的包内一定要有一个独立的帐篷,在天气、地形、心情和意外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个独立帐篷有时能救命。户外地形的影响很大,有些时候根本就找不到可以适合两个人凑合睡一晚上的那一小块平地!

重量只有一百多克的帐篷同样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其他的装备也一样,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在没有同伴的装备支持下也能够独立生存。谁也不能保证在户外不发生意外,特别是在那些无人地带,如果一个人受伤或发生其他意外,两个人不得不分开时,那独立的全套装备是何等的重要啊!其他装备的可靠性问题五花八门。为了超轻造成的头灯亮度不够完全可能会发生在著名的品牌上;对超轻碳纤维手杖的品质你也要警惕并谨慎选择。不论用何种超轻装备,超轻装备的性能本身不能因为重量轻而明显损失性能,你可能会说在用的时候小心点就是了,但是,你真的能做到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