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野》《户外探险》及《户外》的评价 [组图]

业界 16年前

  欢迎大家拍板砖、扔臭鸡蛋、砸西红柿(老龙比较喜欢吃西红柿)

  很久没有指手画脚圈内的事了,今儿冒把傻气,点评一下国内几家户外类期刊,也希望大家说说你们对于一下这几本杂志的看法。

  《山野》 ,中国最早的户外杂志,我2000年开始玩户外,看资料主要是上网,2002年才开始看《山野》,当时10元一本,我附近只有三夫店买,那时候三夫店也就是一间屋子。现在翻看《山野》过刊,我还是最喜欢05年之前的,虽然以登山主题为主,但是当时的《山野》视野比较开阔,个人体验类、户外技术类、装备类,甚至还发了些潜水类的文章。当时的图片也非常有震撼力,尤其是04年2月刊的封面,我认为算是至今为止,中国户外类杂志里最佳封面。

  05年以后,《山野》上多了一些关于户外圈问题以及行业现状的分析性文章,虽然有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但也在理论上占据了一定的高度。

  06年以后的《山野》,每次只是在户外店里翻一翻,无法提起我购买的兴趣了,内容质量下降,即使到了现在《山野》的水平也是呈下降势态,尤其是在《户外探险》和《户外outside》崛起的今天。

  根据比特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T 比特(000621)】2001年年度报告,显示当时该公司为《山野》的投资方,中国登协作为主办方。至今为止,《山野》一直是由投资方来进行运作管理的,无法肯定现在的投资方是否还是ST 比特。以《山野》现在的采编水准来看,投资方在《山野》的投入力量不是很大,至于《山野》将来的发展,我不看好,除非投资方加大力度,或者换个boss,重新注入资金人力,东山再起。

  《山野》现在最值钱的就是这块老字号招牌。

  《户外探险》 ,02年创刊,当时是电脑爱好者杂志旗下分出来的一拨人,现在主办方是新疆人民出版社,投资方不太清楚。《户外探险》刚创刊的时候,就像一个刚刚姗姗学步的孩子,总体来说还制作上还是比较幼拙,但是凭借着编辑团队的热情,硬是挺到了展翅飞翔。

  《户外探险》内容以户外活动、自助旅行和登山探险三部分为主,偏向于户外休闲,而不像《山野》相对更注重专业性。所以,它的风格更加大众化,能为更多的读者接受。因为大众化也就流失了一部分小众人群,杂志的内容对于这群人来说,已经过于初级,没有指导性和刺激性。我至今为止只是买了2本《户外探险》,还是07年的。

  07年以来,《户外探险》的确有些亮色,尤其是《户外探险》开始推介班夫山地文化节,我买的这两期都和这个题材有关系。这是《户外探险》真正的独家资讯。现在《户外探险》打造的户外金犀牛奖项,已经小有气候,如果《户外探险》能和班夫山地节组委会进一步合作,它的品牌优势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但是,现在《户外探险》有一个发展的软肋,就是主办方和投资方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国大陆很多纸媒发展中常常发作的病灶,虽然这是新闻出版体制种下的因,但是苦果往往都是当事者来承担,而且经常以传媒的发展前景为代价的。

  《户外outside》 ,2006年10月创刊,是体坛周报集团和美国outside的版权合作的产物。Outside杂志,1978年在美国创刊,月发行200万,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户外类杂志。

  相对于《山野》和《户外探险》的艰辛成长,《户外outside》可谓衔着银勺子出生,背后有体坛周报的强大支持,加上50%左右的outside杂志的稿件,在稿件内容、图片、版式方面都超出了《山野》、《户外探险》的现有水平。《户外》外稿的确能给我们这些户外爱好者开阔眼界,了解门外的户外,但是,大量的外稿,让人有种距离感。比如,装备的介绍以美国市场为主,对于读者来说,也就是看个新鲜,没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有几个牛人能够飞到美国按图索骥地点装备呢,用ebay淘美国货的主也是少之又少的。所以,《户外》现在有个本土化的问题。

  当然,伴生着版权合作,我想体坛周报集团还会面临一个《户外》经营前景的问题。现如今,海外的默多克们是看好了中国大陆这块最后的大蛋糕,开始疯狂抢摊,因为政府对于传媒的强势管理,市场的非全面放开,迫使默多克们只好走版权合作的曲线,如,《ELLE世界时装之苑》与ELLE,《时尚》与美国赫斯特集团合作,《瑞丽》与日本《主妇之友》合作、《时尚》旗下的多本杂志《时尚旅游》与NG的taveller,《华夏地理》与NG,《男人装》与英国FHM志合作。还有更多的海外媒体跃跃欲试,比如英国的老牌城市杂志TIMEOUT马上就要和腾讯联合出中文版。默多克们不是活雷锋,他们进入中国也不是像十八世纪的传教士,到中国为了转播自由与博爱,他们关注的是真金白银的市场。随着WTO的各项承诺的落实,政府对于海外传媒进入大陆市场的政策性限制将越来越少。据报道,美国已致信中国商务部官员,警告中国“应认真考虑放宽对国外媒体进入中国经营的限制”,并暗示将会要求世界贸易组织(WTO)介入干预。2007年11月12日,美国曾致信WTO,质疑中国媒体扮演“运动员”和“裁判”的双重角色,对国外媒体在中国的经营限制表示不满。说白了,当这些默多克们的政策束缚解除了,中国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也就无足轻重了,默多克们将会收回版权,自己出中文版,自己独家获利。反正已经知道中国的水深水浅了,干嘛还要和你分银子?大陆合作者苦心培育出来的读者和认知都全水到渠成地归了当时挖渠的默多克们了。这个问题,对于体坛周报集团,不得不考虑,当然这是瞿老大考虑的问题,非我等驴子牵肠挂肚的。

  《户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国内稿件的题材问题,因为《户外》编辑部的主力是由《户外探险》的一部分主力分离出去的,所以在选题上两家经常会出现内容相似,风格接近的尴尬问题。举几个例子:

  《户外探险》07年1期威廉·林赛的关于长城的《长城故事》,《户外》08年1期威廉·林赛的《史海钩“城”》,从整体上来说,两文内容有很强的相似性。作为读者,我是看了一下《户外》上的长城的老照片而在,根本就没有细心读下去。

  《户外探险》08年1期《俄罗斯漂流者幸存记》与《户外》07年11期《致命的漂流》都是讲述俄罗斯漂流者搜救过程的文章,讲述人不同而已,角度一致,都是倾向于批评俄罗斯漂流者鲁莽行事。双方都使用了地图,而且都是google earth截图。

  《户外探险》07年12期的《探险法国阿尔卑斯》与户外07年11期的《法兰西,左岸右岸》明显均为法国旅游局的宣传类稿件,虽然是旅游局的宣传稿件,也可以根据各自的杂志风格,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法国的地理人文景观,但是双方都制作得过于轻松,以至于我看到两家相似时,一笑而过。对于读者来说,就会考虑我花将近20元买值不值了。

  冬季是滑雪季,于是无论是《户外》还是《户外探险》,不少版面都是关于雪场和滑雪装备的内容,这种内容撞车,只会让读者非此即彼,而不是看哪个都有购买冲动了。而且像《时尚旅游》、《ski滑雪》等其他一些旅游类杂志也会凑热闹,一窝蜂出滑雪季专题,肯定哭的不只一家。

  说了半天,对于《户外》说的最多,因为我看好这本杂志的未来发展。将来各家的真实发展情况,还要需要驴子们来决定的。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也想知道大家对于这三本杂志的看法,毕竟我的就是一家之言,千千万万个驴子们的看法,才真正有代表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