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冰镐奖聊聊中国登山界现状及所受影响

登山 14年前

  前一阵,有2个朋友不约而同地问:

  “你看今年去年哪个国内的攀登,能送去参加亚洲金冰镐奖?”

  “没一个攀登有资格入围。”

  “领导要让选几个去韩国参赛啊...”

  “啊,韩国人这么讲民族性、讲国家面子,国内攀登虽有进步,但这几年不说跟欧美比较、就是跟日韩比也是最高的攀登作品差太多,拿这些个去参加比赛简直是搞笑。韩国人敏感,心理笑话说中国攀登水平低但脸皮厚还来参赛......不小心,我们就被这么“被代表”了。”

  “自己玩水平烂点一点都没啥,但这么还不知天高地厚,那就丢脸到国外了。而且还是很多中国青年看不惯的韩国,嘿嘿......”

  注:亚洲金冰镐奖,为亚洲攀登界的最高荣誉奖。而金冰镐则为全球性的奖,是攀登界的奥斯卡、最高荣誉,颁发给亚洲、全球最具备探险和创新精神的攀登事迹。

  中国攀登的现实

  有一种观点相当流行:“拿中国攀登(攀岩登山等)和新西兰、瑞士、美国、法国等传统阿尔卑斯强国去比是没有意义的,国情、传统文化本不同,而且中国攀登现在进步很大……”不管怎样,这些观点隐晦地承认了一个事实:中国攀登比它们这些国家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日前,有朋友问,你说我们公司赞助的攀登,能否去参加韩国那亚洲金冰镐奖评选呢?我笑谈:国内技术能力有提高,但参加这个就算了吧,自己玩水平低点没关系,但拿去参赛,那不是义和团学了几招非得要和人家去比武。有敏感的国青岂非要骂人了?出去不就“代表”中国大陆人了嘛......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哈萨克三国是平均水平及高端成绩最突出的国家。而伊朗、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的高山区域有能力的人很多,比如夏尔巴、西藏藏队成员、罕萨人等,但他们在国际攀登界的“地位”并不算很高,在亚洲也仅属于第2梯队。当然也有人会说“是你说不高就不高吧?”“这是西方的门槛、这是傲慢与偏见吧?”“看我们的藏队是世界上第一支以团队形式完成8000米的队伍!”“这些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实际上,的确8000米攀登尤其14座8000米,是比7+2一类的更具有探险、技术和能力的含义,更应受到尊重。但在所谓“国际攀登界”,真正精神核心、所受推崇的是一种人类探险的创新,如对于一个6000米山峰的技术新线路的开拓。阿尔卑斯式的攀登、创新的攀登,是攀登界的时尚与推崇。被更多人认为是一种自由攀登的精神之隧。而夏尔巴等为生活生存的努力更局限在工匠型的体力付出。

  亚洲攀登界最高荣誉是亚洲金冰镐奖,迄今,日本、韩国、哈萨克的攀登者基本包揽了每届荣誉甚至也包揽了入围。2008年,第三届亚洲金冰镐奖提名5个技术型攀登,韩国攀登3个,日本攀登1个,哈萨克攀登1个。最终,来自日本的文隆村、贵介佐藤等三人获得第三届亚洲金冰镐奖。这三个30岁左右的男子,凭借印度卡兰卡峰(6931米)的攀登还获得美国“金岩钉奖”。第二届亚洲金冰镐奖获得者为韩国,第一届为哈萨克的天才Denis Urubko 和Serguey Samoilov。

  中国攀登者,如果哪一天能入围该候选单,都是相当的历史突破。更不用说,全球性的素有“登山界的奥斯卡奖”之称的金冰镐奖(“Piolet d`Or”)了。

  在人种、文化等方面,东亚三国是相当接近的,而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日韩已相当接近,更比哈萨克要富裕的多。中国山岳资源,更可谓世界第一大国,但为什么中国攀登,无论是群众型的普及(平均)能力,还是高手的数量与能力,攀登作品的数量和创造力,都要落后很多?

  如攀岩领域,日本有平山(Yuji Hirayama),小山田(Dai Koyamada),韩国有高美顺,这个前韩国及亚洲冠军,现在竟然已经完成六座8000米高峰,包括在2008年登顶K2。高美顺,其实许多中国攀登者尤其是攀岩者并不陌生,她前些年到中国参加比赛、去双桥沟攀冰等,谁会惊奇身边看起来的普通攀岩女孩渐渐成为8000米的女子强人?2007年,韩国Sim Kwang Sik、Kang Yongsun以及Joo MinSu在从西壁线路登顶巴基斯坦Mount Garmush峰(6244米)。

  而日本历史和现实中存在许多阿式攀登者,象植村直己、山野井泰史(平山攀岩的入门老师)、竹内弘高、山田升等等。而2006年登顶K2的23岁小松由佳(Yuka Komatsu),也曾在中国攀过四姑娘三峰等雪山,被中国攀登者认为体力、速度、技术和经验非常平常等等,但谁能想到她就登顶K2?2007年3月,日本人Masatoshi在阿拉斯加SOLO冬季首登完成福拉克山的东南山脊。文隆村、贵介佐藤等还完成麦金利山的一条高难线路等。这些号称日本的阿尔卑斯新生一代。

查看全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