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首支先锋队入虹口无人区进行旅游景点考察

户外 14年前


手脚并用艰难攀过钢索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两天艰苦卓绝的穿越……

  10月17日和18日,一支17人的科学考察队,从都江堰市虹口乡联合村徒步穿越虹口自然保护区无人区,进入虹口白沙河堰塞湖湖区。这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进入虹口堰塞湖区域进行旅游线路和景点考察的先锋队。

  险象环生,惊心动魄,这段旅程让队员们刻骨铭心……

  他们冒险探得的景点,将作为灾后重建重点项目,成为成都重要的山地旅游基地。

  柴刀开路 披荆斩棘 小黑狗当编外队员

  眼前连一条羊肠小道都没有,路在哪里?贾正贵指着一个藤蔓 缠绕的灌木丛说:“你们从这里爬上去。”

  17日早上8时许,虹口乡政府门口,记者遇到了虹口乡深溪村村支书贾正贵。这个面色黝黑,身材健硕的汉子,在汶川大地震后,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白沙河堰塞湖区域。“你们这一身就想上堰塞湖?”他笑着打量记者的一身行头,“快去买深筒的军胶鞋,长筒袜子换上。穿你们这登山鞋上堰塞湖,要把你们走瓜!”听从这位“土专家”的告诫,队员们连忙购置行头,把长及腿肚的布袜结结实实绑在了脚上。

  当日9时半,考察队的17名成员集结完毕:两名虹口乡政府干部,3名专业探险队员,8名向导,4名记者。考察队一位编外成员,它是一条浑身漆黑,身材健壮的猎狗,大家都叫它“小黑”。

  联合村的蒋刚斌个子不高,黝黑而精瘦,人称“蒋二哥”,地震后不下20次前往堰塞湖。这次,他腰挎一把雪亮的柴刀,背上背着一圈攀岩用的保险绳,是我们的开路先锋。吴健、许浪、周晓霞等3位“驴友”酷爱户外探险。周晓霞还是考察队唯一的女队员。来自联合村2组的村民刘华富自小在堰塞湖一带的高山峡谷中打猎、采药,如今已经56岁但身板硬朗,背着几十斤行李,跋山涉水不输年轻人。虹口乡政府的干部蒋劲和代寒冰是我们理所当然的领队。

  白沙河在谷底怒吼着,通向堰塞湖的路在白沙河峡谷的悬崖峭壁间艰难延伸,一台挖土机和一台凿岩机在修路工地的尽头轰鸣着。在挖掘机旁边,贾正贵为大家送行。“兄弟们,你们上堰塞湖沿着河谷走,路虽然不好走,但走得快的话,六七个小时就可以到(堰塞湖)了。”

  队员们倒吸了一口冷气,但最关键的是,眼前连一条羊肠小道都没有,路在哪里?贾正贵指着挖掘机挖斗前面的一个藤蔓缠绕着的灌木丛对“蒋二哥”说:“你们从这里爬上去。”“蒋二哥”从腰间取下柴刀,左右开弓,砍断几根藤蔓,从“洞口”钻了过去。大伙儿尾随着“蒋二哥”沿着近50度的陡坡往上爬,地上的枯枝败叶踩上去松软而湿滑,一不小心便会摔跤,树枝和藤蔓 在衣服上划得“吱吱”响……几十步路后,大伙儿开始气喘吁吁。我们迎来了堰塞湖考察之旅最艰苦路段。多亏了这把柴刀,它在我们探险考察的路上屡立战功。

  穿着短裤 拽着粗绳 咬紧牙关涉过寒冷白沙河

  “大家注意啊,别掉进下面的湖里!”前面开路的“蒋二哥”大喊一声。我们这才惊恐地发现,我们攀爬经过的树枝很多就悬在湖面上,低头就可以看到下面深不可测的湖水!

  汶川大地震在白沙河上游形成了众多堰塞湖,其中枷担湾、窑子沟和关门山三个堰塞湖面积较大。在上世纪,白沙河河谷的悬崖峭壁间曾经有一条护林道路和简易栈道。地震后,山体垮塌和泥石流更让残余的道路和栈道踪迹难寻了。考察队此行的目的就是探路、探险的,寻找线路上原有的景点,发现地震留下的新景点。

  抓着树枝和藤蔓,我们手脚并用在密林中穿行了大约30分钟,一个泥石流形成的碎石带出现在眼前,脸盆大小的碎石根基不稳,很多石头一踩便会滚落。碎石带最下面是一个泥石流堵塞形成的无名堰塞湖。

  下到距离湖面大约两米的地方,我们攀着密林中的树枝,围着湖面前行。“大家注意啊,别掉进下面的湖里!”前面开路的“蒋二哥”大喊一声。我们这才惊恐地发现,我们攀爬过的树枝很多就悬在湖面上,低头就可以看到下面深不可测的湖水!心提到了嗓子眼,手紧紧抱住这些救命树枝,我们终于下到了湖边的坝上。

  没来得及喘口气,又一道险关出现了。白沙河汹涌的激流咆哮着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抬了根脸盆大小的枯树试图搭一个独木桥过河,但枯树太短,刚放进水中转眼便被波涛卷走。“不行,得靠保险绳涉水过河!”考察队中,有一名向导是退役特警,精干的小伙子杵着一根木棒涉到对面的河坝,将绳子固定在一个大石头上,几名壮汉拽住绳子的另一端。一条游动的生命之桥搭了起来,其他队员们脱掉长裤穿着短裤逐一拽着绳子趟进了水中。来自大山的河水冰凉刺骨,刚走几步便感觉腿脚麻木。寒冷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你要在此时咬紧牙关,抓紧绳子,走稳每一步,否则就会在河中摔倒,甚至被大水冲走。

  几次涉水强渡后,考察队员在河谷陡峭的岩石上找到了一段上世纪护林人员留下的栈道,绝大部分已经垮塌,相比在冰冷的河水中强渡,在悬崖边攀爬已经算坦途了。

  经过一段护林栈道后,我们重新回到了河滩上,又一道宽约20米的险滩横在前面。向导们用携带的锯子锯断枯树,将一树干扛到河边,搭在河中的石头上,连成了一座独木桥。

  虽然惊险连连,但白沙河两边的险峻的高山峡谷,五彩斑斓的秋叶和啾啾鸟鸣还是让队员们恍若置身世外桃源。“这里的栈道很有特色,以后可以修复作为探险者进山的道路;河边可以修建一座简易的码头,让游客体验涉水的刺激和惊险;这一块平地可作为宿营地……”作为堰塞湖片区旅游探路先锋,考察队员们每一个都在为沿途的旅游“规划”着。

  攀住铁索 学习红军 艰难闯过激流险滩

  “好吧,我们今天向飞夺泸定桥的红军们学习,来一次飞夺白沙河!”大家互相鼓着劲,小心翼翼走上了铁索。

  “前面的铁索桥垮了,我们过不去了!”17日下午2时许,考察队员沿河谷前行,突然间,打前站的几名队员折了回来。原来前方有一座护林队修建的铁索桥横跨河面,但大地震后,整个桥身、桥面被山上垮下来的巨石毁坏,只剩下4根铁索还松松垮垮地悬在5米多宽的激流上。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已经走了近5个小时,再回头在悬崖中重新找路已来不及,搭桥又没能找到足够粗的树。铁索下面,波涛撞击在河中的巨石上,激起巨大的白浪。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从这里过去,否则考察活动就半途而废了。”所有考察队员望着河面绞尽脑汁。“蒋二哥”双手抓住一根较高铁索,一只脚小心翼翼踩了踩另一根悬得较低的铁索。他想知道,这些铁索现在还能否承受住一个成人的重量。

  “蒋二哥”加大了踩踏的力度,又将另一只脚搭在了铁索上,铁索剧烈地晃荡着,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蒋二哥”继续往前走,一步步靠近了河对岸。他还故意摇晃了几下铁索:“嘿,这些铁索还很结实,大家走钢丝过来吧。”又一名胆大的向导走过铁索,与“蒋二哥”一起用保险绳将铁索拉住,试图减小铁索的摆动幅度。

  “好吧,我们今天向飞夺泸定桥的红军们学习,来一次飞夺白沙河!”大家互相鼓着劲,小心翼翼走上了铁索。铁索像秋千一样晃动着,队员们在铁索上一寸寸移动着。“脚踩稳,手抓紧!”当一个队员的脚踩上铁索,岸上所有人都看着他,大声提醒着,直到他安全抵达对岸。

  “终于过河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所有队员都从铁索上过了河,一切平安,大家在河滩上欢呼着,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福。“蒋二哥”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峰说,目的地白沙河上最大的堰塞湖枷担湾堰塞湖就在这座山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