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难搜救遭遇尴尬 “贴钱搜救”阻碍救援

户外 15年前

  透视高山上的死亡黑洞(上)——四川山难搜救遭遇尴尬

  山在哪里,诱惑就在哪里,死亡的黑洞也在哪里。这是在四川登山界流传颇广的一句话。

  多起山难固然与登山活动的高风险性有关,但高山搜救体系的不完善,也让搜救工作束手束脚。在记者多日的调查中,不少搜救队员都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高山搜救费用无人支付,或多或少有碍于搜救行动的进行。对于山峰资源十分丰富的四川来说,建立完善的高山救援体系,刻不容缓。

  尴尬失踪方不给钱我们也不好意思要

  蒋俊所在的省登山协会山地救援队大约有20人(不包含地市救援队),除了登山协会的登山教练外,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登山爱好者。每逢山难,省登山协会将会通知他们,组成一支搜救队伍,前往事发地搜寻遇难者。然而,每出动一次,产生的花费由谁来支付,却成了一个问题。

  “出去搜救一次,搜救队最少要花两万元。”蒋俊说,他基本上每年都会参与山难搜救活动,自己因此垫付了数千元的费用。每一个出行的细枝末节都会和钱扯上关系:租车、油费要花钱,食宿要花钱,请当地民工和马工参与搜救要花钱,用卫星电话要花钱,购置登山装备和装备磨损要花钱……

  在他历经的数次救援中,被搜救方,主要是国内的登山团队,很少为这笔搜救费用买单,最后,要么搜救队成员自己垫钱,要么登山协会出钱。尽管他参与搜救的目的是为了救人,而非拿钱,但“饿着肚皮做善事”也让他多少有些尴尬。“被搜救者很少有对搜救付费的意识。我们看到他们出了事,心情悲痛,也不好意思去要钱。”蒋俊说。

  经常和蒋俊一起参与山地搜救的蓝阳也有类似经历。2005年11月,3名来自德阳的驴友在康定田海子山失踪,蓝阳和另外数十名专业救援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救援。搜救行动持续了近10天,产生了大量费用,但没有人为这笔费用买单。最后,各个搜救组织和户外运动俱乐部自行承担了这笔费用。

  贴钱救援受人道主义和责任感驱使

  按照国际惯例,所有由搜救产生的费用,将由搜救活动的提出者,也就是被搜救者及其家属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并非如此。

  省登山协会秘书长林黎说,在接到搜救指令后,省登山协会的救援队将会立即募集人手,赶往事发现场搜救。“首先考虑的是救命问题。我们总不能问,有没有钱拿?难道没钱就不去了?”

  在这种有可能自己贴钱的搜救工作中,支撑搜救队员不断向前的动力来自于精神层面,人道主义和责任感驱使着他们自发前往。几年前,一名登山队员被困成都第一峰苗基岭。消息传出后,短短时间内就来了20

  多名专业救援人员。而这些救援者,都是无偿和自发的。搜救队员蒋俊,甚至在母亲病重时放弃在医院看护,前往甘孜州人中峰搜寻失踪的匈牙利登山者。让人感到难过的是,他在茫茫的雪山从事着有可能倒贴钱的搜救行动,回成都后却因为母亲要更换心脏起搏器,不得不向亲友借了数万元的医疗费。

  省登山协会会给参与搜救的队员一定的补助,但这笔费用甚至不够他们在当地的花费。林黎举例说,假如我们每天给队员200元的高山补助,如果花费超出这个数了,就要自己贴钱。如果这批拥有专业登山知识的人用救援的时间和精力去带团登山的话,收入将是这笔补助的数倍。

  制度缺乏救人后说钱不是件容易事

  精神上的激励虽然能让部分救援队员积极参与搜救,但制度的缺乏却让这批救援人员的利益可能会遭受损害。

  事实上,每次搜救活动完成后,参与搜救的人员会与被搜救者家属协商搜救费问题,但结果却并不是很理想。家属有时会象征性地支付给搜救队一些钱,有时却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毕竟动辄数以万计的搜救费不是一个小数目。

  “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规定,被搜救者及其家属应该为搜救费用买单。拿不到钱,也只有算了,自己摊了吧。”林黎说。

  四姑娘山管理局:从没要过一分钱

  同样为救援活动买单的,除了专业搜救人员外,还有政府。11月4日,暂停对失踪俄罗斯游客的搜救活动,从骆驼峰下撤出来后,四姑娘山管理局户外活动中心主任曾凡荣就很头痛:这次搜救,他们又是全程埋单。下山后,管理局算了一笔账。连续几天的搜救行动下来,尽管数十名搜救人员已十分节约,但仍花了近2万元。这笔费用还不包括管理局和当地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人工费。

  在多次搜救行动中,曾凡荣“从来没有问被搜救者或者家属要过一分钱”。偶尔,被搜救者家属来到现场,会支付给参与搜救的当地村民一部分钱。但很多时候,搜救费用都由政府部门负担了。

  出路

  也有特例:有意识地承担了搜救费

  但也有例外。今年6月,美国3名登山者在攀登贡嘎山爱德加峰时失踪,海螺沟景区立即组织人员搜救。事后,被搜救方承担了这次搜救的全部费用。“按照他们国家的相关规定,搜救应该是付费的,所以他们有这个意识。”海螺沟景区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说。海螺沟的情况仅是少数,大部分的时候,政府或搜救组织承担了这笔费用。

  国外:当事方若出资直升机可出动

  面对搜救后无人支付搜救费的尴尬,多名接受采访的人士说,这是目前四川山地救援体系不完善的产物。他们希望参考国外的搜救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美国,救援组织分为政府机构和志愿者组织两类,各类救援组织的经费来源有两个:政府和个人或集体捐助。救援组织利用政府资助和捐助基金购置救援装备。遇到险情时,救援组织立即出动,甚至可能动用直升机,但这是一种有偿服务。当救援结束后,由当事人承担救援费用。

  出路:登山保险搜救金也一并保了

  美国发达的保险体系也为后期救援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在美国,登山者在上山前必须购置保险。这让众多的搜救组织不至于冒险搜救后,还要为搜救行动自掏腰包。

  而在中国,如果登山前就向当地登山协会进行登记,登山协会也会要求购买一份保险,但这笔保险一般只对伤残和死亡进行赔偿,不会为搜救费用买单。

  除了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等山峰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建立了完善的救援体系。其中规定,被搜救者一般不会为搜救行动支付额外的报酬,但必须担负搜救行动所花费的开销。而在中国,这一体系目前尚未建立。

  □数据

  5起山难11人死亡或失踪

  从今年6月起,四川连续发生5起山难,共造成11人死亡或失踪,这让人们再次见证了高山之上的死亡黑洞。

  6月4日,美国3名登山者在贡嘎山攀登爱德加峰时遭遇雪崩遇难。

  6月27日,成都登山教练李红学在攀登四姑娘山婆缪峰时失足跌落,搜寻无果。

  7月29日,广东7名大学生和高山协作黄勇强在攀登四姑娘山骆驼峰时遭遇落石,黄勇强被乱石砸死。

  10月28日,俄罗斯4名游客在四姑娘山攀登骆驼峰时遭遇雪崩,两人被埋,下落不明。

  10月29日,匈牙利4名游客在攀登甘孜州人中峰时失踪,至今搜寻未果……

  “贴钱搜救”如何冲出黑洞?

  “贴钱搜救”的尴尬仍在继续。一些长期参与此项活动的个人或政府,也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尽早结束这样的尴尬。

  有偿和无偿搜救该说清楚

  曾凡荣(四姑娘山管理局户外活动中心主任)

  曾凡荣希望用救援基金来解决这个问题。按照他的设想,搜救基金将由3个部分组成:景区管理局出一部分钱,社会力量捐助一部分钱,游客以及高山向导缴纳的费用里扣一部分钱。这笔基金将用于山难发生的搜救行动,用来支付各项搜救费用。另外,有偿的搜救模式也正在酝酿中。而对于违反景区规定的违规登山行为,全程的搜救费用应该由被搜救者及其家属支付。同时,保证金制度也即将实施。如果登山者违规,这笔钱可能会被充入搜救基金内,用于后来的搜救行动。

  救援体系中应该明确“钱的事”

  林黎(省登山协会秘书长)

  林黎则呼吁,政府尽快建立完善的登山救援体系。体系中应该明确哪些费用由政府或公益组织来出,哪些费用将由当事人或其家属来出,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样才不会出现“贴钱搜救”的情况。

  一些长期参与高山搜救的专业搜救人员则希望登山者按照规定正常申报并购买保险才能上山。这样,万一出事后,保险公司可以支付这笔搜救费用,至少可以支付一部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