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是杨得志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日前,中国登山协会召开座谈会,深切缅怀已故名誉主席杨得志。自1984年起,杨得志担任中国登山协会名誉主席,在任的十年间对中国登山运动的发展非常关心,曾多次出席登山活动,接见登山队员,并为登山运动题字“高山可攀”。
1988年,杨得志同志为中日尼三国成功登顶珠峰庆功。
为山峰开放出谋划策
在老一代登山家眼中,杨得志始终是和蔼可亲的“杨总长”。他当时是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身居要职,德高望重,但在同登山队员的接触中,非常平易近人,对登山运动员关爱有加,对登山事业有深厚的感情。当年登山队到西藏登山,每当在进藏车辆、与西藏军区的联络遇到困难时,通过杨得志的协调和帮助,都能顺利解决。老登山人都说,“有困难找杨总长”。每当登山队取得攀登雪山的胜利时,也都会想到向他报喜。
1980年,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我国正式对外开放包括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慕士塔格峰等在内的8座山峰,接待外国自费来华的登山队和登山旅游者。这一举措不仅为国家增加了经济收益、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且从技术、装备、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了中国登山事业的发展。然而,山峰开放之前的筹划工作涉及外交、测绘、民政等多个部门,开放山峰的名录不断补充、修改、报批到总参。在这个繁琐的过程中,高瞻远瞩的杨得志深知山峰开放对中国登山事业的重要意义,亲自指示山峰开放事务要特报特批,为推动登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鼓励年轻人创造佳绩
第一次与杨得志同志见面的情景一直印刻在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的记忆中。“那是1984年中日联合攀登阿尼玛卿峰之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功会。我们年轻队员坐在地毯上,听杨总长讲述他在战争时期如何抢占山头、击退敌军的战斗故事。虽然只有半个多小时,但听得我们热血沸腾,对我们这些刚刚成为登山运动员的年轻人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李致新深有感触地说,其实登山与部队作战有相似之处,不想登顶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杨总长鼓励我们要有决心取得优异成绩,从6000米山峰开始,直到7000米、8000米级山峰,探险精神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但也要循序渐进。
1988年12月3日,李致新和王勇峰成功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到海外登山。南极归来,杨得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们。杨得志当时表示,中国的崛起包括很多方面,登山也是其中之一,我们敞开国门,欢迎世界各国登山人,同时也要走出去学习和交流,年轻人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和行动,这对中国登山事业是有益的推动。李致新和王勇峰深受鼓舞,也正是在那次南极攀登之后,他们确立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标,并经过11年的艰苦攀登完成了这一壮举。
推动全民健身亲力亲为
杨得志对于群众登山活动非常关心,只要时间和身体状况允许,总是亲自参加活动。1984年9月,中国登山协会、全国体总群体部、宣传部联名发出倡议,将“九九登高”这一传统节日恢复起来,带动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登山活动,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当年10月3日,在香山公园举行了北京市崇文区中学生“九九重阳”登高活动,作为中国登山协会名誉主席,杨得志出席了开幕式,并为青少年登山活动发令,并亲笔为活动题词:“提倡九九登山,攀登世界高峰”。当天参加登山活动的小运动员和游山群众达上千名,国家登山队队员还在香山南侧山势险峻处进行了攀岩表演,杨得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表演。此后,北京的“九九重阳”登高活动一直坚持下来,香山也成为北京百姓健身登高的首选之地,为群众登山活动在全国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988年9月初,杨得志出席第二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开幕式当天下着小雨,已经77岁高龄的杨得志仅穿着风衣,谢绝了陪同人员的搀扶,从南天门开始爬山,缓慢而执著地在雨中走了很远的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群众登山活动中。
对登山运动怀有深情
在杨得志心中,始终怀有对登山运动的深情。老登山家王富洲至今还记得杨得志最后一次到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的情景。当时杨得志晚年重病,还惦念着曾经培养出众多优秀登山运动员的怀柔基地。他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基地,在楼顶的躺椅上躺着,最后一次眺望美丽的怀柔水库。那一次,杨得志呆了很久,秘书提醒了很多次,他都舍不得走……
王富洲充满深情地回忆说:“老总长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对登山的支持,同时也给了我们登山人最大的精神鼓励。”上世纪90年代初,杨得志晚年病重,但只要登山人提出去看他,他一定会亲切接见。虽然已是八旬老人,行动不便,但每次都坚持走到会议室,与登山运动员们交谈。只要和登山有关的重要活动,只要时间上能安排开,他一定会出席。
杨得志同志对登山事业高瞻远瞩、与登山人接触平易近人。他时常邀请登山协会的同志到他家做客,畅谈中国登山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辉煌,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杨得志担任中国登山协会名誉主席期间,以老一辈革命家的胸怀和对改革开放的敏锐目光,在我国登山运动“走出去、请进来”,走向国际化和大力推进群众性登山健身活动,在中国登山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高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