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西藏将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提升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地位和品质,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
11日正式对外公布的《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西藏要树立大旅游观念,高起点编制好旅游业发展规划,增强旅游主导产业地位,力争到2015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翻一番。该规划提出,要坚持旅游与文化、生态相结合,突出“高山、雪域、阳光、藏文化”主题,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快形成拉萨历史文化旅游中心和林芝生态旅游中心,完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中尼和新藏旅游走廊功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
为此,西藏将统筹推进相关产业和服务,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旅游产品体系,吃、住、行、游、购、娱有序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结构合理、稳定活跃的旅游市场体系,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衔接,符合西藏实际的旅游标准化体系。深度开发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等转型旅游产品及冬季旅游产品,丰富发展乡村旅游。
同时,西藏将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机制,创新景区管理模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和旅游信息网,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旅游应急救援等安全救助体系。
“世界屋脊,神奇西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向往。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25万人次,年均增长30.6%;实现旅游总收入226.2亿元,年均增长29.8%。
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市场开发处有关人士介绍,2007年是西藏旅游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02.94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60.4%;实现旅游总收入48.52亿元,比2006年增长75.1%,相当于全自治区GDP的14.2%,比1994年全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正是这种“超常规”,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当时确信,“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西藏社会科学院2008蓝皮书也称,“旅游产业空前繁荣,正逐渐成为西藏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势产业。”
也正是对这种“超常规、井喷式”发展态势的看好,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在2008年年初的时候曾预测,全年可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
然而,正当西藏旅游乘势而上蓬勃发展之时,遭到了“3·14”事件的严重影响,西藏旅游业出现了全面滑坡。当年4月,西藏旅游业跌入最低谷,接待游客人数下降到2181人次,而2007年同期的数字为82133人次。
但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西藏的旅游业便得到了恢复。2009年9月10日,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至8月,西藏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9万人次,超过历史最高的2007年402万人次的全年接待总量。实现旅游收入32.35亿元,分别比2007年和2008年同期增长16%和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