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大多无导游证件 景区频频上演旅游乱象

户外 13年前

  近段时间,本报收到众多市民和游客来信、来电,称章丘朱家峪景区导游不正规,质疑景区“园中园”现象。不少游客表示,朱家峪旅游现状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AAA级景区身份极不相称,奔着《闯关东》电视剧拍摄基地而去,却扫兴而归。8月20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景区前偌大的停车场仅停放二三十辆小轿车,人气冷落;景区内“野导游”明显多于“正式导游”,所谓的“正式导游”也多无导游证;“进士故居”变身“园中园”……

  历经10年开发的章丘朱家峪景区缘何没落到如此境地?乱象丛生之下,相关方面有没有切实尽过监管职责?类似景区如何避免“昙花一现”?毫无疑问,这种现状再继续下去,只会让游客更加寒心,必须痛下决心整改。

  乱象一:“野导游”数量超“正式导游”导游费随便砍最低10块钱

  20日上午10点,记者一行购买朱家峪景区门票后,售票员询问需不需要导游。“导游费多少?能不能开发票?”记者问。售票员表示,请导游需加50元,可以开具发票,有4位导游可供选择。

  记者一行刚刚进入景区,一名年轻女子就走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导游。被拒绝后,这名女子称:“没有导游你们什么都看不懂,许多景点都会错过。”记者沿着由青石板铺成的双轨故道往景区内行走,这名女子跟在后面不停劝说,并称导游费50元,可以给门票抵挡报销。这时,另外一名年轻女子和一位中年妇女也跟上来。新来的年轻女子称,可以提供导游服务,30元就可导一次。中年妇女则给记者推销放鞭炮。虽被拒绝,但这3人仍一路跟随,直到距离景区正门大约200处的文昌阁门前。

  待两位年轻女子走远后,中年妇女称自己也可以做导游,价格比别人低得多。经过一番商讨,导游费确定在15元。这名张姓“导游”称,景区一共4名“正式导游”。像自己一样的“不正规”的“导游”有五、六个。导游费可由双方协商,目前的“行规”为3人以上收30元,5人以上收50元,单个游客最低10元。

  乱象二:“进士故居”变敛财“园中园”收费一两块游客很“受伤”

  在花费15元购买朱家峪景区门票进入景区后,记者准备进入一处标有“进士故居”的宅院时,被坐在门口的老人拦住。老人说:“这是我们自家院子,要想进去每人必须交1元钱。”记者随即向老人出示朱家峪景区门票,老人却表示,这是进村门票,跟进院子不是一码事,并反复向记者强调,这院子是以前一位进士曾居住过的,里面有很多进士用过的东西,很值得一看。当记者问这项收费有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交1元钱后给不给门票时,老人表示,这院子是她们自家的,想进去参观就得交钱,不需要经过别人批准,也没有任何门票或收据之类的东西。

  同样在一所名叫“朱世北楼”的景点,游客登楼也被拒绝。游客如需登楼参观,要交2元钱。据了解,这个院落目前被用来经营饭店。

  记者查阅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方面相关规定发现,各游览参观点应实行“一票制”,游览参观点内实行重点保护性开放的特殊参观点,确需单独设置园中园门票的,要按程序严格审批。有关人士表示,朱家峪景区内的“进士故居”和“朱世北楼”,既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收费,也无法向游客提供门票,属于典型的违法“园中园”。来自淄博的赵先生告诉记者,1元钱虽不多,却很影响游览心情,以后出游绝不考虑再来章丘朱家峪景区。

  乱象三:“正式导游”多无导游证精于推荐购物疏于讲解引导

  一路跟随中年“导游”游览,经过“山阴小学”景点旁她却没有提示进入。记者主动进入后发现,这处景点规模非常大,是朱家峪重要景点之一,集中展示朱家峪村办学堂和农耕文化,错过非常可惜。

  山阴小学内部有许多经营摊点。在进入一处标有“女织”的北屋后,“导游”变得非常热情,极力向记者推荐购买手工织布制品。先是推荐购买粗布睡衣,然后是衬衫、荷包,最后推荐葫芦。记者看到,旁边的一名导游也在向游客推销旅游纪念品。在“粗心”的“导游”带领下,记者错过了坛桥七折、康熙立交桥、戏台墙石等多处景点。

  中年“导游”向记者透露,所谓的“正式导游”也没有导游证,他们仅是景区比较固定的解说人员,其中两人为朱家峪本村村民。景区内一家饭店经营者也表示,景区推荐的4位“正式导游”都没有导游证。游览结束时,记者再次来到景区售票窗口,表示想请导游讲解。售票员将坐在自己身旁的一位女子介绍给记者。记者产生怀疑,“有导游证吗?”女子回答:“没有!导这个还需要啥导游证。”

  乱象四:导游开饭店客往自家引给景区饭店打个招呼就能免门票

  朱家峪景区内有数十家大小饭店。一家饭店的女店主向记者大倒苦水,称经营惨淡,今不如昔。当日中午12点正是上客的黄金时间,饭店内仅有一桌客人。提起前几年红火的经营场面,女店主甚是怀念:“以前景区游客多,顾客也多,俺两口子忙不过来还得雇人,现在倒好,一个人照应着还闲得慌。”

  女店主认为,饭店经营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景区管理不正规,“景区4名导游中有2人自家开着饭店,他们肯定不会把客人带到我的店里。”记者了解到,不少“野导游”本人或亲戚朋友在景区内外经营餐饮,相互间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临走时,女店主给记者一张名片,称下次来提前打个电话,可免购景区门票。

  跟随记者的中年“导游”在游览过程中,不止一次向记者推荐景区外一家饭店,称这是孩子姑姑开的,既便宜又实惠。在这家饭店用餐后,店主说:“下次带朋友来景区旅游,给我打个电话,就说是上我这里吃饭的,不用买门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