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家店年底即将撤店 太平洋百货折戟京城

业界 13年前

  近日,有消息称,10月25日,北京太平洋百货位于东三环的盈科店将正式关张,而其位于五棵松的门店也将关闭。这一消息得到了太平洋百货方面的证实,对于撤店的原因,太平洋百货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房租大涨是核心因素。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太平洋百货就此彻底放弃北京市场。太平洋百货相关高层对记者表示,公司未来如果再进入北京市场将考虑自建购物中心。

  事实上,此次太平洋百货撤店在业内并非个案,近日百盛也称考虑关闭上海遵义路门店。在人工、物业等成本大幅攀升冲击零售市场时,零售业以租赁为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将遭遇严峻考验,买地自建物业,或许是它们的出路之一。

  事实上,国内的百货业亦正朝着与地产紧密结合的路径发展,例如,宜家、特易购、银泰百货、广百股份等零售品牌都将自建物业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之一。

  不管是零售商转型做地产,还是地产商自创百货品牌,一场零售与地产互相“跨界”的帷幕已然拉开。

  租金:难以承受之痛

  早在1993年,太平洋百货即已进驻内地百货业,目前,该品牌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大连等地开设多家百货店。

  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地处北京东三环三里屯商圈,营业面积3.78万平方米。该店也已经营了10年之久,进驻北京市场之时,太平洋百货曾扬言欲占领北京市场1/4的份额。

  “在技术层面,太平洋百货输在选址和定位上,加上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通病,导致了其自身的经营不善,不得不收缩阵地闭门谢客,以保证其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一位商业零售业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日前,在大连参加活动的台湾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章启光回应“闭店风波”时也承认,太平洋百货北京盈科店所在的东三环糟糕的交通令该店苦不堪言,很多顾客难以快速而直接地抵达店内。

  而另一个让太平洋百货难以承受之痛是租金的不断上涨。太平洋百货北京地区关店事务新闻发言人陶玉聪称,盈科店的物业租赁到期,盈科中心物业方欲大涨租金,公司因此决定不再与其续签。

  虽然太平洋百货方面没有透露具体租金以及涨幅,但从北京优质商铺整体租金水平可窥见一斑。

  根据高力国际发布的二季度北京商铺物业市场报告,北京第二季度商铺市场平均租金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中高端购物中心首层平均固定租金环比上涨1.77%,至每月每平方米711.74元。2011年第二季度王府井商圈更是以人民币2200元/平方米/月的租金领跑北京商铺市场。

  另据21世纪不动产商业地产市场研究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8月份,北京的出租类商业项目租金浮动幅度较大,三环到四环的租金变动最大,达到20%,其中CBD商圈和亚奥商圈都以较高的租金浮动发展。

  至于2009年才开业的五棵松店同时关闭的原因,太平洋百货方面解释称,因该店业主更换频繁、招商一再延宕,公司董事会也决议与新业主协商终止租约。

  或将购地自建

  事实上,太平洋百货在北京的10年经营一直难言顺遂。

  2005年至2008年,太平洋百货在北京曾实现盈利,2007年、2008年分别实现盈利1284万元、680万元。但是,在2009年五棵松店开业之后,太平洋百货即连续亏损。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年一季度,太平洋百货在北京地区的亏损超过7000万元。北京成为太平洋百货在大陆地区惟一一个连年赔钱的城市。

  虽以失败收场,但太平洋百货仍然不愿放弃北京市场,而是在积极找寻新据点。

  太平洋百货方面强调,对北京发展的计划不变,未来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拓展还将提升购物中心规模。

  章启光亦透露,未来,太平洋百货将在国内购地自建物业,目前,已经在广东佛山拿到地块,正在筹建商业综合体。此前,太平洋百货在内地的大多店面都是租赁物业的形式,只有上海徐家汇店是因为合资关系才拥有不动产。

  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看来,太平洋百货关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选址考虑不周而造成的,以盈科店为例,该店定位以年轻、时尚为主,与周边使馆区的高档消费水平出现了落差,从而导致经营不善。

  作为百货业巨头的太平洋百货在北京连关两店,引起了业界极大震动。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市场环境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类似太平洋百货单店发展的传统百货业模式已经遇到瓶颈,尤其是商业租金的持续上涨已部分侵蚀百货的利润空间,这也给传统百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不止太平洋百货,近日传出关张消息的还有国内目前最大的跨区域百货巨头百盛百货,继关闭北京、长沙两店及出售扬州店后,百盛也表示可能再度关闭其位于上海遵义路的门店。

  根据百盛去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租金开支增长15%至5.76亿港元,租金开支占经营收益总额的比重从12.8%升至13.1%。

  显然,租金不断上涨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零售业面临的共同困局。由于租赁价格的逐年攀升,零售业传统的“轻资产”模式让很多百货店面临关店的危机,因而越来越多的零售品牌开始增加自有物业。

  多数零售商家表示,在适当的时候增加核心商圈持有物业的比例,优化资产配比,可以应对租金长期上涨的不利局面。另外,自有物业在门店规划和设计时,自主权更大,掌握话语权更有利于未来经营的展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