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里虽然云集了世界著名大家的雕塑作品,但这些大师都没有授权,雕塑公园的作品只能是展览、展示,不能开发。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副园长艾江表示,雕塑公园通过做庙会、玉兰节等活动,要吸引客流,探索自己的产业链。
年客流量
有望突破300万人次
“2010年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全年客流量达264万人次,截至今年9月,客流量达290万人次,今年客流量有望突破300万人次。”艾江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北京国际雕塑公园2002年开始建园,现在有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200余件雕塑作品。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通过办玉兰节、庙会等,烘热公园、增加客流。“玉兰节在早春期间举办,一个玉兰节办下来客流量大增,公园收入达20余万元。”艾江表示。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定位为“长安街畔时尚文化胜地”,办过嘉年华活动、迷笛音乐节、啤酒节、“玉兰小姐大赛”等。
未获授权
无法做雕塑衍生品
探索雕塑公园的产业链,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管理处却也费了不少心血,“尽管雕塑公园云集了世界著名雕塑家的作品,但是因为没有这些雕塑家的授权,雕塑公园是无权开发这些雕塑作品的,所以游客只能是看,没有可以带走的雕塑旅游纪念品”。
为了经营好雕塑公园,管理处把眼光转向庙会的民俗项目,“去年庙会‘老北京门墩’展览确实吸引了不少游客。这些游客多是三四十岁对老北京门墩有记忆的人,‘80后’、‘90后’的小孩难以提起兴趣”。
艾江透露,2012年庙会要多做一些北京小吃、台湾小吃,再引进新加坡小吃等,吸引年轻人。
办户外节
探索公园产业链
记者看到雕塑公园写实风格的作品,游客一般都能看明白,对于一些国外大师的雕塑作品则需要有些专业知识才能懂。业内认为,公园里的雕塑作品很精彩,但需要标志性雕塑作品。艾江表示,如果能展览一些带有北京重要文化元素的雕塑更好。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和台湾街、中国动漫城只有咫尺之遥,如何和公园互动,艾江表示需找切入点。
目前管理处正和相关企业接洽,雕塑公园明年要办户外节,把户外的服装、设备、旅游目的地等在公园做展览展示。“公园的运营我们在逐步摸索,随着活动的展开,公园产业链雏形也会显现。”艾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