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新疆山友救援队组织大规模实地救援演习

户外 12年前
  “一级紧急:昨夜数名山友在南山金泉沟受困,今早发出求救短信,救援行动立即启动。”3月11日9时,新疆山友救援队的队员们,都收到了值班队长“神足”发出的信息。10时,装备齐全的50余名救援队员已集结完毕,乘车前往南山金泉沟。11时40分,通信组、搜救组、后勤组各自分工,在金泉沟停车场布置完搜救指挥中心后,20余名救援队员分三队,分别从金泉沟停车场三个方向进入山友可能被困的区域进行“搜救”。

  “山友是前一天晚上进山的,到现在已经超过12个小时,考虑到他们所带的备用食品及装备不全,救援最好能在中午15时前结束。”新疆山友救援队队长杨军说,由于救援范围不确定,为了保障救援队进入山区后通讯正常,通信2组3名队员携带通信装备,进入山区,采用人工中转的方式,转述救援指挥部和救援小组的信息。进入山区后,通信组每过十分钟,需要向指挥中心报告一次救援小组所在位置的GPS点。

  14时30分许,救援1组、2组在距离金泉沟停车场直线距离1.5公里左右一个山沟里,发现了被困的6名山友。救援2组组长“漂泊”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搜救,最终发现“被困”山友。其中一名山友“右腿小腿骨折”,经过医疗组的“包扎”后,被转移到指挥中心。“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被困山友自行做了线路调整,加大了救援队的救援难度。”被救的队员“狼烟队长”说,山友被困过程中,可能会自行移动位置,或所报的GPS点不准确。改变线路的原因也是想通过实际操作,让救援队在可能发生变数的救援过程中,学会依实际情况安排救援计划。

  原来,这是新疆山友救援队2012年组织的一场规模最大的救援演习,随行的还有20余家户外俱乐部队员及户外爱好者,共300余人。在救援演习后的总结会上,杨军说,通过救援演习,能把出现的失误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救援系统。

  在演习中,为了保障通讯畅通,通信组组长小叶带领四名队员,身负十余公斤的装备,只用了45分钟就登上了海拔3000米的狼牙山。“通信组的装备能覆盖金泉沟、西白杨沟纵深约10公里范围的信号。”小叶说,对讲机通讯的直线距离最长只有三四公里,如果隔着山沟,这个距离会更短。对专门从事人工中转的小叶来说,45分钟爬上狼牙山3000米高的地区并不算挑战。到达预定地点20分钟后,第二个通信组队员才到达现场。小叶说,没有经过户外专业培训的人一般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

  “通信组的队员从来都是第一个上山,最后一个下山的。”小叶说,如果救援持续到晚上,为了保证指挥部与救援小组的联系,通信组要一直呆在山上。队员的装备中准备了帐篷以及包含两餐的食物,足够撑到第二天。“通信组要负责给总指挥部和前线的搜索队员,搭起一个通联的桥梁。从今天的演习状况来看,我们已达到了基本的通联要求。”驻扎在总指挥部的通信一组成员“冰川一号”说。

  他说,这次的成功,对通信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来通信组可以让搜索的范围更广,把指挥部和一线队员衔接的更紧密。演习中,新疆山友救援队搜救队还认真给前来观摩的60多名户外领队培训班学员讲解户外基本知识。十二期学员锦儿说,学与不学,差别很大:“首先我们对救援队原先是一无所知的,今天我们对这些情况又很多的了解,希望在以后的救援活动中我们也能尽一份自己的力。”
 
  这次演习总指挥,小羊军团司令杨军:“主要的目的还是磨合团队,通过这次救援,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媒体公众知道在新疆有这么一个山友救援队,一旦出现问题,只要正确的求救,是安全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