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 马继龙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期待即将在一个月后拉开大幕的2012年第3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此,我谨代表装备中心和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1993年西安第一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到今天,体博会即将走过20年、30届的历程。相信今天在座的绝大多数同行,在这一历程中都见证了体育用品行业和体博会的蓬勃发展。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体博会,也折射和反映着整个行业发展的嬗变痕迹。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及“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时间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千帆相竞,步入一个崭新意义的高速发展期。而此后的20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向上,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也从稚嫩走向成熟,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从1993年到2000年的这段岁月里,我们共同见证了体博会的诞生和成长,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各地轮流办展,体博会规模不断壮大。在此期间,中国制造也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之一,体育用品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WTO,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之向真正成为全球性贸易组织迈出一大步。对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引进外资、扩大出口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有更多的外国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使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迫使国内企业注重研究开发和对品牌的培育,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品牌转型过程中,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辉煌势头仍在继续。与此同时,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体育热情,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01年,体博会也由原来的“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改为“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使体博会由单纯的国内展变成国际展会,为国际体育用品和体育产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和装备中心也正是从2001年开始,组织专门力量对体博会进行规划和组织筹备工作,保证了体博会核心资源和品牌资产的传承和不断提升。几年来,体博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品质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全国3000多个展会中列第5位,被商务部列为重点支持的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型展览项目之一。
2008年,借奥运之势,第22届体博会汇聚了国内外3000多个体育品牌,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的5万多专业观众前来洽谈贸易,无论在展览规模、展会内容和形象、展商与观众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展览服务水平等方面,体博会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体育用品专业展览之一。奥运会结束后,面临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全球各大经济体相继出台刺激经济、稳定市场的措施,对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体博会则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品牌的全面提升和稳定发展。
作为中国体育产业和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博会在提高体育用品质量,树立体育用品品牌、培育体育用品市场、推动体育用品业和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展示体育成就和加强国际间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即将到来的2012年体博会,我们希望以30届为契机,从不同的角度,对体博会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将有效的系统固化下来,为今后的体博会在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上,为行业更好地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2012第30届体博会的筹备情况向大家进行一个简要的汇报:
以“创新共赢责任”为主题的第30届体博会,在展会服务体系和参展回报系统上进行了诸多的创新举措,目前招展效果喜人,仅次于2008年那一届。这不仅体现在行业的领先企业、国际国内一线品牌悉数到来,今年我们还针对不同的展馆分别规划了不同的主题,提升展区的专业性,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最佳品牌展示平台。
截至目前,已经有接近1200家企业报名。其中,健身康复设施展区增长显著,比往届增加了一个馆。今年应展商和专业观众对专业展识别系统上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将健身康复设施区域独立成展。场馆设施与营造区域今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去年的140家左右增加到今年的180多家,折射出近几年国内体育场馆运营方面巨大的市场需求。运动休闲服饰和球类运动馆,既有阿迪达斯、安踏、李宁、361度、回力、多威等企业继续保持参展的热情,又有特步、康威等企业重返体博会,因此总的面积有所增加。随着羽毛球运动的火热开展,网羽运动展区今年羽毛球类别的参展企业依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户外轮滑运动自行车展区倡导“低碳”、“安全”的新概念。
本届博览会在专业观众的邀请上,努力做到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在国内专业观众的组织上,继续加强与中国商业百货等各专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力度,邀请全国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的相关采购人员;还针对国家集中采购政策,增加邀请各省市采购中心的相关人士来会参观,并组织对口交流。除此之外,特别增加了电话邀请的力度,使得预登记的境内观众已经达到6000多人,数量比以往有幅度较大的增长。在境外专业观众的组织上,组委会已经与海外20多个体育用品展建立联系,推广体博会。预计届时将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海外采购商到会。组委会还利用境外30多家主流垂直贸易类网站全面传播展览信息,也使得海外观众的邀请结果喜人。
交通是今年体博会的一大便利之处,新开通的地铁顺义线新国展站距离展馆东门步行不到5分钟。届时立体、便捷的交通网络,既利于有效地设置和组织观众参观路线,方便观展,又利于集中观众。届时,规模可观的国内专业观众群、全球各地的海外采购商、前来参观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将齐聚一堂,共享这场体育用品的行业交流盛会。
系统、完整的互动活动,一直是体博会的一大亮点。今年在展会的活动设置上,组委会根据行业特点和参展企业状况,为不同展区内的展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贸易平台,组织和打造高端论坛、商贸洽谈、竞赛表演、培训互动等分门别类的20余项活动,例如,在保持以往受关注度较高的中国体育产业及体育用品论坛、健身商务论坛、中国体育场馆高峰论坛、体育资本论坛、网羽运动嘉年华、户外科技体验区、厂商贸易洽谈会的基础上,增加了体育文化类的奥林匹克文化收藏展拍会等活动。体博会组委会还根据30届体博会的主题举办“体博会20周年招待会”,回顾体博会30届的辉煌与成就,答谢20年来见证体博会成长的社会各界的忠诚的伙伴们。
同时,体博会组委会还将重点创新打造两方面内容:一是全球体育用品行业最尖端技术和最新产品的发布平台,吸引全球买家的目光;二是全球最权威的体育用品产业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全球最高端的行业发展潮流和趋势。这使得体博会的行业风向标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
从2011年底体博会在广州、上海、厦门举办的三场推介会开始,前期的宣传推广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为招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服务。进入2012年的展会专业化传播阶段,组委会针对各个展区开启了各个细分领域专业媒体的合作周期,深耕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为了解决以往展会筹备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通过每半月一期的电子展讯,以及体博会官方微博的运营,全面拉近社会各界和体博会组委会之间的双向互动沟通。这些措施,都体现了组委会深度传播品牌价值、重视交流听取意见、全面提升服务和品牌的决心。今年展会期间的新闻宣传,除了以往200家国内合作媒体,组委会还将启动“境外媒体观察员计划”——邀请数十家主流的境外驻京媒体前来展会现场观摩、体验和报道,增加体博会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针对30届体博会的纪录片、宣传画册、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都将记录下这场体育行业的饕餮盛宴每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把第30届体博会铭刻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史册中。
朋友们,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化、国家级的体育展会,体博会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在体博会迎来三十而立的时候,它所呈现出来的,已不再停留在强调贸易功能、关注市场化利润的“求生存”的阶段,而是进入了希望通过打造丰富的服务体系以带给参与者更多体验回报的精神层面,作为一个行业的引导者来承担更多的行业责任,并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放眼国际一流体育展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第30届体博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结点,展望体博会的未来,它也像诸多成熟展会一样,即将步入一个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期。
最后,我代表体博会组委会,再次对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欢迎大家5月17日到20日前来参观和指导第30届体博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