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体系话题再次上两会 非政府机构要怎么办

业界 11年前

两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再次呼吁尽快建立登山救援体系。“目前国内登山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和登山救援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爱好者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容易出现严重的事故。所以,我也想通过这个平台呼吁国家和社会能重视起这方面的问题。”王勇峰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勇峰希望登山救援未来能够成为政府的一种公共服务职能,逐渐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基层救援组织为骨干,全社会广泛参与,以志愿者为主体的救援体系,这样既减少了国家的负担,又能在现行的条件下很好地实行安全救援的体系,尽可能地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

民间救援需要扶持

目前,我国民间的救援队伍是在互助需求、兴趣引导和经费自筹的基础上成立和发展的,主要面向山地探险旅游者。由于业务专一,部分民间救援机构所表现的专业能力甚至比公立消防机构还要强。为此,北京蓝天救援队、重庆奥特多救援队、深圳山地救援队等都被纳入了当地政府的应急体系,成为政府公共救援的重要辅助体系。

在美国、澳大利亚救援行为都依靠由志愿者组成的救援协会或应急组织来承担,它们的专业性和公益性能确保救援效率的提升,同时国家也给予救援组织和救援志愿者在办公条件提供、设备购置免税、重大设施配备、救援时间协调等各方面的便利。我国也应该通过明确的法制和行业统筹决策,确立民间救援机构的地位、作用及其科学的管理体制,以推动民间救援机构的公益化、体系化发展。

商业救援孕育商机

我们应该直视,民间救援机构在整体专业能力、救援规模上还远远不足,仅仅依靠现有资源整合,虽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根本上却还是依靠政府。政府应当考虑加大对于商业救援的扶植,引导资本流入,作为救援力量的补充。

据一位蓝天救援的资深队员介绍,现在国内真正的商业救援寥寥无几,而且基本是挂靠在其它机构或俱乐部上,本身也缺乏“身份”,虽然提供服务,但并不是理直气壮。而外资旅行援助机构已经有了10年的历史,获得了迅速的规模扩张,同时也抢占了我国大部分商业救援市场。

这主要是因为社会认知度不够,很多公众和企业家都不知道有旅行救援市场的存在。据统计,全国有三百多个优秀旅游城市和两千多个A级旅游景区,旅游者的足迹遍布我国各地,但是现有的旅行援助机构的业务网络大都局限于一二级城市和成熟的景区型旅游地,我国商业性旅行援助机构所能提供的保障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需求。这些数字虽然是针对所有的旅游者,但是同样折射出来户外运动救援力量的缺失。

商业救援市场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推广和宣传,需要各种上下游机构的积极参与。例如,国外许多旅行援助公司一般都有保险公司持股,这种上下游的结合机制有利于旅游救机构间的合作效率与效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