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事故频发凸显目前户外运动法规监管空白

户外 10年前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年来,户外运动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户外运动的队伍之中,成为“驴友”。根据统计,全国每月都会有“驴友”在户外活动中发生意外。就在本月中旬,一名驴友在呼和浩特市阴山山脉的豹榆沟进行户外探险时,坠崖遇险。事发的豹榆沟地形落差很大,没有专业的带队人员是很难进去的。

在诸多的登山事故中还有一些,是小朋友跟着家长登山而出现的。比如,去年6月23日,14岁驴友小温,和母亲等7个大人一起穿越莒溪大峡谷。期间小温与母亲分散,与母亲的一位男性朋友同行,继而失踪。126天后,遗体才被发现。

2011年度《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显示,搜集到的2011年中国户外安全事故共492起,与2010年度的182起相比有大幅增长。现在进入雨季了,驴友登山的事故又有上升趋势。

现在,通过网络召集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野营、登山、探险等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一村网”创始人王嘉睿本身就是一位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王嘉睿:年轻人现在对于周边、或者长途的旅行,因为越来越热爱自由了,基本上除了自由行,都选择户外。

但是,从一些“驴友”们自发建立的平台上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驴友”喜欢选择人迹罕至、风景独特的地方,发起者将这种活动定义为不设领队、完全自助、所有费用‘AA制’,而且在队员安全问题上也完全是靠相互帮助、自己注意,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定的隐患。王嘉睿说,户外运动并不是谁都适合参加,出现安全事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王嘉睿:一个是个人的安全意识,不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对自己的体能高估了,或者对目的地了解不充分,比如,“五一”攀爬五台山,穿越五台山,对五台山穿越不太了解,因为“五一”期间五台山会下雪,下大雪,这样对体能和装备的要求都比较高。第二是国内的户外条件差一些。

目前,通过网络自发组织户外运动有一个通病:专业性差、组织松散,种种准备不足导致意外事故时有发生。不少民间“驴友”团体,没有专业的户外运动指导人员和器材,无力提供专业安全保障。而一名专业的领队是户外运动安全的保障。

王嘉睿:国内虽然没有太标准化的规定,但是基本上领队都是接受过户外知识培训和急救知识培训的。

美国、英国,很多国家的登山穿越等户外探险活动开展得较早,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在这些国家,探险行为是由相关协会规范的,同时这些协会也承担其所负责区域的救援任务。

我国虽然早在2003年就施行了《国内登山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实施了《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具有针对性的户外活动的管理办法,而上述两个办法也都未明确规定个人遇险应承担什么责任。

“驴友”安全意识淡薄、户外知识缺失;组织机构准入门槛低,组织者专业技能有限,随意组队;行业内无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和出行保障。知名旅游专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分析:

刘思敏:虽然追求户外运动零事故是不现实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但是如果措施得当户外运动事故率下降是完全可行的。首先,应该借鉴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户外运动的管理的法规。第二,应该加强有意进行户外运动的人士的培训,第三,对商业性探险旅游的机构或俱乐部进行资质的认定和管理;对于非营利性的机构和个人从事相关组织活动,就应该引入第三方机制进行引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