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海到红海 国内鞋企跟风进入户外行业遭遇困境

业界 9年前
户外行业从蓝海到红海,现在已经有近千国内外品牌“挤”在里面,不少国内品牌刚刚冲进去,刚洗个澡就出来了。缺乏技术支持,缺乏风险意识,成为他们“触礁”的主因。

缺乏技术支持,盲目地跟风生产导致不少企业产品滞销。一业内人士介绍:一方面,户外鞋服对面料吸湿排汗、防水防污等方面的功能要求非常高,需要上游企业提供有力的配套;另一方面,在研发上,目前国内从事户外运动功能性鞋材和面料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新型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束缚成了研发户外产品的一大瓶颈。

跟风转型做户外的企业应该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从外贸转型过来,他们本来就一直从事户外运动装备生产,具有丰富的专业户外产品经验;另一类则是本土运动休闲类延伸到户外领域,对户外行业或许了解不够。这两者对于户外产品的开发和加工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没有一批成熟的研发团队和管理人才,企业不宜跟风发展专业性户外产品。专业性户外运动者对于鞋服的技术力量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轻便、适于运动,还要具备户外防水、透气、吸湿排汗、除臭、防紫外线等多种功能,如果功能性达不到户外运动装备的要求,产品不但面临滞销,品牌也可能因此垮台。

缺乏风险意识,准备不足,也是一些企业“触礁”的原因。目前,很多企业多元经营,进入户外市场。现在晋江户外走的是大众化市场路线,就是泛户外的概念,而大众化的路线先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推广品牌和渠道建设。这样第一年下来起码要投入三千万,第二年还得对渠道和品牌进行支持,这当中的资金需求是很大的,但是第二年不追加投入就会前功尽弃。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是不可能随便玩的。据了解,某鞋企去年推出户外品牌,先期的招商很成功,渠道在全国20几个省市瞬间铺开,但是今年由于资金亏缺,导致货品开发无法跟进,代理商无货可卖,企业陷入困境中。

有业内人士建议,“在产业链未形成的情况下,企业与其考虑自创品牌,不如先与国际户外运动巨头合作。”泉州鞋业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与自创品牌相比,结盟国际品牌可迅速开拓市场,同时在品牌号召力和产品功能方面也更有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