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点评
安徽旌歙古道徒步攻略
线路简介
经过地域:宣城 -- 旌德 -- 旌歙古道
介绍:
{安徽旌德}白地镇(205国道穿境而过,距黄山风景区30余公里)高甲村南面群山中有一条千年古官道。这条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直至明代,仍是联结古徽州府和安庆府(青阳一带)的重要官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食盐和土特产的运输要道。

徒步线路:
从县城出发乘车直达高甲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直达古道源头。沿着山道石阶前行不足五里,便到了一处驿亭,有名曰“五里洞”。整个石洞骑路而修,洞内壁嵌有石碑,时光流逝碑上所刻文字已难以辨识,不过这里可是游人休憩的好地方,再拾阶而上不足三四里,便可见“如来柱”了。石柱屹立在山脊突出古道旁一小块平地上,石柱高约四米,直径40公分,八棱见方,每一方都雕刻有古文,相传该柱是如来佛祖所立,可保佑八方来客旅途平安、生意兴隆。上有莲花型三层顶盖,就象唐曾取经时所戴佛帽一样。

继续前行。来到半山腰处一古刹遗址。一眼望去满目苍遗,残破无形,整个古奄建在两山之间一小块平地上,将整个古道拦腰截段,可谓咽喉。一股溪水流经路旁,生活很是方便,要是现在的驴友在此扎营也是个好选择。古奄共两间约百余平米,四面还留有高约三米的石墙,厚近两尺,古时不知可否是军事阵地。屋后还有一拱形石屋,靠山而造,后墙已被滑塌的山石推倒。继续上行,这一段林密路陡,不过二里又到一亭,门头石刻“旺(形)子洞”,再上攀三里便到了天星洞。天星洞是古道至高点,横架两山互通四方。确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地。站在关口之上,狂风阵阵,吹得人都有些站不稳。远眺四周,绿树葱郁,崇山峻岭,心旷神怡,似有与天仙做伴之感。

过关下行,一路下坡,很是平缓。在群山峰顶迂回盘绕约十里后,便到了另一处山口,山路直下,路面也宽阔很多,石阶保存得很完整,在这里便可以看到山下的村庄和远处的许村镇。沿着平整的山路很快来到半山腰,一路上还有两处石亭,但已破损不堪,更不知名了。一块平地很是显眼,一间很大的建筑只剩下了三方矮墙,屋中被当地的村民供上了香火,在一处墙角找到一块石碑,上有大字“忠烈庙”,可怜忠烈亡魂也已不知姓名。在它左下方还有一间只剩残墙的石屋,古道穿中而过。右前上方一堵关隘横架两山之间,长约五十米,网上查找,此地为名为箬岭关,为“府治”屏障,海拔998米。

1647年于岭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箬岭关南通歙县,北通黄山区,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关居四县之会冲。城墙厚约有十多米,中有一半圆顶门洞,宽约2米。入遂洞,过半有一通口可上城墙之顶,可能是古时防御作战用的吧。穿过遂洞,沿路直下便可通现黄山风景区汤口镇。再往下不到一里便到了地属歙县的茶坦村,一路的石阶宽大整齐,而且石材颜色也是五彩斑澜,随着时代的发展,农用车辆已可以通达这里。这里村风淳朴,自然和谐,村中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但很是干净宁静。顺石板路再下就到了古道尽头茅舍村。
网友点评(1条)
nh588
2014-09-24 09:21
时间
2013-05-24 至 2013-05-26 共 2天
费用
宣城到黄山来回火车费+大巴车费+腐败用餐费=275元。无门票费、住宿费及其他商业活动费用。
注意
1.春季山区雨水较多,路滑应穿登山鞋,自备登山杖;2.山区早春昼夜温差大,多备防寒衣物;3.沿路补水点较多,可以自带1000ml饮用水即可;4.带好必须的药品及干粮等生活用品。
综合
1.线路古道保存完好,原始风貌特征性强,适宜初级驴及中老年户外爱好者户外徒步活动;2.徒步路线:高甲村-古道源头-五里洞-如来柱-古刹遗址-天星洞-石亭-忠烈庙-箬岭关-汤口镇-茶坦村-茅舍村;3.古道露营,自备户外装备,帐篷、登山包、登山鞋、登山杖、睡袋、睡垫、地垫、手电、手套等;4.沿途风景优美,古道两侧森林植被覆盖严实,古建筑遗址较多,历史价值及观赏性极高;5.古道保存完好,无明显岔道,路线清晰,适合初级驴友锻炼徒步;6.自带垃圾袋,收集好沿途丢弃的生活垃圾,保护好原始自然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所阐述仅代表作者观点和立场,与8264无关,如内容涉嫌侵权你的权益,请联系8264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