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肉软软的蚂蝗贴] —— 墨脱徒步,对付旱蚂蝗的经验分享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10月2日至10月5日,我和朋友4人从派镇徒步墨脱,常规4天的行程:派镇 – 拉格,拉格 – 汗密,汗密 – 背崩,背崩 – 墨脱

除了塌方区、泥石流、悬崖、山路,这条路线还有一个很令人蛋痒的关键词 —— “蚂蝗”。

出行前我翻了很多这条线路上关于蚂蝗的帖子内容。在和蚂蝗短兵相接之前,我是颇有一点恐惧的,软不拉几灰灰黑黑又扭来扭去,还满山遍野,全身乱爬,想想都觉得后脑勺发麻。

在走蚂蝗山的前一天,我还听说有一个人全身被咬了六十多处。我们在途中遇到的好些人,身上也都是血迹斑斑的,还有一个满背是血,十分骇人。




但鲜明的对比是,由于我们四人准备充分、查看及时、穿着正确,又从汗密四海客栈的眼哥那边学习了不少经验,这次虽然歼灭了爬上身的蚂蝗无数,但我和一个朋友完全没有被咬,另外两人则各被小咬了三两处。途中,我们也捏着几只蚂蝗玩弄过。

蚂蝗山的蚂蝗军团不过尔尔。

因此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感受,希望能够对想走墨脱但因蚂蝗而退缩的童鞋们有所帮助。

没有美女,没有毒片,纯粹文字,比较枯燥哈~


什么天气蚂蝗会出现

派镇至墨脱这条线上以旱蚂蝗为主,水蚂蟥虽有但极少。

太阳暴晒时,只有极少旱蚂蝗会露面,被袭击的几率较低。

而一旦阳光暗淡了,譬如阴天、多云,蚂蝗就多了起来。如果遇到雨天,那恭喜你,蚂蝗军团倾巢而出了哦~~~

蚂蝗在哪里出现

第二天,拉格 – 汗密,距离汗密还有三四个小时路程的时候,就开始陆续出现,但数量较少,体型基本都很细小。

第三天,汗密 – 背崩,全天有蚂蝗,各种花纹,各种型号,各种尺寸。包括过了解放大桥通往背崩的山坡两旁仍有。

蚂蝗主要出现在路两边的灌木枝叶、野草、还有较矮的树垂下来的树枝上。

此前看过的很多帖子里,这条线路上的蚂蝗们已经被忍者化了,各种钻洞各种弹跳,简直是爬虫中的战斗机。在和四海客栈的眼哥聊过,加上此次徒步的实际感受,我把几个关于蚂蝗常见的错误认识列出来,小小纠正一记:

1. 蚂蝗会从树上掉下或弹跳起来,掉到人身上,所以不能站在树下 —— 错!!!

蚂蝗一般只会爬到较低的地方,最多出现的就是路两边的草丛,以及低矮垂下的树枝上,但绝少爬上大树。

另外,大家可以自己拿条蚂蝗玩一玩,仔细观察一下。蚂蝗是靠前后吸盘一吸一放蠕动前行的,并不会弹跳。蜀黍有练过功,蚂蝗们可没练过。

那为什么会有人的脖子、脸部甚至是眼睛被咬呢?

蚂蝗往往是沾到通过裤脚、登山鞋、登山杖、外衣等慢慢往上爬,如果人未察觉未及时摘除,蚂蝗就会一直往上爬来寻找可以吸血的地方。

2. 蚂蝗吸血时如果硬拔的话,蚂蝗会往皮肉里钻 —— 错!!!

蚂蝗两头都是吸盘,不是钻头,怎么能往皮肤里钻呢?附在皮肤上吸血时,如果硬拔,蚂蝗可能会断,但绝不会出现往皮肉里钻的情况。

不过,只要拉伸开会出现一点点洞眼的织物,比如较薄的袜子、针织衫等,细小体型的蚂蝗,确实能轻易钻进去。

3. 衣服鞋帽统统穿严实,不给蚂蝗任何钻进去的缝隙 —— 错!!!

一方面,蚂蝗的本能就是找到皮肉吸血,如果衣物穿的太严实,你又未及时发现,蚂蝗会一直执着地向你无法或难以保护住的地方,比如说,嘴巴、鼻孔、耳洞、眼睛……

之前看到别人的帖子,就是同行的某女生穿的太严实,然后蚂蝗爬进眼眶吸血了。在路上也听到,有人的嘴里爬进了蚂蝗,就附在口腔内壁吸血。

另一方面,衣物穿的过于严实,什么头巾、冲锋衣之类的,死角和皱褶太多,反而难以发现蚂蝗,无法及时摘除。

不如放轻松,露出点皮肉,比如手、胳膊等等,给小蚂蝗们一点近在眼前的希望。


墨脱县的旱蚂蝗可以捉来做药材吗?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真的非常美啊!!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感谢分享,很好的经验帖子!

恩,那看来得对预留吸血区保持保留意见

不管多累,不管时间多紧张,不管水多干净,只要是地表水我都会烧开了再喝的。只有刚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才敢直接喝
在墨脱路上看到的那些水不是泉水,而是冰雪融水和山上的降水流下来的溪水
谢谢美女,大家分享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