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26西和行之八峰崖、晚霞湖风光 - 甘肃 - 8264户外手机版

  甘肃
      西和县我已有20多年没去过了,现在去就和没去过一样,20年的变化绝对是天翻地覆的。
      我印像中的西和县还是以前归属天水管时穷山恶水间那一条非常难走的路,以及在那条烂路结束后一个小小镇子般存在的小县城。那时是腊月里随父亲单位的巴士去那里买过年的肉,小小的县城集市不堪我们这一车30来号人的冲击,原本的肉价会立刻扶摇而上,涨多少钱不记得了,原本多少钱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涨很多。。。然后记得的是西和的面很好吃 3毛钱很大的一碗。。。。
      现在知道那叫杠子面。这次去西和一定要尝尝杠子面,所以进西和县城后一直盯着大街的招牌在看。万幸,我们吃到了杠子面,因为一般来说中午后就没杠子面买了,都是早上做早上卖,一直卖到中午,我们去时估计12点多了,因而在路上我问一位妇女哪有杠子面时她说这会儿已没了。还好,几乎是在我们走的这条街的尽头我们吃到了杠子面,4元钱一大碗,实际上是一碟,还真好吃,也很便宜。吃完后我们进去厨房参观了他们做杠子面的家伙什,难怪这面这么香呢 是用那么大的杠子人骑上面压和的面,能不好吃吗。
      这次去西和就走两个点,一个是八峰崖 一个是晚霞湖。据我网上搜得的资料看“八峰崖在西和县城东南32公里处,位于石峡镇西侧,与仇池山遥遥相望。在八峰崖的主峰山腰,有罕见的天然石窟。唐代大诗人杜甫从秦州经西和转道同谷(今成县)途中,曾游览八峰崖奇景,写下了《石龛》诗: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
        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干尺,无以充提携。
        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

八峰崖是一处“南濒西高山,北依天子坪,八峰接云天,峻极兀峥嵘,迭迭云雾绕,崖前秀草长,野野淡淡香,古洞松映掩,涧水潺潺响,斑松斗秾华,翠柳争艳丽,深林聚千兽,灵对日唱”的秀丽风景区。这里,傲然刺天的八座石峰,峰峰入云,亭亭玉立,如众星列曜,似群仙聚会。其中主峰为西峰,其相距地面160米处有高约15米,长约60米的天然岩穴,上下左右无路可通,只有一条悬空栈道相连。原穴内建造殿宇14间,造像200余尊,可惜1960年失火,使木结构建筑毁坏,现仅存泥塑造像90余尊和部分壁画,还有明代万历年间石碑一块,清代石碑5块。全窟共14龛,分上下两层,上层10龛,下层4龛。现存造像中有宋代菩萨、元代三世佛、明代弥勒佛、清代普贤菩萨等。各代造像,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是谁在这崇山峻岭间悄然创造了艺术奇迹?至今仍是个谜!现仅据民间传说推知,石窟始建于仇池国国王笃信佛教,西晋元康年间,仇池大旱,氐王杨茂搜在今八峰崖脚下的寺湾里建造寺院,延僧祈雨。大雨滂沱,山洪暴发,一夜之间将寺院冲毁殆尽。后有人发现寺湾里的殿宇寺院完整的移到了离地百仞的悬崖上,这就形成了八峰崖石窟。据专家考证,八峰崖石窟建于敦煌千佛洞、大同云岗石窟前后。西和县是陇南石窟造像胜地。南有八峰崖石窟、北有法镜寺石窟,皆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这些精湛的石窟艺术告诉人们,西和是陇南佛教传播最早的地区,也是石窟造像最早的地区。”其实我是个更喜欢自然风景的人,对人文的庙宇寺院实在没多少兴趣,当群里有驴友推荐我去西和八峰崖玩时我搜了八峰崖的图片,立刻就被那里的山势吸引了,因而有了这次西和之行。而晚霞湖是我所没料到的这么漂亮,以为仅仅就是一个水库而已,岂知这几年西和县把它打造成了一个休闲的胜地,环境漂亮,居住优美 吃的便宜 垂钓惬意,伴着悠扬的蛙鸣,沐着轻风晚霞,何其爽哉!

南哥,你一直都是那么的帅,哈哈!~兄弟来顶你了
这儿的风光,从来没见过.太美了.
嗯,你说的对,确实有这么一帮人,太佩服他们了
回复 临峰一笑 的帖子

嗯 好多人都是因家庭反对的原因没法玩摩托了。
兰州有一帮摩友都是退休了的老革命啊 他们疯狂着呢 经常有活动 也跑了好多地方 大约十多号人呢。
以前也玩过,自从到了兰州,家里人死活不让玩了。现在玩摩托的似乎很少有我这么大岁数的了,除了兰州的神游哥,哈哈!

是啊 方便 经济 快捷。  快来加入摩友大军吧

是啊 天气还算可以 当时下过雨的,但早上期望的大地初晴还是没盼到
看来骑摩托车玩起来也很不错啊
楼主去的时机真好,细雨蒙蒙,空气清爽湿润。谢谢分享!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