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古栈道——拿出来分享下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陕西
本帖最后由 铁甲树凌风 于 2012-8-30 17:13 编辑

      根据前人的资料,从汉江与渭河之间横越陕西秦岭的古道有七条:即蓝武道、镇柞道、子午道、黑水浦河道、傥骆道、褒斜道和北栈道。这些古道基本上都是期着南北奔流的河流通行的。“千里栈道”在古代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翻越秦岭沟通南北的铁路和公路,也都基本上是沿着这些河谷修筑的。

       古代人们为了越过秦岭、巴山,开拓了不少道路。其中最主要的有嘉陵、子午、褒斜、傥骆和丹霸5条道路。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就真实的记录了古代秦岭的陆路交通的景象。

       嘉陵道又称陈仓道和陈仓故道。它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又沿着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经褒城到南郑(汉中),全长535公里。汉王北定三秦,用韩信计,出故道(凤县),战陈仓、好畤(乾县),又战废丘(兴平),遂东至咸阳,就是取此道北上的。这条道路最长,但比较平坦,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汉末至南北朝分裂时期,汉中、关中、四川之间战争很多,多数沿嘉陵道进行。隋唐定都长安,汉中及四川成为唐王朝的一个大后方,长期没有战争。长安、南郑、成都间的交通十分频繁,秦岭嘉陵道沿线驿站不断,仅大散关至宝鸡一段不到100公里的路程就有15处之多。

       褒斜道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达汉中的道路,全长380公里。褒斜道的开创可能始于战国,《战国策·秦策》里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褒斜道石门——世界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文中指出:这千里的栈道包括褒斜道和由汉中到四川剑阁的金牛道。秦汉时期,褒斜道已成为一条重要通道。《史记·货殖列传》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惟褒斜绾毂其口的记载,说明此道属关中和蜀汉经济联系的交通要道。东汉时期,褒斜道也有过修筑。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斜)道。时作桥格(阁)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一百二十九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以火焚水激之法开凿的石门隧道,为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两汉时代,驿路均设在褒斜道,说明这里来往运输及旅客繁盛。唐代褒斜道经多次修筑,政府规定为驿道,设置馆驿。唐天宝十五年(755年)玄宗李隆基入蜀,即取道褒斜。

        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河经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这条路线主要用于军事活动。正始二年(244年),魏将曹爽曾出骆峪伐蜀。甘露二年(257年),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唐代,傥骆道曾一度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建安四年(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子午道由长安沿沣河上行,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达汉中。这条道有新旧两线,古道乃汉魏时期顺池河下行至石泉;六朝后的新线才是经江口、宁陕达石泉,全程520公里。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先零羌叛,断陇道,寇三辅,入益州,据汉中。由于西夷虐残,桥梁断绝,致使嘉陵、褒斜两道皆受影响,而通子午道。延光四年(125年)安帝刘詁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道。唐代涪州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沿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在秦岭诸道中,子午道最为冷落,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使荔枝色香味不变,才取捷近的子午道。

丹霸道,也叫武关道。由丹江河谷西北行越秦岭,转灞河河谷到长安;沿丹江河谷东南行,可到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唐武德六年(623年),宁民令颜旭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门谷由温泉涌出,石门在蓝田东南四十里至石门谷流域附近,由石门通长安的水道就是灞水。唐中叶以后,开凿了由蓝天至内乡(河南内乡县)长约350公里的一条新道,大致与现在由蓝田经商州、丹凤、商南至河南内乡的陆地一致。由于道路的改变,武关也改移到了现在的丹凤县之南了。

       秦岭中入川的道路,最有名的是嘉陵道和褒斜道,在唐代以前历代都很繁盛,给陕南地区,特别是汉中盆地、商丹盆地和嘉陵江谷地的土地开拓和经济发展带来便利。傥骆道和子午道虽然都在一定时期有过繁盛的景象,但都不比嘉陵和褒斜道来得繁华。丹霸道南通湘鄂粤桂,与四川关系不大,并有洛宛道取代它通往中原,所以也只盛行了一段时期。宋元以后,秦岭中川陕交通都趋向于嘉陵和褒斜道。

       陈仓和武关两道位于跨秦岭五条通道的东西两面,所以它们和邻区的一些道路也有联系。如:陈仓道向西北联系的道路主要有:从凤县附近循红岩河北行至宝鸡凤铃阁再北到陇县西南的关山道,由徽县通往天水的道路,由徽县经成县通西和县的道路,由徽县经成县通武都的道路,由略阳经马关(甘肃康县东)到武都的道路等。和武关道联系的主要道路有:由商县经山阳循金钱河到漫川关(今山阳县东南)的上津道(上津为隋唐时期旧县,今在湖北陨西县西北),由商县东北行,经芦灵关通到弘农河上的古函谷关的道路等。


额,敢不敢给个具体点的路线和坐标,这给的资料没营养啊,想走也走不成,楼主可有走过的,再分享一下么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