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 - 吉林 - 8264户外手机版

  吉林
为了不让大家在户外误食有毒菌类,小神耗费2天时间整理了吉林省野生菌类识别。希望对大家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所帮助。

[size=14.0000pt]1、蛹虫草:

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蛹虫草、虫草等。世界性分布天然资源数量很少。

蛹虫草 - 形态特征子座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生蛹体的头部或节部长出,颜色为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厘米,蛹体颜色为紫色,长约1.52厘米。

分布云南昆明、安宁、江川)、吉林(安图、永吉)、辽宁沈阳)、内蒙古(哲里木盟),生于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中鳞翅目昆虫的蛹体上。

药用价值具有清除自由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2、炭球菌:
炭球菌用于引起树木木质腐朽,被害杨、柳、桦、椴、胡桃、杜鹃等多种树木和枯立木、倒木、木桩、木建筑用材木质腐朽,形成白色腐朽。此菌往往生长在栽培木耳、香菇的段木上,视为“杂菌”。形态特征:子座较小, 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5-5cm,高1-3.5cm,无柄或近无柄。表面初期土褐或紫褐色,后变褐黑至黑色。内部暗褐色,纤维状,有明显的同心环带,子囊壳近棒状,孔口点状至稍明显。子囊圆筒形,有孢子部分75-85μm×8-10μm。孢子8个,单行排列。不等边椭圆形或肾脏形,11-16(17.8)μm×6-9(10.2)μm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树腐木或树皮上,单生或成群生长在一起。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四川、云南 、江苏浙江福建、台湾、香港、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陕西宁夏新疆西藏等。医用价值--入药用于治疗惊风

这小子,什么时候研究起蘑菇了呢?
这个是什么蘑菇?




呵呵,发迷糊了。已改正。谢谢
谢谢楼主!很好的科普帖,支持欣赏!   但是第五页第46楼和47楼为什么俩蘑菇一个照片,却俩名字!请楼主务必仔细斟酌,这可是要命的玩意!
本帖最后由 神魂颠倒 于 2013-12-2 00:01 编辑

晕了,怎么发不了了呢?晕哦。

142、头状秃马勃

又称马屁包、头状马勃

子实体小至中等大,陀螺形,高4.5-7.5(10)cm,宽3.5-6cm,不孕基部发达。包被两层,均薄质,很薄。紧贴在一起,淡茶色至酱色,初期具微细毛,逐渐光滑,成熟后上部开裂并成片脱落,孢体黄褐色

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
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至散生

幼时可食。成熟后可药用。有生肌、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从发酵液分离出广抗菌谱的马勃菌酸(caluatic acid),对革兰氏阳性、阳性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

143、网纹马勃又名马勃菌目、马勃菌科、马勃属。分布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台湾 、河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小。倒卵形至陀螺形,高3-8cm,宽2-6cm,初期近白色,后变灰黄色至黄色,不孕基部发达或伸长如柄。外包被由无数小疣组成,间有较大易脱的剌,刺脱落后显出淡色而光滑的斑点。孢体青黄色,后变为褐色,有时稍带紫色。孢子球形,淡黄色,具微细小疣,3.5-5μm。孢丝长少分枝,淡黄色至浅黄色,粗3.5-5.5μm,梢部约2μm。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有时生于腐木上。幼时可食。经济用途:子实体有消肿、止血、解毒作用。另外幼时可食用,味较好。据记载可与云杉、松、栎形成外生菌根。

144、柯氏黑蛋巢担子果多为宽的倒圆锥形,少数呈钟形、杯 形,高(479-10mm,口部宽(3-48-10mm,少数因基部狭缩而延伸成短柄;具较小的菌丝垫,直径为23mm, 沙土色或黄棕色,幼时包被具白色、灰白色盖膜。包被外侧为沙土色、暗沙土色、棕黄色、浅褐色、灰褐至褐色,被有粉黄色、 浅黄色、沙土色至棕黄色的细绒毛,紧贴包被或结成小簇,无纵条纹;内侧浅灰、烟灰色、黑灰色、灰褐色至褐色,无条纹或具 不明显条纹,少数个体条纹较明显,口缘多平整,但有时具不明显的流苏或流苏明显(图40 1)。 小包扁,圆形或宽椭圆形, 大小为(1-1525-3)×(1-1222-26mm,肉色、沙土色、灰白、浅灰、银灰、暗烟色、暗栗色、褐色 至污褐色,具单层皮层,外膜浅黄、浅褐或浅灰色,厚1025 μm。 担孢子广椭圆形、近球形,少数卵形,也有的先端具一小 尖,大小通常为(70-80120-135)×(55-7085-105)μm,而采自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的标 本,孢子要长一些,为(85-100135-155)×7080-95)μm,壁均较薄,0310μm分布: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食用药用未明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