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领队计划之探路者男式套绒冲锋衣体验报告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探路者男式套绒冲锋衣以先进的面料,优质的裁切、拼接、压胶,有效的防止了风冷效应的产生,能够有效地阻挡雨水和雪的入侵,使你不会感到潮湿和寒冷,大运动量身体出汗较多时,湿气能迅速排出,时刻干爽。并且材质很轻,非常注重穿着者的感受。适合登山携带。
总之,探路者男式套绒冲锋衣(TAWB91204)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衣服,一款值得拥有的衣服。

随着温度升高,估计在10度左右,同行队员换穿速干t恤时,穿着冲锋衣依然干爽,足以证明透气性能良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一出来,气温立马升高,把抓绒内胆去掉,单独穿着防风外套,感觉好极了。


现在,山顶的风力4级左右,探路者冲锋衣的优良防风性能得以展现。
我能感觉到羡慕的目光,呵呵呵,有点小拉风。

7点半,来到了王莽岭顶峰。

秀下吧。。。。。。。

随着拔高高度的上升,运动量的加大,逐渐有汗水流出,但是为了赶路,我没有脱衣服,这时候探路者表现出了强大的透气功能,虽然脸上汗水流淌,但是身上依然干爽。

4月7日早上,我5点20分从南马鞍出发,拔高前往王莽岭。
当时,气温大概在零度左右,我穿了一件速干衣,外面罩上这件冲锋衣,太舒服了,不冷不热正好。
本来准备看王莽岭日出的,可是天亮的太晚了,没赶上。

探路者——勇敢的心

出生于甘肃敦煌的盛发强自小就爱读书,但他也是个“不安分”的孩子,天性就喜欢户外运动。
高中一年级,他和几个同学约好出去玩,骑自行车76公里去了敦煌的南湖水库。到了晚上,他们取出从家里带的床单,搭成帐篷,点上蜡烛。
然而,帐篷里成了蚊子的天堂,人进不去。从那时开始,盛发强在心底里就有了“帐篷”这个概念。
1988年,盛发强考上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测绘专业,这个专业需要学生们经常进行野外勘测学习,但那时,很少见到专业的帐篷、睡袋。
1994年年底,盛发强在“全国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发现了与他从小就埋下的创业“火种”相匹配的项目——折叠式休闲帐篷。
看到这个帐篷产品,盛发强的眼睛亮了起来,就与这个专利的拥有者谈判。对方出价20万元,最终让他5000元就买下。
拿到专利后,他去江苏学习了一个月如何做这种帐篷。1995年,他注册了北海天惠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从事帐篷设计生产。他投入10多万元,生产了1000顶帐篷,命名为“天乐”品牌。
于是,他顶着烈日,在景区摆摊。
“吉人自有天相”,在盛发强的生命里,一个他至今不知道姓名的“吉人”出现在他的面前。此人从北京到北海来旅游,来到盛发强摆摊的景区,他看到盛发强的帐篷很有特点。他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话,“南宁不正在举办‘文化体育用品博览会’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盛发强马上带着几顶帐篷连夜赶到南宁,在博览会上,他不停地演示帐篷如何搭起,如何拆卸。
最终,他的帐篷激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当天,他签了80多万元的合同,成交了10多万元。
这次参会给了盛发强极大的信心,让他认识到,全国有很大的需求,“帐篷也能撑起一天片”。
随着公司的发展,生性不安分的盛发强决定把公司搬到北京。
从1998年在北京设公司办事处开始,公司业务逐渐过渡到北京。1999年1月11日,他注册了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把以前的“天乐”品牌放弃,启用“探路者”品牌。
来北京,盛发强需要从零开始。他在香山附近租了两排破旧的平房,既是产品开发人员又是工人、搬运工、销售员。
虽然当时环境很差,但公司还是弄了两个乒乓球台子,院子里还有两棵大树,经常有喜鹊掉下来,又被小心地放上去。
“健康、快乐”,盛发强用这两个词形容当时的心情。
也许是由于这种创业的激情和健康的心态成就了“探路者”:2002年开始,探路者开始做服装;2003年3月6日,首家探路者户外用品专卖店在北京隆重开业,探路者由此拉开了在全国推广连锁专卖店的序幕;2004年2月,探路者公司在北京昌平区宏福创业园建成占地16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生产、仓储中心。探路者跨上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里程。
从1999年开始,探路者每年有50%的增长。2006年,“探路者”占户外用品1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一品牌。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