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笑话啦,ks来写结尾了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礼拜结束了,教父冷冷地说了一句:SHIT!!
ls的丫头,你还年轻

这个结尾比你写的好多了,作者叫moutaiman,是这么写的吧?英文不好,中国人,见笑见笑

目前国内雪山圈子,分为4层
5K层→6K层→7K层→8K层
今天,绝大多数8K层的人物
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踩上去的

那些关于杨的论战,是基于8K层的
和普通山友的关系不大
参加5K、6K层的商业攀登
海拔低安全系数高,选择面也比较广

当然还是要像选老婆一样,精挑细选
选错了,要痛苦一辈子的
到时闹离婚,不要怪人家
只能怪自己当时怎么看走眼

高端7K、8K层的商业活动
现在基本被垄断,可选择的很少
杨是探索者,寻求打破这个局面
只是不幸地,他可能失败了!

为什么说,那些挺杨马的人
是真正雪山圈子里面的?
他们是担心,杨马倒下后
7K、8K层的商业登山后继乏人

也许会出来一些什么猪啊、狗啊的
可能水平还不如杨马,死人更多
让杨马吸取教训,重新站立
或者是个更好的选择

否则,很多爱雪山的人,会如KS所说
“任由枯燥的生命耗尽自己的热情”
那是已登过雪山、或登不动雪山的人说的话
有些人却愿意像流星一样,飞逝而过,发出光芒

宽容一些,世界乃大
冰川客的这个结尾也好

Y选择技术山峰值得力挺。只是全部登顶的代价是摔了三人。两人滑坠。
看了几天的帖,很明显。此人是竞争对手。并有丰富的组织登山的经验。
事无巨细的了解,甚至03年以及y被狗咬的恩怨都知道。
能有什么争锋至此呢,无非利益,理念,过节。
利益就是夺人,结交人。理念不存在,过节无非恰好y让其受过伤害。
最不能接受的,是嫉恨。嫉恨这东西很微妙,有点酸有点甜。
文人相轻,专家互讽。登山也一样。博大点的,知人不易,不踩一脚就是仁厚。
588F贴之后,此人就该消失,至少算个华丽转身。
步步紧逼的代价是露出了原貌。如他所言,就是想彻底毁了那个冲到前面的人的生活。
其实这个人是谁不重要。不过被人认出还步步紧逼,刀刀封喉,很有硬挺的勇气。属堂正的小人。比伪君子强。
y多年登山难免结怨。尽管如此,并不能抹煞他的品格。就几个跳梁小丑埋不掉Y卓越的登山能力。
另外,Y没有必要做民间登山的旗手。因为他在无数个小旗子里已经不自觉的被挤站在了前面。
嫉恨有时候很可怕,可怕到被人盼着出事。有种被贼惦记的悲哀。如果Y出事是早晚的,那么他依然知道出事的代价。

尽管这次手术做的风险大,他还是下了刀。
好医生总有第一刀,这是杨的宿命。但绝不是最后的归宿。

品德是做人的关键。即便达到了砸碎Y的目的,也没人愿意接纳这个举锤的人。
江湖是可怕的。
作者:byebyecity

  ——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看到的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却不知,其实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张高尚的面具。
作者:清凉清爽

爬过高海拔朋友的声音几乎难得一见,就算有也几乎被打成为老杨辩解的保皇党一派。特引用其他论坛的帖子

[quote=十一郎]发帖的同学说了不少外行话,特别是关于夏尔巴、小费、天气那几段。
该同学努力表现出认真的态度,但还是太抒情了。
在此仅指出关于夏尔巴的:
A、夏尔巴以高山服务为职业。记住,这是职业。职业意味着,专业服务+收费。职业不是爱好,不允许发挥飘忽。
B、夏尔巴会带领客户攀登,但不会陪客人去找死。遇到危险时,合格的夏尔巴会:a、提前提醒客人,天气不合适,不要找死。阎庚华就是这么回事。b、在遇到危难的时候,以客户为优先考虑。
C、小费不小费的,夏尔巴没有你说的那么势利。03年珠峰,第一组下撤遇到困难,需要ABC的夏尔巴上去。我组织的,当时上去的两位(我们在ABC只剩下他们俩能用,其他的都是厨师等),8个小时前刚刚从8300运送物资下来,凌晨4点半二话没说,就背着物资上去救人了,次日11点到达7900。我做他们工作时,特意提到“这个小费只会比登顶小费多”,人家怎么说?“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这就叫“敬业”。
D、大部分夏尔巴的短板是:缺少系统的技术训练。但是,他们在实际攀登中获得的技能,其水平和实用性,也绝不低于那些受过一定技术训练的客户,而且肯定高于没有什么技术基础的“高度爱好者”。
至于其他环节,建议还是多了解一些再说。[/quote]
作者:男人老狗

只对588楼说话:
分析基本合理,很多观点赞同.但在正式报告出来前,这个分析还是显得仓促了些.
正如你自己说言,消息来源太单一,正如一些后续消息出来后,首帖里面的很多质问就成了硬伤.
比如仅从现有的消息来源看,杨春风和赵亮几乎是同时滑坠,杨在前面探路,先滑下去,只是老杨幸运点(或者说太倒霉了?)摔到了C3附近,昏迷中被救,而赵亮直接摔下悬崖.
另外有几个常识性的东西,觉得阁下好象忽视了:

1\关于修路.
商业登山就要修路吗?除了CCTV,全世界有哪个商业登山公司有能力在8000米级山峰全程修路?罗塞尔可以吗?圣山可以吗?
即便是在热闹非凡的"旅游线路"珠峰和卓奥友,修路也一向是由若干大队伍联合去修的吧,而且也还不是全程,否则,06年的汪峰和08年的喇嘛是怎么滑坠的?
更何论在天气窗口短暂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队伍都会采用突击营地以上选择性边修边走的方式.
这些您应该都清楚...

2\关于协作比例.
从目前看到报告,7950--8100由张伟修路,8100以上是杨春风修路.
突击营地以下杨\张的工作情况不得而知,但别的不说了,
请问在大雪(5月2号开始)之后,先锋修路者需要什么样的体力,阁下做为前辈应该知道吧?在8100米以上修路有什么样的困难,您也应该很清楚吧,
在下撤途中,因雾队伍迷失方向,杨\张先后在前探路,在8000米探路需要什么体力,阁下也应该知道吧?后两人相继而发生滑坠.
就从这些信息,我已经可以确定的说,杨和张,是这只队伍的协作而非队员,哪个商业公司的队员会去修路??杨/张至少承担了和夏尔巴一样的工作责任,甚至更多,根本不需要知道他们有没帮其他人背氧气桶.
做为非常了解高海拔攀登的您,个人认为您不应该把大家引到协作比例5:7,这样一个数字上去.

3\关于领队是否要坐镇大本营,以及后备救援力量
领队是否要坐镇大本营,这点您没说,这应该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有能力每次登山放一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山下,国内国外数数有几个?
同时您说的圣山公司1:3的比例,也只有在珠/卓两峰圣山运作自己的大队伍才能做到吧,如果是带国内或国外的小队,或是其他的山,还是这个比例么?

其他基本同意阁下的分析.很到位了.

话再说回来,现在还没有完整的信息,总结还嫌早.
如果说目前看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决策5.13登顶,以及12小时关门时间的设定,还有夏尔巴能力及对此山峰的熟悉情况.5.13登顶这个决策是谁提出来的,经过讨论没有,12小时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有没有严格执行关门时间,有待后面的信息补充了.至于夏尔巴,钱是主要问题吧.
只在03年和老杨登过山,个人感觉,杨是个好的朋友和伙伴,但不是个好的组织者,凡事太亲力亲为了,而且耳根太软.经常会把他的顾客当成朋友和攀登伙伴,而忘记了他做为领队,很多时候必须要对队员说NO!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跟他去登山,因为凡是登山的人都知道你所说的那个常识:无兄弟,不登山.

您关于登山和家庭的论述很感人,人各有志,个人选择吧.
当然,如果您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应该以永远1:3协作,在路绳上推着上升器登山,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未来.那我无语.起码我这个中年人不喜欢,我所认识的其他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喜欢.
也许您和青衣大侠喜欢?

您的首帖我的感觉是性情所至,虽然感觉在不了解全面信息的情况下就贸然质问,不像是个熟悉登山规律的人,但还是尊敬您的坦诚.但您的588帖,有所言有所不言,就有不太地道了.再看您在吃诃豚的帖子,嬉笑调侃,已经完全没有了悲痛,似乎对这个商业话题甚感兴趣,真正的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使得您最开始那为逝者家属心痛而振臂一挥的正义形象完全倒塌.送您一句:相煎何太急.


文如其人。

品行:跟你谈,是我们错了。
行文:你语文老师说,别怪我,这孩子从小就没学会说话。

文者,言也。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