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男人老狗
只对588楼说话:
分析基本合理,很多观点赞同.但在正式报告出来前,这个分析还是显得仓促了些.
正如你自己说言,消息来源太单一,正如一些后续消息出来后,首帖里面的很多质问就成了硬伤.
比如仅从现有的消息来源看,杨春风和赵亮几乎是同时滑坠,杨在前面探路,先滑下去,只是老杨幸运点(或者说太倒霉了?)摔到了C3附近,昏迷中被救,而赵亮直接摔下悬崖.
另外有几个常识性的东西,觉得阁下好象忽视了:
1\关于修路.
商业登山就要修路吗?除了CCTV,全世界有哪个商业登山公司有能力在8000米级山峰全程修路?罗塞尔可以吗?圣山可以吗?
即便是在热闹非凡的"旅游线路"珠峰和卓奥友,修路也一向是由若干大队伍联合去修的吧,而且也还不是全程,否则,06年的汪峰和08年的喇嘛是怎么滑坠的?
更何论在天气窗口短暂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队伍都会采用突击营地以上选择性边修边走的方式.
这些您应该都清楚...
2\关于协作比例.
从目前看到报告,7950--8100由张伟修路,8100以上是杨春风修路.
突击营地以下杨\张的工作情况不得而知,但别的不说了,
请问在大雪(5月2号开始)之后,先锋修路者需要什么样的体力,阁下做为前辈应该知道吧?在8100米以上修路有什么样的困难,您也应该很清楚吧,
在下撤途中,因雾队伍迷失方向,杨\张先后在前探路,在8000米探路需要什么体力,阁下也应该知道吧?后两人相继而发生滑坠.
就从这些信息,我已经可以确定的说,杨和张,是这只队伍的协作而非队员,哪个商业公司的队员会去修路??杨/张至少承担了和夏尔巴一样的工作责任,甚至更多,根本不需要知道他们有没帮其他人背氧气桶.
做为非常了解高海拔攀登的您,个人认为您不应该把大家引到协作比例5:7,这样一个数字上去.
3\关于领队是否要坐镇大本营,以及后备救援力量
领队是否要坐镇大本营,这点您没说,这应该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有能力每次登山放一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山下,国内国外数数有几个?
同时您说的圣山公司1:3的比例,也只有在珠/卓两峰圣山运作自己的大队伍才能做到吧,如果是带国内或国外的小队,或是其他的山,还是这个比例么?
其他基本同意阁下的分析.很到位了.
话再说回来,现在还没有完整的信息,总结还嫌早.
如果说目前看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决策5.13登顶,以及12小时关门时间的设定,还有夏尔巴能力及对此山峰的熟悉情况.5.13登顶这个决策是谁提出来的,经过讨论没有,12小时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有没有严格执行关门时间,有待后面的信息补充了.至于夏尔巴,钱是主要问题吧.
只在03年和老杨登过山,个人感觉,杨是个好的朋友和伙伴,但不是个好的组织者,凡事太亲力亲为了,而且耳根太软.经常会把他的顾客当成朋友和攀登伙伴,而忘记了他做为领队,很多时候必须要对队员说NO!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跟他去登山,因为凡是登山的人都知道你所说的那个常识:无兄弟,不登山.
您关于登山和家庭的论述很感人,人各有志,个人选择吧.
当然,如果您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应该以永远1:3协作,在路绳上推着上升器登山,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未来.那我无语.起码我这个中年人不喜欢,我所认识的其他的朋友也没有一个喜欢.
也许您和青衣大侠喜欢?
您的首帖我的感觉是性情所至,虽然感觉在不了解全面信息的情况下就贸然质问,不像是个熟悉登山规律的人,但还是尊敬您的坦诚.但您的588帖,有所言有所不言,就有不太地道了.再看您在吃诃豚的帖子,嬉笑调侃,已经完全没有了悲痛,似乎对这个商业话题甚感兴趣,真正的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使得您最开始那为逝者家属心痛而振臂一挥的正义形象完全倒塌.送您一句: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