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板凳仔 于 2017-6-23 00:59 编辑
以下是本次装备:
背包:osprey rev6
相机包:多特小相机包
帽:Salomon速干可拆卸鬼子帽
上衣:桂林马拉松纪念T恤(内部版)
下衣:2XU PACE 2in1 双层跑步五分短裤
袜:SmartWool美丽奴羊毛袜
鞋:凯乐石飞翼2.0
脚套:引擎鸟防沙套
杖:HWB H3C+碳素外锁*2
御寒衣物:迪卡侬美丽奴羊毛长袖T
防水衣物:迪卡侬超薄冲锋衣,一次性雨衣,LUXE Rain Chaps涂硅雨裤
替换衣物:迪卡侬跑步短袖T,迪卡侬运动长裤,内衣裤,备用跑步袜*2,备用鞋垫*1
水具:迪卡侬600ml塑料水壶,脉动瓶,SAWYER净水管
灯具:山力士锐REE,备用AA电池*2
其他:
小米10000毫安充电器
数码相机:sony DSC-WX220
不知名魔术头巾
绿色丛林驱蚊液30ml
防晒乳液35ml
急救包
救生毯
洗漱包
毛巾
食物:
冠生园压缩饼干118g装*2
脆皮肠60g装*2
咸菜15g装*2
康比特能量胶30g装*4
葡萄干混合干果约200g德芙巧克力45g
动益佳功能饮料粉剂38g*2
总重量来说,因为的东西本身已经比较精简了,所以没有刻意称重减重了,比如说备份衣物和食物的部分,都是以方便熟悉为主要原则,没有刻意砍装备。
以下具体谈谈各个装备的使用情况
osprey rev6

这是个容量神奇的包包
虽然定义为6升越野包,但实际容积远远不止这么多,它装下了以上表列的所有物资(随身衣物和登山杖除外)还略有盈余,事实上,去年的大五两天逆穿,御寒衣物和食品带得更多,也完美hold住。
事实上这包定义为一日徒步包更为合适,因为它与背脊接触的一面用料不够好,在长距离越野赛中,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会磨伤背脊疼上几天(但很多人都用它跑长距离越野赛,也许我背脊太娇气了),所以我现在只有拉练和平时休闲玩耍用它。
多特小相机包 

可以很牢固固定在肩带上,勉强塞得进索尼黑卡,这次我带的是体积小得多的索尼DSC-WX220,所以相机包夹层还顺便携带了现金信用卡身份证火车票。
帽:Salomon速干可拆卸鬼子帽
重量40克,甚至比很多空顶帽还轻,鬼子帽刚好盖住脖子而不会像某些款式一样太长太闷,鬼子帽的帘子是魔术贴粘贴,很方便装卸。


拆掉鬼子帽后的样子

我的习惯是不拆帘子,如果不晒就直接把帘子反着顶在帽子里,晒的时候就把帘子放下。
上衣:桂林马拉松纪念T恤(内部版)
公司内部订制产品,牌子是KELME,没什么可说的,重量90克不算超轻,但速干排汗好,颜值也不错,现在只有女款库存了。

下衣:2XU PACE 2in1 双层跑步五分短裤
这个是我穿过的最舒服的运动裤了,贵有贵的道理,全程干爽舒适,一点湿乎乎的感觉都木有,而且大幅度减少了上厕所的繁琐程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压缩层有点短(难道是我太胖了把它撑短了)。
袜:SmartWool美丽奴羊毛袜
因为脚汗多,所以户外基本都穿美丽奴羊毛袜,这双的羊毛含量不高,好像就是50%几吧,只要不踩水或者用力不当,脚就不会有问题,就算打泡也不影响走路。
脚套:引擎鸟防沙套
这东西太有用了,已成为我的户外强制装备,阻止各种砂石枝叶进入鞋子,节约了很多脱鞋倒沙子的时间,而且和其他雪套、防沙套不同,这个是不需要用绳子或皮筋 经过脚底进行固定的,而是完全在鞋面上方固定,所以损毁率会低很多。


整体衣物如下:
杖:HWB H3C+碳素外锁*2
这个杖用了很久,虽然重量显然比现在时髦的Z杖吃亏,但胜在安全可靠,长度调节迅捷
然后重点说一下
凯乐石飞翼2.0这双鞋子


一直以来我都为找到一双靠谱的越野鞋发愁,因为我脚比较短而宽,按照长度其实相当于36.5或37码,但按照宽度要38甚至39码才合适,而当穿上38,38.5,39码鞋的时候,必然出现不跟脚的情况,无法达到舒适的脚感,迅速敏感的脚底反馈。
另外,越野鞋的几个方面属性:轻量、稳定性、抗扭转保护、透气性、抓地、耐磨等等,往往都是彼此矛盾制约的,想找到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鞋子着实不容易,我有一双索康尼xodus4.0几乎已经满足我一切需求了,唯独重量真有点重,当路面真能跑起来的时候,穿着它真的没力气跑起来啊。
vibram公司去年诞生的Megagrip,广受越野爱好者的关注,纷纷留意到底这号称“干底湿地,超强抓地”的黑科技用在哪些鞋子上,一位大神推荐了北脸的一款,我看着颜值不错价格也诱人就入了。

实际用这双鞋也完成了1个56km越野赛,使用了黑科技抓地力是的确完全没问题的,但北脸的整个鞋型设计,包括鞋带设计实在跟我八字不合,完全不跟脚,鞋带系得紧勒脚背,系得松那就跟穿着休闲洞洞鞋跑步没区别了。
凯乐石飞翼2.0去年底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对这双鞋有所了解,后来又去实体店试了好多次,觉得哇靠,这宽度,居然37码都将将合适,38鞋带稍微勒紧点也合适,而且脚感如此舒适,不硬不软,又很轻,这不很完美吗?网上找了个店,下单。
鞋子恰好在我两趟武功山之行之间到货,上班磨合了两天就上武功山了。
实际的感受是:
1、Megagrip的确非同凡响,我从来没有尝试过如此让人放心的抓地力,无论干地湿地,斜面、独木桥、凸起的光滑石块,都很放心安稳地踏过去,全程没有一次打滑。虽然说这趟路没碰上雨,但我对它的湿地反应相当有信心(事实上,用于做越野赛的V底本来在彻底沉浸在水里的路面,比如说泥浆路面,抓地也是没问题的,索康尼xodus在泥浆路的表现就相当好,Megagrip解决的应该是干湿混合,也就是一些类似苔藓地,湿滑石板地的抓地问题)。
2、包裹性能相当出色,我在37和38码之间纠结了很久,后来选择了38,鞋带系紧之后,包裹得非常稳,除了脚趾稍有左右活动空间之外,无论做多剧烈扭转的动作,脚都不会在鞋内晃动,可以让你放心的做跑跳急停等动作。

3、中底相当Q弹,像一般跑步鞋的中底,这让走每一步都充满弹性,有恰如其分的反馈力,配合相当厚度的复合型鞋垫,不但轻而易举地扒地加速跑起来,而且不会把脚底板搞得太累,特别是石头路,一开始我比较担心这个,就是会不会鞋子太软,走石头路会硌脚很累,但事实上不会,因为中底是弹,而不仅仅是软。虽然只走了大概40km,但我相信穿这个鞋走到60km以上甚至百公里都是可以的,脚不会受伤和承受太大痛苦。


4、还是中底问题,虽然中底的Q弹带来了舒适脚感乃至良好的反馈、速度感,但这双鞋欠缺了一样东西,就是整体抗扭转的保护,也就是说,它缺乏足够的支撑,从这双鞋的设计理念来说,不对称的鞋型、倾斜的鞋带和一体鞋舌,就让这双鞋充满不稳定性。于是乎,它其实相当考验主人的落地技巧,如果你每一次落地都轻盈准确,确保你落地点就是随后你的重心移动点,那么,OK,你会跑/走得相当舒服。但是如果你不幸踏得有所偏差,比如说以不正确的落脚方式踏在一块凸出的石头上或者一处倾斜的台阶边缘,或者隐藏的暗坑,那么整个鞋立刻瞬间变形,让你的脚体会瞬间的酸爽……(而如果穿的是一双保护较好的越野鞋或者中帮徒步鞋,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发生,因为这不是严重的失足,只是稍许角度偏差,鞋底和鞋面能进行良好的支撑,保护到双脚)
基本上像我这样的越野渣渣,全程都不行错踏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穿这双鞋几乎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两次轻微扭伤和踏错位置后的“啊啊啊啊”,当然这似乎是激励鞋主人加强越野技术的方式。
5、透气性不算太好,防水性等于0——后来走夜路的时候,有一处路面没仔细分辨清晰是积水还是地面湿润就踏过去了,其实积水非常浅,只是刚过鞋底一点点,但立马鞋里面都湿了。
6、这是武功山归来后的中底,如此多的压痕褶皱不由得让我担忧它的寿命几何。

总的来说,虽然有一些缺点,这还是一双均衡性相当强,兼顾了高手(速度感,不平衡感)和低手(抓地力,舒适的反馈)需求的好鞋子,算国货中的精品了,估计寿命不长,适合比赛,日常拉练还是用便宜耐操的美津浓A8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