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线路沿革:
雀儿山的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冰川运动活跃。雀儿山冰川消融的速度也比较快。
2009年时的冰川冰舌,拍摄位置是大本营。现在攀登雀儿山的山友都知道,位于这处崖壁上的C1营地,建在乱石堆里,冰川已经退缩到了C1营地上方。
罗罗从2006年开始攀登雀儿山。实际上每年雀儿山的攀登线路都会有些变化,组织雀儿山商业攀登的登山公司,每个攀登季节都要重新探路。但大部分山友基本只来攀登一次,所以感知不到线路的变化。
雀儿山的攀登线路,大的变化共有三次。分别是2003年到2012年的线路、2013年到今年夏季的线路、今年秋季开始新探出的线路。当然大致的攀登方向是不变的。
2003年到2012年的线路,被称为“豆腐块”线路。优点是,风景特别好,冰塔林有一两层房子那么高高,冰裂缝很深,也需要翻冰壁,通过各种各样的冰桥雪桥。但冰桥断裂的可能性较大,风险较大。

雀儿山“豆腐块”攀登线路中的冰塔林和冰桥如今只能成为回忆。
2013年到今年夏季采用的线路,和“豆腐块”线路比,主要区别是C2到C3这段,变化主要是放弃冰塔林路段,而是向左拐爬高C3营地下方的那个冰壁。
上图中红色线路就是2012年前的豆腐块线路,绿色线路是2013年到今年夏季的攀登线路。之所以改为爬那个冰壁,是因为“豆腐块”线路已经无法通过,只好爬上左侧的冰壁建立C3营地。
有的队伍也会在这个冰壁下方建立低C3营地。因为冰壁坡度约55度,负重上的话体能消耗较大,就在冰壁下建营。海拔落差约100米,高反也不会严重。缺点是冲顶时需要多爬一个冰壁。
2013年以来,攀登雀儿山要爬的第一个大冰壁,比顶峰前的那个冰壁难度略低。
今年秋季开始探的最新的攀登线路,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因为冰川运动剧烈,原有的线路已经无法通过。
图一是最新攀登线路的C1到C2。今年秋季线路的变化就在这一段。
上图中,红线是2013年到今年夏季走的老线路,绿线路是今年秋季岩羊户外四个协作用两天半时间新探出来的线路。绿线路冰裂缝的区域比红色线路少,距离更短,但仍然有一部分冰裂缝比较密集。
2016年秋季C1和C2间的冰裂缝
密集的冰裂缝代表着美丽和挑战,也代表着难度和风险。
攀登中的山友,这是雀儿山攀登的最新线路。
2016年秋季攀登中,一队山友正在通过冰裂缝区。
最新的C2营地
如果在国庆期间攀登雀儿山,这段路上好多冰裂缝被雪掩盖了。七八九月份的时候冰裂缝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