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那是旅行第三天的傍晚,Andrew说,咱们去走走吧。
我戴上头灯,穿上冲锋衫,换好徒步鞋,和他一起走进了这片荒野。
远处传来不知名的鸟诡异的鸣叫声,月亮看起来异常的大,把黑夜照亮如同白昼。他说,我们人类这么弱渣的动物都能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想想夜行动物的视野该有多好。
我们看到了盛放的沙漠之花,他告诉我这是只有夜间才会开的花,因为白天日光太烈,花瓣会完全闭合。我说你糊弄谁呢,结果第二天清晨再去看的时候,竟真的连一丝花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不知道走了多久,四下渐渐寂静无声,只有一轮皓月在云中时隐时现,我们的四周潜伏着郊狼,蝎子,蛇,甲虫,野兔和无数其他动物。想想祖先们经历过的无数个夜晚,也大抵如此吧。
那是此次行程中唯一一个没有在RV营地停留的晚上。没有外接水、电,没有WIFI,没有都市的灯光,没有人声鼎沸。
但我们有篝火,有火锅,有围炉夜话,我们伴着荒野里的风和月色入眠。

1
说实话,这次旅行完全偏离了我原先的设想。
按照原计划,我和好友Crystal将会利用小车自驾+酒店住宿的方式游览大峡谷,马蹄湾,羚羊谷和锡恩国家公园,并于16号回到拉斯维加斯参加EDC电子音乐节。结果因为我的驾照过期不能成行,又一直想尝试房车旅行,遂咨询老板有没有同期的行程,岂料老板非常干脆地拍板说:开公司的房车吧。于是我先生——同时也是野孩子的房车管家Andrew就在我的威逼利诱下一起飞到了拉斯维加斯,开始了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线路完全由我设计,但由于将酒店调整为房车营地,全部需要临时预定。第一晚非常幸运地订到了大峡谷南缘可以接水电(full hookup),也可以直接驶入(pull through)的营地。开过房车,尤其是我们这次的32英尺9人房车的话一定明白不用倒车的营地有多好。
虽然我之前已经在美国东、西海岸和中部进行过多次长距离自驾及徒步旅行,但房车旅行还是第一次体验,而且是超大豪华房车,可谓过足了瘾。

对于几乎每天都要前往不同目的地的长途旅行而言,房车的优势非常明显。卸下了每天都要赶回酒店收拾行李的负担;不用担心因为要开车赶路而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吃腻了披萨和汉堡,直接在车里下碗面,煮点儿饺子,吃顿火锅,又舒坦又实惠。吃住行的一切难题全部解决,如果打算一家6-7口人共同出行,上有老,下有小,选择房车绝对是再合适不过。
这里顺便提醒一下想要租赁房车自己驾驶的朋友,在国家公园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驾驶超大尺寸的房车,和平时的公路驾驶感完全是天壤之别,请谨慎选择。表妹曾告诉我,她之前去阿拉斯加的时候租了辆房车开,结果遇上刮大风,像在开船一样,感觉分分钟要被吹翻。
既然说到自驾房车,就顺便给大家提供一些小Tips吧。
房车游介于跟团游和自驾游之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固定线路,也可以订制,去大部分想要一探究竟的地方(有些地方路况太差不适合房车,有些地方有限高要求,后面会提到这次旅行中所遇到的);介于住酒店和露营之间,虽然房车上水、电、气一应俱全,但毕竟容量有限,需要节约使用。
它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在湖边的营地里喝着啤酒看落日,可以开累了就近找一片允许过夜的荒野凑合一晚,也可以停在国家公园里,一边吃早餐一边看大角鹿。

它也有诸多限制,需要提前准备生活必需品;需要熟悉如何开关发电机,接水、接电、清空黑水和灰水槽;需要在每次将“可移动空间”展开和收缩时注意观察周边环境;开车前所有物品都要确保放在安全的地方;车辆行驶过程中尽量不要随意走动,天窗需要关闭,门窗需要锁紧;作为一辆行走的房屋,颠簸是在所难免的。
它也许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完美,但也一定会带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喜。
2
具体行程如下:

第一部分,同伴:我,Andrew,Lu和Crystal
5.12 拉斯维加斯-金曼-塞里格曼-威廉姆斯-大峡谷南缘
5.13 大峡谷南缘-纪念碑谷-阿甘跑步点-马蹄湾-鲍威尔湖
5.14 羚羊谷-Wahweap-Paria townsite
5.15 锡恩国家公园
5.16 火焰谷-拉斯维加斯
第二部分,同伴:我,Crystal,Yao和Eddie
5.17-5.19 EDC电子音乐节
第三部分,同伴:我和Andrew
5.20 拉斯维加斯,看了最后一集《权力的游戏》,噗……T.T
5.21 红石峡谷
本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
3
Day1:拉斯维加斯-大峡谷南缘房车营地
我和Andrew,以及朋友Crystal于12号夜里抵达Las Vegas,另一个小伙伴Lu于13号清晨抵达,在机场顺利接到Lu返回房车里,我们这个4人小分队就正式出发啦!
先简单介绍一下房车内部的结构吧。

内部的最前方是驾驶舱,驾驶舱后是沙发,餐台和厨房,厨房里配备有微波炉,烤箱,电热水壶,烤面包机,咖啡机,电饭煲等电器(我们这次没带电饭煲)。厨房后是厕所和一个双人小卡座,厕所里有洗漱台和淋浴间。车尾部是一件独立的卧室,配有一张固定的双人床。
而到了晚上,驾驶舱后的沙发和餐台分别可以扩展成一张单人床,厕所对面的小卡座可以扩展为一个上下铺,加上驾驶舱上方的一张双人床,和卧室里固定的双人床,一共可以睡下7-8个人。
第一站是中国城里最大的亚洲超市99 Ranch Market Chinatown,早上8点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蔬菜,水果,肉类,水饺,挂面,各类零食饮料应有尽有。Andrew提醒我们要尽早采购完毕,这样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前往大峡谷看落日,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三个妹子花了一个多小时才选购完毕,最后还花了不少时间将买重复或者买多的物品放回去。建议大家按照出行天数计划好每天大概要吃什么,列好清单,大家分头采购。
吃饭和睡觉的问题都解决了,自然是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踏上旅途。一旦行驶上高速,Andrew便开始播放起事先准备好的乡村音乐集。听着音乐,行驶在路上,看着陌生的风景,莫名地感到无比自由。

Kingman是66号公路上一个重要的小镇,我们偶遇了当地的一个周末集市,于是停下车来一探究竟。这是个非常典型的小商品市场,位于Locomotive Park,地标是一辆废弃的蒸汽动力火车,对面便是亚利桑那州66号公路博物馆(Arizona Route 66 Museum)。

66号公路是美国的母亲之路,它于1938年全部铺设完成,起始于五大湖南岸的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终点位于西海岸被称为“流着奶与蜜之地”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穿越八个州、三个时区,全长3940公里。曾一度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公路之一,在历史上的几次大迁徙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封闭高效的州际高速公路(interstate highway)在全美铺开,以66号公路为代表的原有公路系统逐渐失去了作为公路本身的价值,沿途市镇黯然失色,曾经名盛一时的商家逐一关闭。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66号公路的文化、精神价值早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心中,成为无可替代的公路经典。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同样选择了I40州际高速公路从金曼前往赛里格曼。原本计划去Delgadillos Snow Cap品尝地道的培根芝士汉堡,岂料店主因为欢度母亲节直接关门打烊。虽然吃了个闭门羹,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在门口颇具66号公路特色的敞篷车里拍照撒欢。

离我们停靠房车的位置不远的路口,一位极具西部特色的牛仔依在自己的破车边哼着歌,爱犬从车窗里伸出头来看它,车后拴着两匹马,马背上各插着一把猎枪,看上去像是Remington 870。似乎是要招揽游客拍照,却又完全没有做生意的架势,很是有趣。

汉堡没吃上,时间却已是下午三点多,也是苦了和我们一起野的小伙伴。直接开启发电机,煮上热水,泡上面,坐在路边开吃。不远处就是铁轨,列车轰隆隆呼啸而过,车厢上的各色涂鸦倒成为一道绝妙的风景。因为我比较话痨,吃的最慢,Andrew忍不住说:快吃呀!不然我们赶不上末日了(其实他是想说落日)。就你这中文水平怎么带团啊,真是操心。。

收拾停当,再次启程。俗话说的好,来都来了……当然是要开一段66号公路!于是从赛里格曼开到了威廉姆斯。这条曾经拥挤不堪的公路,此刻只属于我们,前后望不见一辆车的踪影。我们中途索性下车,与这条名副其实的“最孤独的公路”来了一次亲密合影。


就这样从计划中的只停靠金曼,变成了一路玩耍到威廉姆斯,终于开始了一路北上进入大峡谷的过程。沿路看到很多树木烧焦的痕迹,之前在关于加州大火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少数情况下,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会在消防队员可以控制燃烧地点和可燃物数量的前提下采取人为引火的方式清除枯枝败叶,从而避免大面积火灾的发生。好在这些对公园道路并没有任何影响,我们顺利抵达了RV营地,但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步行去大峡谷需要大约20分钟,要想赶上日落,最快的方式是乘坐最后一班从营地出发,前往游客中心的免费巴士!
我们赶紧一路小跑着到了乘车地点,幸运地赶在日落前抵达Mather Point。尽管经过一天的颠簸已经十分疲惫,但看到大峡谷真容的一瞬间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的色彩斑斓的岩石层勾勒出时光的年轮,很难想象这一切都是由科罗拉多河造就。

大家对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个名字或许不陌生,但其实大峡谷位于亚利桑那州,并非科罗拉多州。其名称来源于从其间川流而过的科罗拉多河,正是这条河,年复一年地将大峡谷冲刷成了如今的形状,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在Mather Point流连了许久,直到日薄西山才依依不舍地往营地走。山里的温差很大,好在事先已经提醒小伙伴要携带御寒的衣物。月光皎洁,空气清朗,夜凉如浸。眼睛慢慢适应了周围的黑暗,根本用不着打开手电筒。Andew忽然提醒我们注意树林里有动静,仔细一看,只见月色下静静站着一只大角鹿(虽然这个季节还没有角),不一会儿它走向路边,旁若无人地穿过了马路,正好有辆轿车缓缓驶过,车里的人想必是又惊又喜。

晚餐是水饺,香菇猪肉馅和虾仁馅儿,倍儿爽。美中不足的是在亚超没看到环保材质的碗,居然头脑一热索性没买碗,大家只好拿杯子将就了一下。(估计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和我们一起玩了)要问房车上睡得怎么样?房车上配备了干净的床单,被单,枕套,松软的枕头和保暖的棉被。疯玩了一天,我靠上枕头就睡着了。不出所料,第二天没有一个小伙伴早起看日出,全都睡到了自然醒!
Day2:大峡谷南缘-马蹄湾-鲍威尔湖滨营地
今天一早就踩了个雷(后面细说),白白浪费了好几个小时,早餐也没有好好吃,用昨晚剩的水饺将就了一下。好在Andrew早起做了自制的椰子口味拿铁,我的最爱,其他小伙伴也都很喜欢!
Andrew做完咖啡便开始测胎压,并给胎压不足的轮胎充气,我们则悠闲地梳洗收拾,边喝咖啡边聊天,远远看到营地里居然有一只大角鹿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快朵颐,绕过房车一看,好家伙!居然有4、5只聚在一起,离一辆拖挂式房车仅仅一步之遥。

正给这些大家伙拍照,Andrew愁眉苦脸地走过来说,那台测胎压+充气+跳线三合一的设备“发疯了”。过去一看,果然见这台机器一边发出轰隆隆的巨响一边冒着烟,按遍了所有的按钮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架势。毕竟整台设备基本就是一个大电池,我们怕它会爆炸,赶紧拿到远处一片空地的阴凉处,查了一通说明书,没有强制关机的方式,又打了客服电话,结果对方折腾了近一个小时,给出的解决方式居然是:等待8-10小时,电池会完全耗尽,到时候自然就停下来了。我们问:那能保证随车携带的安全吗?对方说:应该可以,但是不能保证。这不是废话吗!刚好公园管理人员路过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我们告诉他,这儿有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你想要就拿走。后来我们驶出营地的时候,发现它还在营地办公室门外的一块空地上怒吼呢。
原本要去Yavapai point徒步1-2小时的计划就因为这事儿耽误了,好在对主要行程并没有影响。所以行程最好不要安排的太满,适当留白,谁能预料途中会发生什么呢,有惊吓,自然也会有惊喜。

沿着大峡谷南缘的Desert View Drive一路向东开,沿途有很多可以停车的观景点,Andrew说他每次来大峡谷都要拍一张“绝地求生”照留念,嗯……就是下图这样。

我们主要停靠的一站是沙漠景观瞭望塔(Desert View Watchtower),这座塔于1932年设计建造,吸纳了距今800多年的古印第安人——阿那萨吉人(Ancestral Puebloans)的建筑特色,塔内充满了具有异域风情的绘画,展现了古印第安文明。

从塔外的观景台上可以远眺大峡谷,蜿蜒流淌的科罗拉多河也清晰可见,河水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呈现出浑浊的棕褐色。喜欢徒步的小伙伴可以考虑花两天时间走一趟R2R,从大峡谷的南缘下降到谷底科罗拉多河边,再上升抵达北缘,目前北缘已经正式开放(冬天会关闭,今年5月15日起开放)。Andrew说他的妈妈对这里的徒步线路比他还要熟悉,当年作为大峡谷地形勘测志愿者中的一员,她在河上乘竹筏沿路考察,足足待了一个月。
驶出大峡谷后,我们在Cameron歇脚,加油,为北上马蹄湾做准备。当然,最重要的是去Cameron Trading Post and Restaurant吃心心念念的Navajo Taco。名不虚传,分量巨大!我们三个妹子分吃了一个,Andrew独自挑战一个,最终以失败告终。感觉比起Taco实际更像披萨,个人认为并不是特别美味,但非常具有本地特色,餐厅里的服务员也都是印第安人。


在前往佩吉镇的路上,沿途遍布着红褐色的砂岩,大家不时停下车来观景、拍照。


不知不觉间临近日落时分,刚好抵达了马蹄湾。原以为停车场就在河湾边,岂料要走一段大约往返2.5公里的路才能一探究竟,建议穿轻便舒适的鞋子。马蹄湾的岩壁包含赤铁矿,铂金,石榴石和其他矿物质,因而呈现出丰富的色彩,马蹄湾边有很多岩石可以攀爬,我们几个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妹子光是在悬崖边拍照就玩的不亦乐乎。这里提醒大家务必量力而行,这些景点并没有围栏,风险自负,在大峡谷和马蹄湾都发生过游客为了拍特立独行的照片而不慎坠落的悲剧,包括后面我们将会去的天使降临步道(Angel's Landing)也是如此。


今天的露营地不再有齐全的设施,但有独特的风景——一颗巨石在鲍威尔湖中茕茕孑立。Lone Rock Beach Campground,抵达湖边需要开一段十分颠簸的土路,而且有众多分支,也不知道哪一条路况最好,Andrew在第三天一早出发前专门去打探了一番,开出去的时候果然顺利了许多。我们到达的比较晚,湖滨的位置几乎已经被占满,最后见缝插针地找了辆吉普和其他房车之间的空档挤了进去。说是挤,其实停下房车,再摆上桌椅仍然绰绰有余,但在北美房车露营,大家通常都不会挨得太近,避免侵犯到别人的隐私。


凉风习习,一罐啤酒下肚,大家开始放飞自我。大概很少有这么做瑜伽的吧?


大家分工协作:摆桌椅,洗菜、切菜、烧水、摆餐具,一切有条不紊,火锅分分钟煮起来。在亚超买的各种肉片,5、6种不同的蘑菇,各式蔬菜纷纷下锅,配上香辣的蘸料,怎一个满足了得。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居然在鲍威尔湖边的沙滩上,没有一丝光污染的星空下吃着火锅聊着天!

可以给大家的小Tip是:这个营地的洗手间没有灯和水,记得带头灯和免洗消毒液。由于订了第二天一早羚羊谷的行程,我们早早就睡下了。自己订行程的朋友一定要确认好集合时间,注意出发地和目的地的时差。从内华达州到亚利桑那州再到犹他州,加上印第安土著们的自留地,时区一直在频频切换,加上荒郊野岭信号不给力,手机上的时间也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当天晚上我们四个人的手机上显示的居然是3个不同的时间,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Day3:羚羊谷-纪念碑谷-Wahweap-Paria Townsite
正值旺季,早早订下了羚羊谷的行程。其实有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两种不同的行程,上羚羊谷上窄下宽呈A字形,道路宽阔平坦极易通过,在天气晴好的正午时分可以看到“天堂之光”。

下羚羊谷正相反,上宽下窄呈V字形,因而在通行时难度较大,也更为曲折有趣。由于没有上羚羊谷那么有名,游客数量相对少了很多,给拍照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我们到得早,原本需要等待大约半小时,岂料刚好排在我们前面的团人数不足,我们得以提前进入。

进入羚羊谷必须由本地向导带领,不可以擅自私闯。下羚羊谷需要步行到1公里之外的入口处,然后反向游览,回到游客中心的出口处。

之前早已看过无数照片,包括Win7的默认壁纸就是在下羚羊谷拍的哦!此时此刻,岩石和光影交错而成的光怪陆离的画面终于生动地呈现在眼前。除了入口处的台阶或许对有恐高症的朋友不太友好,整个行程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向导是个在这里工作了5年的笑容爽朗的印第安姑娘,沿途一直在帮我们拍照,还不停将那些差点错过的奇观指给我们。
这是微笑的鲨鱼

这是金色拱门

这是蓝色海马

从下往上看,这面平平无奇的岩壁就成了连绵起伏的丘陵。

看!岩壁上都是鸟粪,哪儿来的?抬头发现一只渡鸦竟然在这里搭了个窝。

这里并不是随时开放,需要密切关注预报,因暴雨而形成的洪水可能会导致峡谷关闭。1997年,尚未建立洪水预警系统之前,曾有12名徒步者在涌入峡谷的洪水中丧生,原来固定在出口处的梯子也被冲走,现在还能看到当年的梯子在岩石上留下的痕迹。自然永远保留它最终的发言权,这些绝妙的美景永远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怀着敬畏之心去观赏,体验并保护它们。
从羚羊谷出来刚过10点,比预期的早。原本我还在犹豫究竟是去纪念碑谷打卡还是去探索另一条临近鲍威尔湖,相对小众的徒步路线toadstools trail,这下果断决定去纪念碑谷,尽管这意味着增加5小时的往返路程。因为我是纪念碑谷这款游戏的忠实拥趸?

其实这款游戏和这个国家公园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两者在视觉上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相当简洁、具有线条感。由于地壳运动和风雨的侵蚀,砂岩形成了巨型高峰。漫漫红沙,四周寸草不生,凌冽的石峰拔地而起,山峰四璧如刀削般矗立。
除此之外,在通往纪念碑谷国家公园的163号公路上有著名的阿甘跑步终点。在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无休无止地奔跑了3年多,正是在这里萌生了回家的念头。当所有人都期待着阿甘会进行一番精彩的总结陈词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累了,我想我该回家了(I‘m pretty tired, I think I'll go home now)。也许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终有一天会在心里对自己说出这句话吧。

远方的群山其实叫众神谷(Valley of the Gods)。但愿今后,我们可以放下过往,轻装前行(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

我们将房车停在此处享用了Andrew亲手烹制的“美式黑暗中华料理”,猪肉炒蘑菇和香辣洋葱炒牛肉,用的配料居然是黄飞鸿花生里的花椒和干辣椒。

吃饱喝足后开始向西进发。由于前一晚没有外接的水和电,我们为了节约用水都没有洗澡,Andrew说去鲍威尔湖里游个泳吧,就当洗澡了……Excuse me?查了一下发现除了昨晚露营的地方,另一个受欢迎的游泳点位于Wahweap Swimming Spot。这里属于格兰峡谷国家休闲区的一部分,进入需要缴纳25元/车入园费,我们再次用国家公园年票(annual pass)省去了这笔费用。这里顺便提一句,哪怕是只在美西几个国家公园玩一圈,用年票也是稳赚不赔的,强烈建议购买。


Wahweap休闲区刚好跨越两个州,我们把车停在亚利桑那州,然后去犹他州游了个泳。Cystal和Lu发现休闲区里有专门的浴室,我们刚好在此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再也不怕晚上要继续Dry camping了。话说我一路上联系了近10家锡恩国家公园附近设施齐全的露营地,居然全部订满!最后尝试重新联系之前爆满的一家,捡了个漏,订到了飓风镇(Hurricane)位置极好的RV Park,第四天晚上我们将会在那里度过。
今晚原计划要赶到锡恩国家公园东门不远处的Mount Carmel露营,但行驶在89号公路上时,Andrew忽然心血来潮地说,你们知道吗?现在位于我们两侧的土地属于BLM(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可以随时停车,就地扎营!要不要试试?我们自然是又好奇又激动,一边看两侧是否有其他房车停靠,一边在地图上寻找合适的位置。刚巧路过Paria Townsite,打开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有掉头的地方,遂果断决定开进去一探究竟。这里白天是供当地居民野餐休闲的地方,一个名为Paria的小镇曾坐落于此,后来被废弃,之后又被无事生非之徒纵火烧毁,如今只剩下荒漠和寂静的山岭。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竟然找到了一个完美的露营地,除了有平稳停靠RV和摆放桌椅的空间,还有之前露营的人留下的篝火堆。今晚的火锅之夜又是一番完全不同的体验,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和山野的风声。我们喝着小酒边吃边聊直到深夜,然后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段。这才是我心目中最地道的RV露营,远离都市,享受荒野,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