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冬内蒙古,冰雪中的童话世界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自驾游|摩旅
觉非行记
2019-9-18 14:45
正序浏览
21567人浏览
写在前面
说说这次
旅行
再一次抵达内蒙,是在寒冷刺骨的冬,在皑皑白雪之中,带着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从
阿尔山
启程,穿越森林,穿越草原,最后,抵达传说中的敖鲁古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再也不是诗中才有的意境,而是眼前实实在在的风景。在童话
阿尔山
,探究
不冻河
的奥秘,走进火车站的历史与风情;在冰雪那达慕,感受蒙古族的豪情;在边城满洲里,走进异域风情的街道,跌入套娃的梦中;在冷极驯鹿乡,探秘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踏入电影里才有的冰雪酒店。
回复
孟萍8901
9月19日
收了
回复
早起一天
9月19日
像是一朵朵蘑菇一样,感觉有点小可爱
回复
早起一天
9月19日
楼主镜头下的冬天也是很美哇
回复
zhb001
9月18日
围观支持好帖子
回复
小哆啦
9月18日
冰雪大世界吗?
回复
妃妃林
9月18日
很热闹
回复
觉非行记
9月18日
敖鲁古雅冰雪酒店
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冰雪酒店,不用一砖一瓦,无论是房屋,还是屋中的床榻、桌椅、酒杯、花瓶,全都是用冰制成,像极了一个小型的冰雪王国。它不是在瑞典的尤卡斯耶尔维、挪威的阿尔塔、加拿大的魁北克、也不是在芬兰的凯米,或许没有那般梦幻,却也无须那么遥远。不出国门,在
呼伦贝尔
的敖鲁古雅,就能在极致的寒冷中,走进冰雪中的童话世界。
呼伦贝尔
的冰雪来得很早,每年十月便开始飞雪,持续到来年五月,草原、河流、湖泊都被冰雪覆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季长达7个月,是中国冰雪存续时间最长的地区。
呼伦贝尔
北部的
根河市
,是中国维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曾有过零下58℃的极寒天气,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当雪花飘落草原与山林,童话世界也便走进了人间,中国第一家冰雪酒店,就这样,悄悄的伫立于
呼伦贝尔
根河市
的敖鲁古雅。敖鲁古雅,大兴安岭密林深处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早已被它的古老与神秘吸引,而此行,更多了冰雪的梦幻 。1500吨冰雪砌成的酒店,只在世上存在5个月,当敖鲁古雅渐渐从寒冬苏醒,冰雪就将融化,酒店也会慢慢消失。当下一个冬季来临,酒店又将经过重新设计、重新建造,获得新生,而那时,又将是另一番模样。以天然的冰块为材料,一块一块,砌成冰墙。一块冰块由另一块支撑,每块冰块都要精准放置,每块冰块的质量都能确保稳固的支撑作用,随着寒冬的到来,冰块自然冻结的非常牢固。雕刻师切割雕刻冰块,先用链锯、切割机以及钻孔机粗造型,然后用特殊工具对冰块进行细雕琢。设计建造采用吸收了北欧雪堡的建造技术,同时加入
呼伦贝尔
地方民族特色,大部分雕刻师都曾在北欧国家进行过雪堡雕刻建设工作。冰雪酒店并不大,却一应俱全,演艺厅、书屋、酒吧、餐厅,10间风格各异的卧室,全都由冰块组成,堪称现实版的“冰雪奇缘”。晶莹剔透的驯鹿、纯净耀眼的灯光,进入酒店,便进入了冰雪的童话之中,而这个童话,独属于敖鲁古雅。虽是由冰雪堆砌而成,却没有想象中的寒冷。敖鲁古雅的夜,从零下35℃的寒风中走进冰雪酒店,甚至感觉到了温暖。在酒吧握着冰酒杯,喝一杯鸡尾酒;在书屋坐在冰凳上看一本关于敖鲁古雅的书;又或是,在演艺厅加入一场冰雪中的聚会。然而,刚进入冰雪童话,在哪里也没办法真正坐下,摸一摸驯鹿,又去探寻下一个奇迹。卧室里还没有人睡下,那便一个个的参观。10间卧室主题不一、风格各异,或神秘或梦幻,但都为冰刻,冰床、冰灯、冰桌,床上铺设防潮垫和驯鹿皮。试着在冰床上躺了一小会儿,又继续探索,在这般奇幻的童话空间中,就这样睡下,实在有些浪费。零下6℃的冰屋内,睡在铺着驯鹿皮的冰床上,酒店也会提供保暖睡袋和保暖衣服,虽然冷,却也可以扛,真正让人睡不着觉的,当是此刻的心情,如坠梦境。
回复
觉非行记
9月18日
林海之舟,鄂温克猎民的现实图腾只是远远的望了一眼现居点整齐的房子,远远的看了一眼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便走进了森林中驯鹿生活的地方。打猎、迁徙,鄂温克人的生活离不开驯鹿,看见驯鹿,也便看见了他们。还未见到驯鹿,便已经感觉到它的存在。森林中燃烧着白烟,这是用桦树皮、木柴、鹿粪和一种叫拉日不卡的草混合点燃,为驯鹿驱赶蚊虫的。夏天时,驯鹿群在太阳升起时,会自动成群地从密林中返回营地,在白烟四周躲避蚊虫。冬天,蚊虫相对较少,白烟的实际作用不是很大,似乎多了一点象征的意味,纪念着鄂温克人与驯鹿数百年间的依存。驯鹿,鄂温克语称“鄂伦”,是一种中型鹿,一般体长2米左右,高1米多,体重100至150公斤,属于北极圈生物。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腿长有力,善于踏深雪行走和长途迁徙,是鄂温克猎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也是传说中圣诞老人的坐骑。中国原本没有驯鹿,300年前,鄂温克猎民带着驯鹿从更北方的西伯利亚来到大兴安岭密林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大兴安岭气候、食物、温度、湿度的方法,使驯鹿在远离北极苔原区的地方得以存活。被称为“林海之舟”的驯鹿能够在森林沼泽来去自如,曾是鄂温克猎民在森林狩猎、迁徙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冬天,更多的驯鹿已经被放养,去往森林的更深处,穿越在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中,在积雪中寻吃苔藓。等到开春,鄂温克猎民再翻山越岭把它们找回来。在森林的边缘寻觅了许久,终于见到驯鹿的身影。虽然驯鹿的形象在我的心里闪现了多次,可当真正见到驯鹿,见到驯鹿头顶巨大的鹿角时,依旧被一种原始与神秘的力量震撼,仿佛看见了远古的神兽。事实上,对于鄂温克猎民,驯鹿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吉祥物,是他们的现实图腾,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承载着他们关于民族的记忆。驯鹿是这片森林的主人,在林中自由行走,觅食苔藓。而我们,只是这片森林的闯入者,只是短时间的走进,依旧受不了森林的寒冷,完全没有驯鹿的优雅自如。此时,驯鹿处于发情期,时不时的便会茬架,头上长长的鹿角,相互碰撞,却总不见输赢。然而,哪怕是最暴躁的时候,驯鹿依旧是温顺的,它不仅是鄂温克猎民的伙伴,面对慕名而来的陌生人,同样会温柔以待,有时,还会淘气的用鹿角表达自己的欢迎。虚惊一场后,放下心中的畏惧,慢慢靠近,触摸驯鹿的原始与神秘。在森林的寒冷中流连许久,想要跟深的走进驯鹿的生活,想要仔细的看看它的模样。然而,无论停留多久,离去时,依旧不舍,不断的回望,朝着驯鹿的方向。我想,我还会再来,在下一个秋天,驶向森林更深处,寻觅驯鹿,寻觅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回复
觉非行记
9月18日
神山圣水驯鹿乡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
抵达
呼伦贝尔
,是在寒冷刺骨的冬,在皑皑白雪之中,带着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穿越森林,穿越草原,最后,抵达传说中的敖鲁古雅。大兴安岭密林深处,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或许是因为早已在书中相见,刚走进,便觉得熟悉、亲切。“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本意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和桦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猎民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在森林中游牧了上千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辗转多处,历经多次迁徙,300年前进入我国境内,穿行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以驯鹿代步,靠游猎为生。明清时期,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被称为“使鹿部”。自从鄂伦春族学会使用马匹后,就不再使鹿,鄂温克族便成为我国最后驯养、役使驯鹿的民族。
敖鲁古雅,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初,俄罗斯境内勒拿河流域的部分鄂温克人,不堪俄罗斯人和雅库特人的凌迫,陆续向南迁移。最大的一次迁移中,他们从鄂罗涅克等地出发,向东南方向迁移,十几个氏族,约800人,驯鹿驮物,经过腾底河,再经过威吕河上游,顺着勒拿河,穿越东西伯利亚进入石勒喀河流域,来到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交汇处的阿穆尔河流域;之后,有4个氏族、75户300多人,驯鹿600多头越过阿穆尔河迁入清帝国漠河一带的森林中游猎生活。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吃兽肉、穿兽皮,信奉“萨满”拜祭树神,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具,住在随时可搬迁的“撮罗子”中。1965年,鄂温克猎民搬迁到敖鲁古雅,过着半定居半游猎的生活。2003年,鄂温克族猎民放下猎枪,从森林的梭罗子里搬出来,定居在
根河市
郊的新定居点,城市与森林的交界处。然而,离开森林,驯鹿接二连三的病倒;猎民们也不适应定居点的新生活,更不忍心见到自己的伙伴倒下,一批批的,带着驯鹿重返森林。政府就在其居住地270公里范围内的大兴安岭密林中保留着几处较原始的猎民点,使他们依然保留原始自然的放牧生活方式,使独特的民俗文化不流失、不消亡。城市与森林,出走与回归。还未走进,却似乎理解了他们的纠葛。年轻的一代,喜欢城市的便捷,却也忘不了森林的星空;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却又不适应森林的孤独。年老的猎民,回归了森林,却丢失了猎枪。随着 “现代文明”的入侵,林木越来越稀疏,动物也越来越少,森林似乎已经成为他们回不去的故乡。幸而,驯鹿还在。在《右岸》的最后,驯鹿回来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在现实中,驯鹿,也回到了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原本想要去探访阿龙山原始的猎民点,奈何深山中积雪太厚,大兴安岭隐匿在最漫长的冬季,无法抵达。最终来到了
根河市
郊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现居点,虽然不能真正走进鄂温克猎民的生活,甚至,没能真正遇见一个鄂温克猎民,穿梭在森林间,却依旧,有了初见的印象。
回复
精选推荐
EBC大环无背夫向导
国庆珠峰东坡逃过暴雪
国庆重装骑行看海楠溪江
尼泊尔EBC徒步自主全攻略
清远三山精华环线爬山记
新顶级线路南天山北线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