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纪录中国行(骑摩托车走进中国每个县)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自驾游|摩旅
寒冬的夜晚,恩阳古镇一夜风雨让寒意更浓,无心去逛街,卷缩在暖暖的被窝里便是一种幸福。
早上醒来推窗,风雨过后的天空一片亮堂,一改往日雾蒙蒙的模样,让人忍不住赶紧收拾东西出发。
道路被雨水冲洗得很干净,过了西华山隧道,便是巴中城,一条南江从巴中市穿城而过,把城区一分为二,沿江两岸都是巴中的城市,南江里悠悠的小蓬船在江心轻划,把烟雨里的巴中城点缀得诗意盎然,颇有几分江南的韵味。
也许前几天经过的城都不识庐山真面目,而今天能把巴中看清楚,内心有便有种不自觉的喜欢。
从巴中到平昌县的G542路上,最牛的绝对是沿途一直没终断的景观树,而且每棵树都有编号,此季虽然黄叶掉落后只有光秃秃的枝条,但连绵不绝的立在道路两旁也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气势所在,如果是在春夏时节,应该会是满路绿荫。路上有一个四星级旅游景点的村庄,驷马水乡。
平昌县给我的感觉城区很大,城市道路和楼房的落差也很大,也许是地形的原因,城里处处都是单行道,一不小心就会逆行,路旁和大多数楼房下是没有停车场的,停车位紧张得太大,外地人在城里简直就没招
如果开导航的话,你完全不相信离你五十米远的坐标要绕行几公里才能到。靠着岩壁建的房子也很有特色,给你重庆洪崖洞的感觉。城北的佛头山可观平昌县城全景。
从平昌县到通江县,选择了通平路到元山镇,之后从元山镇走平得路,途中有4A景点南天门。若一直走通平路,途中一样有4A景点巴灵台,相传吴道凝的巴灵台赋让乾隆皇帝读文慕景。通江县与平昌县如出一辙,对摩托车的管理也相当严格,乱停乱放摩托车同样罚款,严重的还要拖走,听说巴中管辖的几个县都是一样。
几个县城中道路处处都是单行线,而且禁行的车型还不同,让人不知道该占哪条线走?让一个外地人在这里开车简直就是进了迷宫一样,今晚在通江为了找住宿在城里转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每一家宾馆酒店都无法停放摩托车,还不小心逆行了二次,简直让人崩溃。

中国是一个奇葩的国度,大灵道娶戏子、老百姓反戏子,大灵道家移民美国、老百姓反美国。
今天从通江县北行正好走的是一条秦汉时期的古道~米仓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此时我坐在米仓山下,吟一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遥想古人没有公路和机动车,要过此道何等艰辛?由汉中越巴山去巴蜀主要有三途:此时我向北行,东有荔枝道,西是金牛道,中间便是我现在走的米仓道。
现在金牛道和米仓道已经走过,还有一条便是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荔枝道。期待!
昨晚住的小旅馆对面就是一家面馆,头盔衣服放在旅馆,便到面馆吃早餐,之后着车预热,便进房间拿头盔穿外套,正在穿衣听见摩托车的声音在怒吼,赶紧提着头盔就外外冲,刚到大门处就见到几个人围着马儿,其中一个间隙地抽动油门,我赶紧跑过去大声的叫停,并问他过瘾不?那家伙说你这车安逸哦,就想听下声浪如何?哎!我内心虽然十万个太阳,但又能如何?只能下次自己多注意。
出城沿S201北行,一路处处都是河滩小桥,到达涪阳镇狮尔梁,见到很多卖银耳的,昨天到通江县看到路边有银耳博物馆,后来知道通江是银耳发源地,这里的银耳的确很好,坐下来和老板聊了好久。发现真乃人生处处皆学问,任何人都可为师啊!这一课又学会了很多关于银耳的知识。
再向北,一路都能见到土木结构的老房子,有的单家独户在不通公路的山林里,有的数十栋聚成寨子,不论是独立的还是群居的,只要能看到大山里的房屋,炊烟,便仿佛是寒冬里的一丝温暖。寒鸦哀鸣的声音在空山里回荡,应山应水的回响着寒冬的气息。
诺水河风景区独绝的奇峰怪石让人叹为观止,山谷里依稀可见的黄叶秋色把景区点缀得斑斓多姿,停车的次数越发频繁。米仓古道更会让人怀古伤今,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早己消散在历史云烟里,但屹立不变的山河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同样也记取了我的身影。过了诺水河风景区后我离开河谷向西横行,进入南江县地域,各种塌方,泥石流,飞石,水毁路段频繁出现,导航开始床木。
每到并行的岔路口或多个路口时导致基本不知道,或者会一直让你调头,特别是地图上能显示的老路改道或终断情况,那只能靠经验和方向感判断,这也是今天精彩的开始,在一个路口导航发疯,走哪一条都会提示我调头,最后心想现在海拔也不高,又没雨雪,于是乎将错就错逢人便问,大山里的乡村小道,除了偶尔能见到摩托车外,完全就没车,随处可见路旁废弃的老房子。
盘旋而上的乡村公路,一个又一个的回头弯在落木萧萧的林间穿行,爬上海拔1500米的山口,垭口上积雪未消,打开头盔回望来路,悬崖绝壁的峰岚林木丛生,远处云山雾绕,天际茫茫。
凌厉刚硬的寒风拂过脸颊,吹落冰凉的泪水,之后的路完全让眼睛不够用,一直在好奇的四处张望这大美的自然风景,数不清看不完的峡谷瀑布,让我一直在频繁的停车起步,二百公里的路走了一整天,直到最后一丝晚霞的光消失,才在夜色里狂奔进城。
南江县依然是处处单行线,宾馆酒店停放摩托车困难,好不容易找到个隐蔽的地方停好车,去宾馆外面的小饭店吃饭,也许是这位置只有这一家饭店,也许是今晚生意太好,小店里坐满了食客,我进去准备点菜,老板告诉我没饭吃了,只能煮面。
穿着厚重的骑行服,又饿又累,一步都不想走,就叫老板给我煮了一大碗面,端着面就差没蹬在桌子上吃的样子,完全无视任何人给我行注目礼,吃得呼呼啦啦的,估计两分钟就把汤都喝干了,出门觉得还不够饱,又买了二个面包一盒牛奶,回到宾馆三下五除二牛奶面包又吃完,边洗澡边笑,突然羡慕自己越来越能吃,也许多年以后再忆起今天,只能感叹此时风风火火的岁月回不去的昨天,惊喜连连,收获满满的一天。
每天都是独自一个人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其实任何一座城都留不住匆匆的脚步,城市再美都只是钢筋混凝土堆成的高楼大厦,到一座城你是否会想起一个人?那才是关键。岁月悠悠,弹指而逝,广元便是我老班长所在的城市。
老班长是我们连队的文书,那时他很喜欢我,见我训练苦的时侯总会把我叫到连部去帮他处理文书的工作。一是他也可以偷些懒,二是让我减轻一些体能上的残酷训练,当然那时懵懵懂懂的我不懂其中的深意。如今才明白您当时的一片苦心,也因此成就了您我深厚的师徒情谊。
与老班长分别至今廿三年,虽有微信等联系但一直未曾见过,多少次翻开影集看到他的照片,便会停下翻动影集的手指去回忆,因为这世间唯有回忆可以跨越时间,穿越空间让我见到您。
这次出来班长也一直关注着我的行程,前些天路过广元时班长去乡下忙工作,叫我在广元等他晚上回来一聚,我知道一定还会过广元,所以告诉他下次。
昨天再次路过广元,班长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在剑阁去办事要晚上回城,叫我等他,我看时间尚早,便说我要往朝天方向走,班长说那你往朝天去我就晚上回来赶到朝天去追你。我心想这可不行,怎么能让班长追着我来,便赶紧答应在广元等他。
终于相逢在广元,此行能见到您便足以慰藉离别至今的思念,那时候虽然我们天天在一起,但年少轻狂时我们根本不懂得珍惜,今天我们却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回忆昨天,因为昨天更宝贵,追忆青春的模样点点滴滴都是欢悦。
不想打扰别人,反而给别人添更多的麻烦,又是一夜宿醉,今早老班长打电话过来要接我出去吃早餐,赶紧弹跳而起,和老班长吃过早餐后,挥手告别,策马北行,浑浑噩噩便跑出四川进入陕西了,站在七盘关前回首抱拳一躬,谢谢班长盛情。
我知道昨晚把我喝断片绝对不是酒精,而是战友情在岁月里发酵的浓度。
让我今天一路走一路睡觉,七盘关前睡得鼾声如雷,阳平关前睡到太阳落山。真是千山万水脚下过,不胜故人一场醉。
出藏入川以后在四川境内上上下下的跑,看到自己走的轨迹图自己觉得好难。今天的路线又回归到金牛古道,看着那些充满历史气息的地名一个个出现在眼前,自己又亲历之后,整条古道的路线似乎在脑海里更加立体和深刻。
但关于“金牛道”的荒诞来历我觉得就是一个笑话。“相传战国时期,秦国欲征服蜀国,但关山万里,道路险阻。秦王命人造了五头石牛送给蜀王,谎称石牛能日粪千金。
贪财的蜀王命五丁力士开路,心迎石牛。道路修通了,蜀王迎来的不是能日粪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国的万千铁骑,于是蜀国灭亡了......”。
七盘关位于川陕交界处,由于昨晚喝多了全身无力,到达川陕交界时人又犯困,便找了个位置大睡,等我睡醒出发便发现隧道口上和高速路牌上是“棋盘关”三个字,而前面隧道口标的是“七盘关”,也许对于这种细节可能很多人不会注意也并不在意,但我觉得这是谁那么不严谨呢?这地名究竟哪个才是对的?
其实我内心最初的想法觉得“棋盘关”是对的,便坐下来查资料。结果是原来在修公路时有关制作路标的单位把“七”写成“棋”,所以现在能看到七棋并存的路牌。在2014年确定改正为“七盘关”但至今道路标志牌依然没改。而正确的是“七盘关”,来历是因过关的道路需要盘旋七次迂回,故此关被当地人称为七盘关。
在七盘关一觉醒来,天空居然出现了久违的太阳,哦卖嘎!进川以来基本上就没见过太阳,每天雨雾蒙蒙的内裤都湿透了,今天刚刚出川便有了太阳,虽然只有6度左右有些冷,但内心一如阳光灿烂。很想跑快些但老国道的路面很差,而且一路上很多地方都设有减速带,只能慢慢的走。说也奇怪,刚过了棋盘关进入陕西,突然画风一变,房屋的建筑格式一下子就陕起来了,房顶上全是红色的琉璃瓦盖在人字顶上,不明白为什么不是平顶楼面而非要盖瓦呢?
进入宁强县,在北门老街吃一碗老陕做的扯面,面条端上来后,老板娘一转身又送过来一盘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大蒜,也许在四川往南这种情况可能给你送过来的是一碟小菜,但入乡就得随俗,伸出又脏又黑的手把大蒜剥开,咔嚓咬下一口,再夹一块牛肉放进嘴里,那滋味真是香啊!而且面就是地道而有韧劲,我知道从此处再向北,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面食。
快到勉县的时候,第一眼便见到阳平关的古城墙,骑着车转到古城墙下,千年的古城墙散发着一种森严之气,让人感觉它在千年前的模样,回想各个时代的英雄豪杰、历史巨人都曾在阳平关或以文韬武略或金戈铁马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使阳平关名扬四海。
从城门骑车穿过的时候,仿佛自己是从三国穿越时空而来的将军,耀武扬威打马出城,但看四下无人,翻身下马,丢盔弃甲马放南山,便在城墙下倒头又睡,一觉醒来日也西斜,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梢洒落斑驳光影摇曳在古城廓上,惺忪着双眼看到城墙上一对恋人正挽手走过,太平盛世下的细语呢喃已经温柔了阳平关千年的烽烟。起身回首仰望这千古雄关,一泻夕阳早已烘托出诗和远方的画面。
勉县离汉中几十公里的路程,但前晚很早就在勉县住下,实则是不想给兄弟们再添麻烦,告诉兄弟们已经在勉县住下了,但兄弟们不依不饶的要连夜开车到勉县相见,我说时间太晚自己很累想早些休息,等路过汉中见一面就好。
昨早还未出发兄弟就打来电话,要开车在路口等我。我实在推不开,便告诉他在市政府等我。打完卡以后就安排吃饭,说昨天过冬至,弟妹已在餐厅安排等候。
北方过节必吃饺子,兄弟和弟妹怕我在路上吃不好,所以说过节给我加餐,点了满满一大桌,是啊,一个人在路上已经忘记了过节,说什么好呢!连自己生日都已忘记的人,节假日仿佛更是已经离我远去。
再到汉中依然有兄弟的陪伴,便把节日过得如此的正式而隆重。也许埋头苦干便是对兄弟最好的感谢,大快朵颐是对节日的尊重。饭间兄弟非要叫我留下,我说不了,饭后就出发。
还不等我解释,兄弟已经订了一个很好的酒店。我说赶紧退了吧!兄弟说你自己看着办,你不住就浪费了,真是无奈的感动着。
饭后兄弟又开着车跟在我后面,陪我到南郑区打卡,回到汉中便把车放到酒店换了衣服。咱俩开着车到了城固找另一位兄弟,晚上又是一桌子的盛情,兄弟们说:班长你今天要是离开汉中了谁陪你过节?是否又是孤单的一个人独酌万家灯火?或许又是所谓的兄弟陪着你?
于我而言,每天充盈的旅程早己习惯路便是家,斯时兄弟们诚朴的话语又唤起内心些许的感伤。
再坚硬的椰子壳里面也是一团水做的心,独行千里与兄弟们相逢,此时内心无语凝噎,但表面坚强如铁,不是我有多么的虚伪,而是我无法选择柔软。
共回首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载军营锁青春。开瓶器撬开青春的那扇门,里面涌出的都我们这一生醇香的记忆,往昔的印记碎片被一杯又一杯的倒满,举起此时的回忆,让最美的年华过往与佳酿入喉,醉倒汉水河畔,千古幽幽汉水的沧桑倒映着斯时短暂的相聚,流淌着长长的故事。策马江湖感谢的话语已经苍白,但我不会忘记汉中有我的兄弟。
辞别兄弟们,悠哉悠哉顺汉水东行,过城固后在路边看到一家饸饹面馆,勒马停车阔步而入,小面馆里坐满了食客,唯独正中央一张桌上空无一人
这其实是我一直最喜欢的位置,每天进餐馆都喜欢坐在最敞亮的中央位置
一是我喜欢边吃东西边静听邻桌的人们说话,可从中了解一些当地民俗,二是边边角角的位置很窄,我这一身重甲无处安放,而且难得让人扭头给我行注目礼。
取盔卸甲,高声叫老板:
给我来一份羊肉泡馍一碗饸饹面,因为我进来时就看到有羊肉泡馍,刚放好头盔衣服,果然所有食客的目光已经向我扫射而来,但我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注目礼,完全无视任何人诧异的眼神。
老板重复了一遍:是一份羊肉泡馍一碗饸饹面吗?我点头回答是的是的。
不多时老板先给我端上来一碗羊肉汤,一份泡馍,羊肉汤里有羊肉和粉丝,我以为老板听错了给我煮成羊肉粉,便没作声,把泡馍放进汤里开吃,刚吃了几口老板又给我端上来一碗面,抬头一看桌上就我一个人
她应该没搞错,大脑高速运转才忆上心来,曾经在西安吃过羊肉泡馍,一碗要好几十块钱呢,羊肉泡馍本来就是一块饼加一碗羊肉汤的总称,只能默默地把饸饹面移过来,看着面前汤汤水水的两大碗,自己都想笑,难怪当我大声点餐后所有人会行注目礼了。
吃着饸饹面喝着羊肉汤,看小碟子里的几瓣小蒜,便问老板要蒜,老板说对不起“散”没有了,立刻打电话时别人买蒜,我听着她在电话里叫买点(散)回来,叫你买散买散!原来城固人说蒜的发音是散。而因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让我吃东西都不会点,骑着车一直走一直都在笑,这是我一整天都在笑话自己的快乐源泉。
城固向东一条笔直的大道,可路面坑坑洼洼。很多车都会逆向择道,危险重重,只能放缓车速。进入洋县谢村镇突然闯入我眼帘的全是卖黄酒的招牌,似曾相识的记忆,一种熟悉的陌生。曾经一位陕西的朋友曾送过我一坛,而且给我讲过关于南北黄酒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我都已经骑车跑过了约一公里左右再折返回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走进谢村家家户户当路卖酒,那种“背西风、酒旗斜矗。”的画面感扑面而来,正在路口拍照,小店里的老板热情地走了出来邀请我进去一观。好家伙,一进门那种浓浓的酒香熏人三分醉意,老板打开大缸小缸,给我介绍痛各种颜色品质等级,而且非要舀些给我尝,我连忙说要骑车不敢喝。便坐在火盆边上和老板聊得甚欢。告诉我“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也知道了“不喝谢村酒,空往洋州走”的赞誉。
洋县还是朱鹮之乡,我在进城的小桥上无意识的看到了朱鹮,桥上俩位大爷扛着长枪短炮的拍摄,我问他们这就是朱鹮吗?俩位大爷说就是就是,太漂亮了。当时我并不是很在意,但当我了解了关于朱鹮这个物种后才知道这鸟之宝贵,号称东方宝石,活化石的宝贝,稀有不压于大熊猫。走进洋县处处皆能看到关于朱鹮的标牌。朱鹮从世界上仅存在洋县的七只发展到现在约有二千只的现状,具说1981年在洋县发现了七只朱鹮后,洋县便禁止了农民种植不允许使用农药和化肥,这在当时看来严重制约了洋县农业的发展,但在今天却成了真正的“西北有机第一县”,成了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宜居好地方,当我知道号称秦岭四宝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齐聚境内时内心更是对汉中好感倍增。
从洋县到西乡县是一条很窄的县道,路面尚可,虽没有大的上下坡但弯道多而急,一路的山林间大多农田都改为食用菌基地,一条小溪河水黄浆满流,让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到达西乡县城我跟着导航的指引要去县政府打卡,县政府门前一条破旧的老街全是各种美食店,一直从街头到街尾,简直是吃货必到的天堂,也不知道怎么就转到了西街口的清真食品一条街,路边全是一长排卖卤牛肉,牛肉干的小摊,当地牌的小车摩托车停了很多都是去买牛肉的。心里知道这绝对是地道的美食,立马停下车去看,小摊主立马切下一块要我尝,我因戴着头盔口罩,看她自信的样子和买的人那么多,我知道不用尝,直接叫老板来一斤。
我在拍照,老板问我是你自己吃还是老人吃?我心想还分什么人吃吗?老板说牙好的可以选择有筋的或钻子肉,老人牙不好就选尽肉的,我说自己吃,那她就把上面的拿开拿出两块颜色略深黑一些的,放称上一称说九十块钱,问我要不再加一点100块好算账,我说好,之后问我要不要切?我说要切,她正在切的时候,突然直觉告诉我是有什么不对?我立刻叫她把没切的那块放回去,然后夹起她刚切了一块要我尝的那块,她立刻说都是一样的,我说就要换这块,我看着舒服。
打量着这条老街,看了四周的地理环境,心里想为什么西乡县如此破旧而秀珍?不应该啊!但当我骑出那条老街时才发现原来西乡县并不小,沿河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原来那条老街才是最让人有食欲,最多人逛的地方,应该是这座城的人气最旺的地方。
镇巴县是一个还没通高速的县,从西乡县到镇巴县便是我期待的蜀道第三条荔枝道的陕西段,才出城来便是第一座大山,号称陕南小华山的午子山,果然大山矗立,一条公路从山脚沿河顺水而路,离开河道后的公路便是在群山连绵起伏中穿插向南,才几十公里的路要过很多个隧道?路旁常能看到更早的老路完全顺水而走,旁边西镇高速正在施工中,南北通途指日可待。
穿过2.86KM的红石梁隧道便属镇巴县,之后再翻过拴马岭下山便到达镇巴县城,在大巴山和米仓山中间,一条小河穿城向南,放眼看去便知道是一个峡谷城,和大多峡谷城一样会设置单行线。而这里所指的大巴山并非是李商隐写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诗中的巴山应该是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而我现在所处的大巴山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
晚上拿着牛肉,找了家小餐馆,炒了一荤一素两碟小菜,再叫老板给我把牛肉加热,老板说着完全没有陕味们纯正四川话,问我牛肉何来?告之后,老板说不必加热,西乡牛肉的确很好,你就这样吃绝对无油,不腻也不硬,夹起一块入口果然如他所说,突然想起下面的不是同一块肉,便又夹一块吃,的确我的直觉是对的,这一块肉的味道充满了烟熏味。再次认识到这江湖果真是个自习大学,什么事不用别人教你,慢慢的你都会懂,满脸横肉之下可能是一胸的江湖道义,慈眉善目之下却是市井的蝇营狗苟。叹一声沧海有多广,江湖有多深?没闯荡过你永远不懂。
国道G210是通往镇巴县唯一的路,南北纵向穿城而过,没有选择,早上出城向南便开始爬坡,而且车流较大,公路通过山口的海拔约1300M左右便开始下山,沿途的农家已经开始在杀年猪,大山农家的年味道似乎要来得早一些。
在G210的1715公里处便又是陕川交界处,再次进入四川,从山顶遥望万源市,处于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市一片雾朦轻烟。
万源市打卡后向重庆城口县发,此地四川和重庆的交界是八台山,八台山隧道5.3公里,过了隧道口便是重庆地域。进入重庆地界后,虽然不是高速,但路上巡逻的交警和路政巡逻密度很大。之后再过6.7公里的白芷山隧道,出隧道口后,群峰层层叠叠,而且山腰很多地方都有人家住,山顶很大多都已经积雪。
城口是重庆最北端的县,是川陕渝三省交界的一座山城,也是一个没通高速的县城。城市的每个方向都是大山,城市也很立体,县政府在城中央的高台上,边上是古城,我到的时候路口有警察值勤不让机动车进,理由是学生上学期间不准通行。
我问他我要去县政府怎么走呢?他反问我去县政府干嘛?我说去办事。他说那可以过,貌似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这一天跑了三个省,但里程不足200公里,用时六个半小时。
准备找住宿的时候我就隐隐约约觉得停车是个问题,果然大部分酒店宾馆都是没有停车位的,都是叫我放在路边,就算有停车位的也不负责安全,只是可以停放,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心里有些烦躁了,骑着车直接离开,刚出城不远,理智的告诉自己这可是山城,而且往下一个目标差不多200公里的山路,山区晚上温度骤降,而且极有可能起雾。
大脑清醒后赶紧又回城再找,但结果依然如前,忽然想起途中应该有村镇可以住宿,立马再次出城,眼看天色将晚,一路策马狂奔,终于在出城约20公里处有个叫庙坝镇的地方,转进街口果然看到有住宿的标志
而且马儿有房间停放,心里大喜,谢天谢地终于在小镇上住下了,也不知道今天为什么那么累,吃完饭洗完澡上床后,拿着手机写了几个字居然就睡着了,醒起来再次拿着手机模模糊糊的记下今天的行程。
昨夜凌晨后小镇的烟花爆竹之声不绝于耳,其间还夹杂着很响的声音,我住在河岸上的小宾馆都有振动的感觉,心里想这小镇上的人们居然能把平安夜过得如此隆重,只能开心的忍受着。今晨出发后才发现居然是村子里有老人过逝,昨晚的爆竹声应该是这里传出。之后今天一天不到300公里的行程沿途最少有十多家老人过世。
走了很多地方,重庆及周边一些地域对于老人过逝后的操办方式除了中国传统的披麻戴孝外,还会在大门前搭建起一个舞台,请来乡村歌手在台上唱着嗨翻天的摇滚或流行歌曲,这一点貌似有些违背哀伤。但重庆人有自己的说道,不是每个人逝世了都会请人唱歌的,若逝者家搭建了舞台有歌手唱歌的,那逝者肯定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因为这叫喜丧,便可以大操大办放声高歌。
雾对我们平常的影响貌似不大,对雾也不太在意,但当你遇到的是浓浓的大雾时你才知道有多恐怖。雾一直是重庆的主旋律,离开小镇向南爬山,开始还没什么雾,但随着山势越高雾就越大,山上温度2度,能见度约十几米,道路边有些地方开始结冰,过往的车辆都蠕动前行,爬到山顶有一隧道,这样的路一个小时才摸索着骑了20多公里。在黄光的穿透下雾的姿态完全是飘飞的毛毛雨,头盔镜片也必须打开,否则里外都是雾完全看不到路,而且大雾的威力不像是雨从天而降,雾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渗透,我骑出雾区感觉到头罩前方已经湿透。盘旋到了山下的蓼子乡温度回升到了10度,回头那大雾迷茫的山口感觉自己又回到人间。
蓼子乡之后一路顺河谷向下,到达明通镇,在路边突然出现“洞中餐厅”的招牌,心里咯噔一下,这里莫非就是那建房子挖出的鱼泉吗?赶紧停车去问。
:你家这房子下面有鱼是吗?
:嗯!是的。
:能看一下吗?
:你把灯打开带他下去。貌似老板娘对给我带路的兄弟说着。
:你家这房下的鱼是建房子挖出来的吗?我跟在小兄弟后面问他。
:好像是吧?他不肯定的回答。
:你不是这里的?
:我是来这打工的。
:哦!难怪
从房间的小巷道走到尽头便是一块天然的大石头,45度与巷道形成夹角,夹角位置便是通向地下的入口,小兄弟打开两扇小铁门后,我向不规则的楼梯向下,小梯很窄,有些位置要侧着身才能下,由于我没取头盔导致几次撞在石壁上,小梯转过三道便听见哗哗的水流之声,再向下走过一些乱石道,阴森的一条地下河出现眼前,可能是枯水季,所以水流不大,水里有二个大铁桶,里面就是这暗河里的鱼,小兄弟揭开盖子,里面只有三条,在里面呆了几分钟便感觉得浑身热,这下面的温度应该比上面要高几度。
爬上楼来,从外面看整栋小楼,谁会知道下面是空的?而且老板娘告诉我这季节地下的热气向上冒,房间里是暖的,夏天地下冷飕飕的冷气。往上冒房间是凉的,啤酒直接放洞里自己就冰了。我说你家里面完全就是全自动的中央空调啊!
过了满月乡之后才看到石壁上有“重庆雪宝山”几个大字,原来我穿行在一片森林公园的风景区里,但南行的路一直在建开城高速,导致路面很差。再向南便路过温泉镇,当时只觉得这镇子挺大的,后来到了开州区与路人聊天,别人问我哪来哪去?问我有没在温泉镇停留?我才知道原来温泉镇是一个真正的千年历史文化名镇,留下些许遗憾。
开州是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由于到达时间太晚,元帅纪念馆已经关门,元帅故居又在城之南,所以没有停留,直接向西再奔四川开江县。从省道102转县道030,全是蜿蜒的山路,再出重庆入四川,晚上天已经黑尽了才赶到开江县已经人困马乏,又累又饿,找到住宿去找吃的,走进一家小餐馆叫老板炒个小炒肉,刚坐下准备脱衣服,老板又走出来告诉我要加10块钱,我问为什么老板告诉我现在物价涨了,荤菜涨10块,别的涨8块。瞬间气不打一处来,想都没想就往外走说不要了。
老板说已经在切菜,我说干嘛?莫非去了还要我给钱?如果你要强制我消费,我是不是该去投诉你一下?晚上回到房间洗完澡,这小小的不愉快也都烟消云散。再次问自己江湖有多深?
在达州市政府边上,我停着车在发朋友圈,不知什么时候一名交警走了过来,在我后面说:把牌照抹一哈!我以为是路人在说,所以埋着头忙自己的,根本没理他
唉!叫你把牌照抹一哈!我回头一看居然是一名交警在对我说话。我用四川话说怎么了?
:你看你这牌照是什么字?违章了都看不到。
:要得要得,现在没水抹不干净,一哈儿骑过克洗。其实我早就知道牌照已经看不清。
:你用脚兹一哈嘛!
:好的好的,边说边用他说的方法用脚掌蹭了蹭,露出肉眼可以看清的字迹。
:哟!从广东回来的啊?
:哦!
:骑回来过年哇?
:就是。
:赶紧骑回切洗干净莫违章了哇!
警察骑着车走后,我看着马儿这一身糊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泥浆,一路上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都成了铠甲了,还有自己这身包浆了的衣服。
哎!这一路走过千山万水,历经的风霜雪雨,谁能知道谁能懂?这些天连续南北纵横驰马大巴山脉,已经被大巴山立体的气候折腾得够呛,今天终于没有了雨雾,久违的阳光怎么也钻不出那厚重的云层,期待依然是下一次的久违,此时抬头北望大巴山,不禁内心的一丝怆然叹息!
向南直奔大竹县,找到住宿,问老板有什么特色吃的,告诉我特不特色不知道,但后面一条小街巷吃的多。沿着昏暗灯光的小巷往里走,巷子深处一家挨一家的全是麻将馆,整个巷子哗哗之声不绝于耳,川人悠闲的麻将之风在整个四川都一样。走过街角,看许多人围在一起,走过去看是手工做糖的,大人小孩吵吵闹闹争着买,把这种街头的样子呈现出年的气氛。
正好在对面转角处有一条无名小餐馆,慢步走过去,门前的灶上许多小蒸笼冒着喷香的热气。老板正在哄哄作响的炉头上翻炒得火苗上下窜动,我大声问有饭吃没得?老板长声的回答有~屋头坐,想吃啥子嘛?
小屋里只有四张桌子,又是当门一张无人坐,刚坐下老板娘从后桌忙完过来,我问那精致的小蒸笼里是什么?告诉我叫羊肉格格儿。我说好嘛来一茏羊肉格格儿,再用羊角菜炒一盘回锅肉,老板娘说羊角菜炒回锅肉不好吃,换青椒或盐菜炒嘛!我说就用羊角菜炒。
不多时我的菜上桌,喝了一口啤酒后大声的说这个羊角菜炒回锅肉才安逸哦!巴适得板。也不知道是我的声音太大还是吃相太香,隔壁桌的也给老板娘说要一份羊角菜炒回锅肉,扭头过去相视一笑,整个小餐厅酒肉喷香,热气腾腾。吃完饭出来,那手工做糖的小摊一直就围着人没少过,我也买了些拧着。此时如果有人拍一张这街角的相片,画中的人们都是对生活热爱的模样。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