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进阶篇(轻量化重装三大件)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本帖最后由 Don.LEE 于 2021-11-30 15:46 编辑

本篇的确有点长

关于对装备的基本理解,前述已经有所铺垫,进一步表述在选择和配置过程中的要素可能是必要的:

在实践中发现,似乎大多数轻量化都需要具备极简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也引导我进行了装备的配置以及线路规划等。

按需选择:与选择生活中的其他物件类似,区别在于户外装备的错选代价更大,所以清楚并且坚定自己的需求是重要的,需要说明这里所谓的需求并非是单纯实用性,它其实包括了前篇中提及的功能性、可靠性、便携性、趣味性,另外还有性价比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均衡性。是的,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差,而只有最适合。实际上,随着现在各种商业洗脑的套路越来越多,要理性做到并不容易亦,但实践一定会给你答案。

性能过剩: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则需要着重考虑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性能过剩带来的不光是高昂的价格或更大的重量,更可能是资源的浪费。同时,关键性能适度超过一半需求在有时候又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户外极端情况的发生。

贰.行前准备

进阶篇

(二)环境认知


……续前

下述内容来自一位资深徒友对于前篇的反馈,非常感谢,在此补充。

如下将初略涉及轨迹导航的内容,轨迹导航软件是我们在徒步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它的使用和理解更多是关于实践,起始可以参照普通的导航软件。在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大致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供参考:

1,循迹软件无须开启电信网络亦可获得定位信号,这就帮助我们可在无信号的户外区域进行循迹导航,同时关闭网络连接也可以帮助我们节约设备电量从而大幅增加续航。

2,获取轨迹并研判线路的时候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准备,包括同所选线路信息的时效性、多个共享者的不同信息、不同界面信息(交通界面、卫星界面、等高线界面和三维界面)等方面,目的在于获取不同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结论。例如交通界面主要可以获取轨迹附近的大交通线路、卫星界面可以获取直观地形、建筑、营地和水源等信息、而等高线界面可以更准确获取地形信息等,从而为线路规划提供更好的理解和判断依据。

3,在选用轨迹的时候,务必注意所获信息的时效性,以评估最近期的线路状况。例如,可以通过查看去年同期的共享信息而大概获知当前的植被情况。

4,循迹软件不仅可以进行导航,还可以进行轨迹的记录,用于研判行程等。只是由于定位的精准度关系,有时候在岔路口要从软件上判断轨迹比较困难,则需要进行短距离试探性行进。同时,有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指向不准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在循迹过程中进行关注并分析。

5,当然,循迹软件也具备一些其他的社交功能,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6,在循迹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有良好的方向性和岔路分析能力。由于户外环境复杂,有时候往往因为忽略一个不起眼的岔口而导致南辕北辙。


事实上,作为团队普通成员而非领队,轨迹更多是用于记录、参考和提示的作用;另外,能够使用循迹工具更不意味着就可以进行单兵徒步,因为在我们现下环境中几乎不存在适合重装长线单兵徒步的条件而且在循迹过程中遇到的可能的问题远远不止所提这些情况。

*个人理解徒步只是一项带有探险元素且风险可控的户外活动,区别于探险或者荒野求生(户外探险的专业性不言而喻,未经培训不建议参与)。

(三)装备配置

*上图为最近期的装备配置

……续前

上篇提到装备选择对于重装尤其长距离徒步的重要性,事实上你的确可能由于忘带一把餐勺或者少带一根地钉而全程不爽,因为这意味着每当你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就需要找其他的解决方案。对于轻量化来说,每个人每个装备都不是多余的。

实际上,无论是对于传统意义的重装还是轻量化重装玩家,轻量化思维都是充斥在装备的选择配置过程中的,因为没有人想背负无用的额外重量。轻量化不仅仅是关于重量,还关乎续航、安全和体验感。在选择轻量化装备线路之前,大致需要考虑如下的角度:

1,线路适配性:实际上,从轻量化装备本身来说,是可以适应现下大部分徒步线路的,包括高原长距离线路。

2,舒适性容忍度:对于舒适性的容忍度决定了上述线路的适配比例(牺牲舒适性减轻的重量可以转化为续航补给物资或者其他重要性能),因为每个人的尺度都不同,在此不作展开。

3,装备预算:一般应当有个大致的预算概念并不需要具体的数据,例如低预算、中等预算及高预算,这更有利于后期装备选择时候的指标平衡。

三大件

实际上,三大件一般主要指帐篷、炉具和背包,主要因为这三件装备是影响基础重量的最重要因素。然而这三件物品又不是单独工作的,因此下述将对相关其他部件一并分享。

*基础重量:是反应轻量化程度的指标,仅此而已,意指:除途间消耗物品以外仅满足徒步任务的装备重量,例如食物、水、相机、三脚架、无人机等均不计在内。

叠包系统

  • 重装包


  • 容量,建议轻量化包一般选择不超过55L容量(主仓容量)为佳,且随着后续轻量化的更深入,这个容量可能逐渐再压缩。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选择更大容量的轻量化包,然而个人认为这就可能失去了轻量化的意义且轻量化背包的简化背负系统是否适用更大的容量和负重也有待实践,同时在起始阶段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轻量化重装容量。

  • 负重,确定了容量基本也就选择了负重,这里需要了解的是在一般舒适度下的最大背负重量,也有助于计划和配置后续装备。由于轻量化背包一般采用简化背负系统,背负重量就主要取决于此,也可以说受限于此。


  • 扩展性,扩展性不仅包括主舱外的兜袋及登山杖、冰镐挂载点等,还包括了模块化概念,而模块化在整个重装包设计发展方面是很具影响的,因为这种概念兼具了实用性和可玩性(包括背负可拆卸、腰带可拆卸等),当然对可靠性加固技术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 防水性,在户外保持装备的干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核心户外风险—失温。然而如何保持包内物品尤其是核心物品干燥,就成为选择背包、配置背包和装载背包的重要考虑因素。装备最外层防水性一般有几种方式:外置防雨罩、内置防雨袋及包本身的抗水,其中外置防水罩是最常用的,可自行选择,而笔者采用的是内置防水袋和背包防水相结合的方式。

    在此,还需要额外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最外层防水以外,对于重要的装备还需要进 行设置多层防水,包括睡袋、食品、保暖衣、应急用品、电子产品等,原则就是以最少最轻的方式达到最佳的防水性能,多以内置轻量化防水袋来实现。


  • 可靠性:在户外,任何一个装备发生故障也会造成不小的困扰。对于背包而言,搭扣的牢固性,肩带与包体缝接的牢固性,包体的抗拉和耐磨也非常重要,而这些方面仅能通过外观细节大致了解,关键还是要经过长期的使用体验来得出结论。当然,同时我们也需要预备途间应急修补方案,例如针线及修补贴片等。


  • 便利性:物品取用的便利性,对于背包来说也是需要考虑的,这关系到行进效率以及安全,因为一些天气骤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迅速取出物品完成庇护所的搭建。因此,由此个人更推荐外部采用较多兜袋的合理设计,甚至需要考虑包括不卸包的物品取用和装载,例如侧兜袋、腰包的单手取用等。


  • 背包装载原则:一般为下轻上重这样更有利于在背负过程中的重量分配及行进安全;同时,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上方便于取放也是一个重要原则。


  • 背负的调节:良好的背负状态应该是,将垂直向的重量尽可能传递到腰带部,而肩部只承担前后的背包姿态固定和分担少许背包重量。另外,腰带的固定位置一般位于胯上部而非腰部。


料理系统


  • 炉具

    通常来说,根据燃料的不同可以分成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丁烷气炉、酒精炉、油炉等等,由于适用性、燃烧效率和安全性缘故,目前最常用的多为丁烷气炉, 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此展开说明。气炉的组成主要包括气罐、炉头和火源:

  • 气罐,主要是根据所需气量来进行适当选择即可,接口为通用螺口,供货渠道及有效期是比较重要的考量因素。

  • 炉头,主要考虑燃烧效率、防风性、调节性、轻便易用。高燃烧效率可以帮助我们在相同条件下减少携带气量,从而减轻重量;防风性能也是提燃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炉头环境适应性要素之一;

  • 火源,主火源一般为打火机之类的高效方式,同时我们也建议携带或仅携带打火石作为备用。


  • 锅餐具

    单兵餐具一般选择0.7L~1L的锅具即可,尽量考虑易清洁且稳定的结构形式,例如相同容量下宁可选择大直径低矮的锅具而不选择直径小且高的锅具。餐具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以轻便多功能为佳。如果有强烈热水饮用需求则还可以携带保温杯


睡眠系统

  • 庇护所

         对于户外庇护所,实际上也有多种选择,包括露营袋Bivy、天幕和帐篷(无庇护所露营方式除外),由于前两种或者不适合多数人或者不适合多数场景,在此将仅对最常选择的帐篷进行分享。


         然而,即便仅涉及帐篷也已有很多种类可选以至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缩小讨论范围。从一般专业户外徒步帐篷功能上可分为三季帐篷、四季帐篷和高山帐,他们主要的差异就是抗风雨性;而从形式来分又可以分为隧道帐、测地线帐、鱼骨帐、圆顶帐篷、塔账等等;从搭建方式又可以分为自立帐和塔账等。

下面,我将仅从更符合轻量化理念且现在相对常用的鱼骨帐、金字塔帐及山脊塔账来分享。当我们第一次选择帐篷的时候,可以考虑如下关键词:

  • 适用性,据我所了解,事实上上述几款帐篷都基本可以应对多数非极端天气的三季徒步。同时除非要长距离多次雪徒,否则选用三季帐篷足以满足大多数环境。

  • 容量,通常我们一般选择单/双人帐均可,而个人更建议1.5人或者双人帐,主要是考虑在多数露营情况下可以将背包物品全部放置在帐篷内,便于保存和取用,同时舒适性也相对更好。当然,这种选择带来的缺点就是重量会增加,但这种选择会是值得的。

  • 搭建,搭建难度和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方式主要是指自立和杆撑,自立帐则适合于几乎所有地面形式且搭建完成后可以移动,而杆撑的方式则需要地面为可插入类型以固定杖杆位置;另外,从搭建难度上来说大致情况:山脊塔账>金字塔帐>自立帐(具体要视熟练度而言)

  • 重量,对于轻量化徒步来说,单兵庇护所的重量不建议超过1.5kg。通常轻量化双人三季帐篷的重量为0.6~1.2kg左右(含内帐不含地丁),由于塔账先天结构的特点,总体比自立帐更轻些,因为可以省去自立杆的重量。

  • 打包,帐篷的打包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因为帐篷打包的效率也决定了行进效率,通常打包速度也取决于熟练度,所以帐篷购入以后的练习测试也非常必要。

  • 抗风防雨,帐篷的抗风能力,很多时候除了人为因素(搭建质量、营地选择、地钉固定、外部额外加固等)以外,取决于设计结构、面料和工艺等。

  • 防滴露,之所以把这个部分拿出来单独谈是因为事实上滴露问题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且滴露的危害性不小,他可能导致帐内物品湿透而影响行程。以我的理解,帐篷不结露是不可能的,因为了解一下结露的原因就知道了:由于帐内温度湿度较高(通常更多是因为呼吸的湿气积聚)而帐外相对温度较低,从而使内部湿气在遇到帐篷内壁的时候遇冷形成冷凝水。那么通常的避免方式就是增加通风性能(结构上可以打开通风口或增加内外帐之间的气流空间),从而使得帐内温湿度降低,即便形成冷凝水也不至于滴露。或者在帐篷内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而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帐篷没有保温层。

  • 配件,帐篷配件包括地钉,用于固定风绳,建议选用口碑良好的铝制产品即可;杖杆,通常与帐篷配套,建议选用碳纤维材质即可。


  • 睡垫

    睡垫,在睡眠系统中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比睡袋更重要,因为它将我们的身体与地面的温度和潮湿隔开,从而保证我们的身体不至失温和被湿气侵入引发疾病。现下,常见类型包括:蛋槽垫、银搓垫及气垫。分享几个重要的选择因素:

  • R值(隔热系数),隔热系数越高,意味着隔热性能越好,对于三季徒步来说一般建议3或以上,也就是银搓或者气垫是更适宜的。

  • 适用性,显然蛋槽和银搓对地面的适应性更强,而气垫也可以适应大多数地面状况,只是由于类别的差异需要格外小心地面预清除。

  • 舒适性,气垫>>银搓约/蛋槽

  • 可靠性,银搓/蛋槽>气垫,如使用气垫则必须配备修补贴片以备不时。

  • 便携性,气垫>>银搓约/蛋槽

    考虑到气垫无与伦比的舒适性,也可以采用低R值银搓/蛋槽叠加低R气垫方式,只是如此的代价可能是更多背负。


  • 睡袋

    睡袋的叠用方式

  • 隔脏睡袋,一方面用于隔开风尘仆仆和稀泥的身体与羽绒睡袋,以便于对羽绒睡袋进行保护(羽绒睡袋的清洗不善会对保暖性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不建议经常清洗羽绒保暖产品);二方面,隔脏睡袋也可以作为夏天露营或普通出行的主力/隔脏睡袋。在满足上述需求下,建议选择最轻和透气面料。

  • 羽绒睡袋,羽绒睡袋重要指标通常就是舒适温标,当然鉴于轻量化的理念,个人并不建议一次性购买温标很低的睡袋,而需要去考察当你穿上所有衣服钻入羽绒睡袋同时使用时候的个人最舒适睡眠温度,以测试此睡袋对你来说的最低极限舒适温度,这又是由较多个人体感因素决定的。另外,即便的确需要,将来也可以考虑睡袋的叠用方式再加购一条睡袋亦或用上身保温层的增配来实现。

    关于睡袋的形式,市面上比较常用的是木乃伊睡袋,而个人更建议半开式睡(袋)被,主要因为它兼具了一般睡袋的保暖性也具备被子的透气性和可调性,同时还具备其他扩展功能。


或许,你有注意到,在上述的分享中未过多提及性价比这个因素,主要是因为在装备功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应该根据自己的预算量力而行去选择。只是清楚货品的价格需要与使用率及实用性进行综合考虑,有时候价格高的未必就是昂贵的,有时候高价高包含了性能过剩的因素,亦或价格低也挺好用。

不知觉中已经洋洋洒洒唠唠叨叨,但实际上依旧仅是皮毛式的分享,后续有机会或许会更切实地进行一些自用装备的选购心得,本篇就到这里吧。

同时感谢阅者的耐心和支持,希望可以为各位补益避坑!

述内容仅一家之言,本意只为做点避坑基础工作,欢迎善意拍砖



气罐选择一次性的好,还是选择可重复添加式的气罐?

通常建议一次性的,在安全便利前提下可选重复气罐,此类气罐更多时候是品牌文化的载体,并没有实用效益。
点赞!学习,再学习

有收获就好。
谢谢分享指教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