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偏北-“中朝俄蒙”边境骑行日记,P1《鸭绿江》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4:15 编辑


[p=28, null, left]雨停后我去看大坝,鸭绿江面云雾缭绕,大坝就藏在云雾里。


真个江面就是仙境。

大坝是个死路,还得小路拐回到G331国道上去,然后就一直贴着大坝围城的水库走。



[p=28, null, left]江边有很多养鱼的网箱,一直好奇什么鱼生活在这里,却找不到一个渔民出来告诉我。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4:12 编辑


绕了一段泥路,中午到太平湾镇,然后开始下雨。在暴雨到来的十秒钟前火速停好车躲进一个小餐馆,假借午饭之名避雨哈哈。 朝鲜 的明星商品 大同 江啤酒,应该在 丹东 这边很有名,因为路上经常能看到它的广告。因为疫情阻断贸易,老板说 大同 江是没有了,你就整鸭绿江吧,这个我们都叫“绿棒子”。

太平湾镇始于鸭绿江上一座中朝共建的水电站,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当年建设水电站留下的。坐在我对桌一个老大爷,就是当年建设大坝的跟随大部队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引以为豪值得炫耀的故事,而他放下手中的碗筷,声情并茂给我上了一课,那听得我差点热泪盈眶。就像电影《大鱼》中的主人公一样,估计他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不止一遍的讲过他的“传奇故事”。能理解这个老人的快乐,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没听过他故事的人,终于可以,一展拳脚了。

最后竟然还要为我结账,我赶忙说,使不得,使不得,老板快告诉微信二维码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4:12 编辑


路边警示牌时刻告诉我,这里是边境。边境旅行不能乱来,尤其注意不能对军事设施拍照。这条路看来还真的自己去走才能体验,毕竟好多地方不能拍照。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4:11 编辑


虎山长城边上的大片农田,明明在鸭绿江 中国 这边,但是是属于 朝鲜 的领土。可能是**之间的的兄弟 友谊 吧!毕竟 朝鲜 缺少耕地,这些沙洲正好可以种粮食。一条小水沟把公路跟对面的 朝鲜 农田隔开,当地人叫“中朝一步跨”。当地人指着“水沟”笑呵呵的跟我说,这就是一步跨,花钱到景区里边看也这样的在这里看就行了,哈哈。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20 00:39 编辑

D1,丹东到河口村(桃花岛)今天行程66公里,累计爬升923米,累计下降909米。



鸭绿江断桥边,志愿军在这里告别祖国,我也开始我的骑行计划。


[p=28, null, left]他们的身后就是 朝鲜 民主主义 共和 国。

中国 这边的一些建筑物也被夸张的装修成“ 朝鲜 ”风格,给国内游客准备的,疫情期间的山寨“ 朝鲜 一日游” 。如果没有疫情还真想报个一日游到 朝鲜 看看,到鸭绿江对岸看看这个神秘的邻国。

猫耳朵一样的山,叫虎山。



虎山长城,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



去了才知道,英雄的城市。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4:05 编辑


鸭绿江边是个很热闹的大广场,人们钓鱼、戏水、拍照。


鸭绿江“中朝 友谊 桥”, 朝鲜 称“朝中 友谊 桥”。


顺着江边走拍大桥正照。



隔着江可以清楚看到对面 朝鲜
新义州 的建筑。




还有很多正在建的楼。





疫情期间对面也没有什么人走动,只有 中国 的旅游游船在江上来回穿梭。



一个圆形建筑,叫太阳大厦,属于 朝鲜
新义州 的地标,上边 朝鲜 文写着“一心团结”。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4:01 编辑


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另一个必须打卡地。




由于疫情要网上预约,只能预约三天后,算上周一闭馆想进去就得排四天队,我还是走吧。



抗美援朝纪念塔。




远眺纪念塔。




时间关系,也只能看看外边的飞机大炮了,飞机好像电影《长津湖》里出现过。




向英雄的 中国 人民志愿军致敬!敬礼!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3:57 编辑

丹东 还有几种特色美食,名字也好记,蚬子、焖子、碴子、酸汤子。
蚬子就是 丹东 黄海产的黄蚬子,不过现在由于过度捕捞已经很少了。当地人给我讲以前不少渔民跑到 朝鲜 领海去捞,被对方抓住打的头破血流,然后大骂“棒子都不是好东西”的故事。

这个是焖子,一种淀粉做的跟凉粉一样的东西,放在锅里煎。最有名的一家是在步行街,人生地不熟的好不容易找到步行街的小摊位,发现卖完了。街上的行人给我他介绍认识的炸串的店,说也卖这个。开在学校门口的炸串店就是实在,三块钱一大盒,哈哈。

碴子跟酸汤子是满族非遗美食,发酵的玉米活成面,用手挤成面条锅里煮熟。捞出做的炒面叫碴子,汤面叫酸汤子。青旅门口拉面店就有卖的,那味 道真 实一言难尽,外地人去 北京 喝豆汁儿一样。
本帖最后由 潘克拉托夫 于 2022-3-19 03:56 编辑


火车站旁边有一条很 朝鲜 的街,叫高丽街,有很多 韩国 商店,朝韩餐厅。我自认为我在这里找到了最正宗的冷面:“ 平壤 冷面”, 朝鲜 纪录片的同款冷面。其实冷面的发源地就在 朝鲜平壤 地区,传到国内才分成西塔冷面、 鸡西 冷面、 延吉 冷面等多种流派。 朝鲜 已经把冷面推举到国家美食的地位,并把冷面制作流程标准化,各种配料都有严格比例。如果一家店挂名“ 平壤 冷面”,多半是错不了的,就像烤鸭前边的 北京 、拉面前面的 兰州 、炒饭前边的 扬州 。一家小门面只卖一种食物,而且排队人很多,面15元一份,感觉去吃的都是住在附近的 朝鲜 人。



进去之后发现里边的员工也是 朝鲜 的,我瞬间不知道怎么该说什么,好在那个妹子还能讲几句蹩脚汉语。 平壤 冷面的面是现压细荞麦面,煮过后要在冷 水里 搓洗几遍,摆盘在盛着凉的咸肉汤金属碗里。上边再盖上几片萝卜、黄瓜、牛肉、猪肉、鸡肉,还有辣椒酱,旁边的醋是白醋,据说是要先加醋搅拌。根据我看的 朝鲜 纪录片回忆,这是 平壤 冷面没错了,味道我能接受,跟之前吃过的全不一样。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