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请教钛杯的颜色差异问题?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为什么,雪峰、铠斯、爱玩牛的钛杯都偏白色,而多数其它国产钛杯颜色都偏铁灰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钛的纯度不一样么?还是配方成分不同?
钛金属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很稳定,只有当受到一段时间的高温加热后,才会产生“五颜六色”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当金属钛在空气中受热时,就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不仅可以对钛金属表面起到保护作用,更是钛颜色变化的根本来源。
钛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Ti+O2==TiO2,反应条件为高温加热。在加热温度较低时,钛表面的氧化膜近乎透明,人们用肉眼是比较难察觉到的,但是当温度升高后,锅体内的氧化膜也会慢慢增厚,并对光线产生干涉,在人的眼中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所以说氧化膜的厚度深浅,决定了钛表面会变成什么颜色。
据相关研究显示,同样是在空气中加热半小时后,用200℃加热的钛表面为银白色,300℃为淡黄色,400℃为金黄色,500℃为蓝色,600℃为紫色,700℃(到)—800℃为灰红色,900℃为灰色,整个颜色变化可谓是五彩斑斓。[1]天然气的着火温度为270—540℃,液化石油气的着火温度为365—460℃,城市煤气着火温度为270—605℃,都能够达到钛氧化变色的温度,若是你家的钛锅能够变色,就说明你买到的是纯正的优质钛锅了。
钛的氧化膜不仅能使钛变色,更能极大提升钛的耐腐蚀性。不过,钛的氧化膜并非越厚,抗腐蚀性就越好。当加热温度在500 ℃以下,氧和钛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的 TiO2 , 对钛表面有一定保护作用;加热温度到600℃-700℃时,钛表面的氧化膜会变得较厚;超过700℃后,虽然氧化膜厚度增加了,但却变得疏松、易破裂 ,失去了保护作用。所以一般在常温下,钛都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装逼还是买个MSR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本帖最后由 H.A.O 于 2022-5-9 14:02 编辑


去旅游会带上钛杯,不喜欢用酒店的杯子,自驾游也是啊,双层的夏天在家喝冷饮比较保温。新买的snowpeak双层钛杯
户外不就是玩装备,看风景,开心情嘛,尝试各种玩意的乐趣不也挺好的么?
我有一个用了10年的钛杯(没怎么用过),要不做个实验?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很简单,一个杯子使用几年有磨损吧?或许磨损不够穿透你所谓的那个什么层
钢丝刷子刷完,按照你那意思是不是,杯子就变成暗黑色的了?
没有怼你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谢谢~明白了,铁灰色是自然氧化层,白色的是处理过的氧化层!
钛是自然环境下最容易发生氧化,且氧化层非常牢固的一种金属,这种自然氧化层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即被 酸、碱腐蚀也不容易溶解、反应生成其他化合物,因此性质很稳定。这种稳定的性质不易有钛离子析出,因此也是食品安全、人体安全的。钛的自然氧化层就是深灰色的,很暗沉、很难看,一些厂家为了让产品美观,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式除掉表面氧化层,露出钛本身的本色(银白色),产品就看起来光亮很多。钛装备用的基本是纯钛,但纯度也不是100%,还有1、2%的其他金属掺杂,好像是为了增加硬度(类似不锈钢里添加),钛合金一般是特殊材料,价格都是天价了,好像听说战斗机发动机的喷口是用钛的某种合金做的,可以承受上千度高温火焰的长时间燃烧加热不变形。买个钛杯就别打算是钛合金的了。